生態與環境保護概論 王豔 萬金泉 9787122443175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化學工業
NT$496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4*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生態與環境保護概論
ISBN:9787122443175
出版社:化學工業
著編譯者:王豔 萬金泉
頁數:333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24834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本書從環境與生態問題開始,分析環境新污染物及其生態環境效應;匯總並論述了近年來水污染、大氣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和土壤污染現狀及其修復策略;從生態系統的干擾和修復、生物多樣性、生態系統管理和可持續發展方面,為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設美麗中國提出實踐和策略。

內容簡介
本教材以環境與生態污染修復為主線,從環境與生態問題開始,論述了近年來水、大氣、固體廢物和土壤污染現狀及其修復策略,並重點介紹了環境新污染物及其生態環境效應。同時,從城市化進程的角度探討了城市化的生態環境效應和問題,提到了生態城市規劃、設計和實踐;從環境與生態的角度探討了碳達峰和碳中和這一全球面臨的共同挑戰以及人類的應對;在生態系統的干擾和修復、生物多樣性、生態系統管理和可持續發展方面提出實踐與策略,以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設美麗中國。
本教材聚焦了21世紀以來在生態環境保護過程中的熱點問題,總結了環境污染控制的新技術、新思路、新策略,旨在為有志於環境和生態事業的讀者提供環境與生態學科的基礎學習內容,使他們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相關概念及污染狀況、污染修復技術發展現狀等,可作為高等學校環境科學與工程、生態工程及相關專業本科生、研究生教材,也可作為生態與環境保護領域的科研人員和管理人員的參考材料。

作者簡介
王艷,華南理工大學環境與能源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水污染控制、環境功能材料開發及應用、生物質催化轉化方面的研究工作。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其中SCI、EI收錄論文130篇,編寫專著5部,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40件、美國專利授權3件,計算機軟體版權6項。近年來承擔或參与包括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面上及青年基金、國家水污染治理重大專項、廣東省戰略新興產業核心技術攻關項目、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多項。獲得包括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廣東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教育部自然科學二等獎、國家專利專利優秀獎等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11項。

目錄
第1章生態與環境問題001
1 1環境及其環境問題001
1 1 1環境的概念001
1 1 2環境問題002
1 2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003
1 2 1生態系統的概念003
1 2 2生態系統的結構006
1 3全球生態系統服務演化019
1 3 1生態系統服務019
1 3 2全球生態系統服務的發展變化020
1 4全球性生態環境問題024
1 4 1全球氣候變化024
1 4 2塑料污染025
1 4 3生物多樣性減少026
1 4 4空氣污染026
1 4 5土地退化和荒漠化027
參考文獻027
第2章污染物及其生態環境效應028
2 1新污染物類別和特徵028
2 1 1環境內分泌干擾物028
2 1 2持久性有機污染物029
2 1 3微塑料030
2 1 4抗生素031
2 2污染物的生物效應031
2 2 1生物富集031
2 2 2生物毒害033
2 3污染物的生態效應038
2 3 1個體效應038
2 3 2種群效應038
2 3 3生態系統效應039
2 4新污染物對人類及生態系統的影響040
2 4 1內分泌干擾物的影響040
2 4 2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影響041
2 4 3微塑料的影響042
2 4 4抗生素的影響042
參考文獻043
第3章水環境污染與水生態系統修復045
3 1水循環及水量平衡045
3 1 1水循環045
3 1 2水量平衡047
3 2水資源利用現狀048
3 2 1水資源的特性049
3 2 2當今世界水資源存在的問題051
3 2 3中國水資源特點及存在問題051
3 2 4水資源可持續性的評估054
3 3水環境污染狀況057
3 3 1地表水污染058
3 3 2地下水污染059
3 3 3飲用水污染060
3 3 4遠洋污染061
3 3 5近海污染062
3 4水環境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065
3 4 1物理性污染及其危害065
3 4 2化學性污染及其危害066
3 4 3生物性污染及其危害069
3 4 4微塑料污染及其危害
水污染生態修復技術及策略071
3 5 1水污染生態修復技術分類072
3 5 2地表水生態修復073
3 5 3地下水生態修復074
3 5 4近海生態修復075
3 5 5水污染治理的其他措施081
3 6水質質量及其污染控制標準083
3 6 1《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 3838—2002)簡介083
3 6 2《海水水質標準》(GB 3097—1997)簡介083
3 6 3《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 8978—1996)簡介084
參考文獻084
第4章大氣污染及其控制087
4 1大氣與大氣污染087
4 1 1大氣的組成087
4 1 2大氣層結構087
4 1 3大氣污染及其分類089
4 2大氣污染物及來源090
4 2 1大氣污染物090
4 2 2大氣污染源091
4 3大氣污染特徵及其危害092
4 3 1霧霾092
4 3 2酸性氣體093
4 3 3揮發性有機化合物094
4 3 4室內放射性污染095
4 4大氣質量與污染控制標準096
4 4 1空氣質量指數096
4 4 2環境空氣質量標準097
4 4 3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097
4 5大氣污染控制098
4 5 1污染物的初級捕集098
4 5 2顆粒物的二級控制099
4 5 3有害氣體的凈化102
4 5 4汽車尾氣排放凈化103
4 6室內空氣凈化及控制104
4 6 1凈化技術104
4 6 2法律法規105
4 6 3聯防措施106
參考文獻106
第5章固體廢物污染與控制107
5 1固體廢物定義及特徵107
5 1 1固體廢物的定義107
5 1 2固體廢物的性質與特點107
5 2固體廢物的來源與分類108
5 2 1固體廢物的來源108
5 2 2固體廢物的分類108
5 3固體廢物污染及生態效應109
5 3 1生活垃圾109
5 3 2工業固體廢物110
5 3 3危險廢物111
5 3 4醫療廢物112
5 3 5固體廢物污染的生態效應113
5 4固體廢物的處置與資源化114
5 4 1城市垃圾114
5 4 2廢棄電子產品及其拆解物116
5 4 3餐廚垃圾117
5 4 4廢橡膠118
5 4 5廢電池119
參考文獻120
第6章土壤污染及其修復121
6 1土壤組成、特點及功能121
6 1 1土壤的組成121
6 1 2土壤的特點及功能123
6 2污染物在土壤中的遷移轉化123
6 2 1土壤中物質的運移123
6 2 2重金屬污染物的遷移轉化124
6 2 3有機污染物的遷移轉化125
6 3土壤污染及其生態效應125
6 3 1土壤污染125
6 3 2土壤污染源126
6 3 3生態效應127
6 4土壤環境保護法律法規127
6 4 1美國土壤環境保護法律法規體系128
6 4 2英國土壤環境保護法律法規體系128
6 4 3德國土壤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及標準128
6 4 4加拿大土壤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及標準128
6 4 5中國土壤環境保護法律法規129
6 5污染土壤的修復130
6 5 1農田130
6 5 2礦區廢棄地133
6 5 3電子廢物回收場地134
參考文獻136
第7章地下水污染及其控制137
7 1地下水及其污染現狀137
7 1 1地下水的概念137
7 1 2地下水污染137
7 1 3地下水污染的調查與評價139
7 2地下水污染特性142
7 2 1地下水污染物142
7 2 2地下水污染類型146
7 2 3地下水污染源及污染途徑148
7 3地下水污染及其生態效應151
7 3 1地下水污染物的遷移轉化151
7 3 2污染物遷移轉化的物理、化學和生物作用151
7 3 3地下水污染的生態效應153
7 4地下水污染修復154
7 4 1抽出(異位)處理技術154
7 4 2原位處理方法155
7 4 3其他修復技術157
參考文獻158
第8章城市化及其生態環境效應159
8 1城市化的進程及其發展規律159
8 1 1城市化的定義159
8 1 2城市化的歷史進程160
8 1 3城市化的機制162
8 1 4城市化的階段特徵162
8 1 5中國城市化道路164
8 2城市生態系統的特徵165
8 2 1城市生態系統的概念與組成165
8 2 2城市生態系統的特點166
8 3城市化進程中的生態環境效應170
8 3 1脅迫效應171
8 3 2促進效應171
8 4城市化進程中的生態環境問題173
8 4 1大氣污染174
8 4 2水污染175
8 4 3固廢污染176
8 4 4雜訊污染177
8 4 5其他污染177
8 5生態城市規劃、設計與實踐178
8 5 1生態城市規劃與設計的概念178
8 5 2城市生態環境規劃的目的178
8 5 3生態城市規劃與設計的內容180
8 5 4生態城市規劃中的生態學原則181
8 5 5國內外典型生態城市建設實踐及發展方向182
參考文獻191
第9章碳達峰和碳中和——全球面臨的共同挑戰192
9 1氣候及其變化192
9 1 1氣候及氣候變化的概念192
9 1 2全球氣候演化史193
9 1 3中國的氣候變化情況194
9 2全球氣候變化的特徵196
9 2 1平均氣溫升高196
9 2 2冰雪減少197
9 2 3海平面上升197
9 3全球氣候變化的原因198
9 3 1自然因素造成全球氣候變化198
9 3 2人為因素造成全球氣候變化199
9 4全球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202
9 4 1全球氣候變化對自然生態的影響202
9 4 2全球氣候變化對人類社會的影響207
9 5未來全球氣候變化趨勢與人類的響應策略216
9 5 1全球氣候變化趨勢216
9 5 2全球氣候變化治理策略223
9 5 3全球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230
9 6全球變暖背景下的碳中和之路234
9 6 1碳核算與碳足跡234
9 6 2碳交易236
9 6 3碳捕集與碳封存238
參考文獻243
第10章生態系統干擾與修復245
10 1干擾的概念及其對生態系統的影響245
10 1 1干擾的定義245
10 1 2干擾的性質245
10 1 3生態干擾類型246
10 1 4生態干擾對生態系統多功能性的影響247
10 2退化生態系統的特徵與成因249
10 2 1退化生態系統的概念249
10 2 2退化生態系統的特徵249
10 2 3生態系統退化的原因250
10 3退化生態系統的修復251
10 3 1森林生態系統的修復251
10 3 2湖泊生態系統的修復255
10 3 3河流生態系統的修復260
10 3 4草地生態系統的修復262
10 3 5濕地生態系統的修復264
10 4生態工程建設266
10 4 1八大防護林工程266
10 4 2自然保護區272
10 4 3農業生態工程274
10 4 4生態工業園279
10 4 5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281
10 5生態補償機制283
10 5 1建立生態補償機制的原因284
10 5 2生態補償理論依據284
10 5 3生態補償遵循的原則285
10 5 4生態補償機制實施措施285
10 5 5建立生態補償機制的重點領域287
參考文獻287
第11章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護289
11 1生物多樣性的概念289
11 2生物多樣性的主要層次289
11 2 1遺傳多樣性289
11 2 2物種多樣性290
11 2 3生態系統多樣性291
11 3生物多樣性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