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擊孩子的話,拯救孩子的話 出口保行 9787514521559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中國致公
NT$350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4*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打擊孩子的話,拯救孩子的話
ISBN:9787514521559
出版社:中國致公
著編譯者:出口保行
頁數:192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24780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研究了10000名罪犯的犯罪心理學家告訴你-看似平常的6句話,對孩子傷害卻這麼大!

編輯推薦
★原版銷量10萬+,長踞日本亞馬遜暢銷榜,深深觸動和改變父母的說話方式
本書自問世以來,長踞日亞家庭教育類暢銷榜,每個章節將身邊常見的案例為引子,聚焦「父母不經意的6句話,影響孩子的一生」,每個父母讀完后都會深深地頓悟併發生徹底的轉變。
★「日本犯罪心理分析第一人」潛心22年心理研究,幫助「問題少年」重啟人生
日本久負盛名的犯罪心理學家全新力作,他憑藉22年兒童心理教育經驗,以及對10000名罪犯進行心理分析的實踐經驗,精心篩選出典型的溝通問題,為父母提供正確的溝通方法與技巧,教你讀懂孩子的內心,給孩子好的心理撫養,從根源解決孩子的行為問題。
★父母常說的6句話,很可能適得其反!
為什麼「快點做」會破壞孩子的預測能力?
為什麼「要說多少次你才明白」會降低孩子的自我肯定感?
父母對孩子說的每句話里,都藏著孩子的未來。否定、打擊,會給孩子消極的心理暗示,從而讓其習慣性地自我批評和否定,成年後心理上的缺陷將可能無法修復。孩子只有在溫暖、鼓勵的話語中成長,才能激發他們勇往直前的信心和動力。
★覆蓋當下家庭常見的教養難題,即學即用
本書針對當下父母關注的教育痛點,從培養孩子的個性、訓練預測能力、提高學習積極性、提升自我肯定感等六個方面,深度剖析家庭教育失敗案例,解密「如何成功養育孩子」的底層邏輯,手把手教父母快速掌握說話之道。

內容簡介
父母對孩子說的每句話里,都藏著孩子的未來。本書是日本久負盛名的犯罪心理學家全新力作,專為父母量身定做的溝通話術指南,書中從真實案例切入,聚焦「父母不經意的6句話,影響孩子的一生」,針對當下父母關注的教育痛點,從培養孩子的個性、訓練預測能力、提高學習積極性、提升自我肯定感等6個方面,教父母讀懂孩子的內心,從根源解決孩子的行為問題,解密「如何成功養育孩子」的底層邏輯,手把手教你快速掌握說話之道。

作者簡介
出口保行
日本著名青少年犯罪心理學家,東京未來大學兒童心理學系教授、主任,畢業於東京學藝大學研究生院發展心理學專業。應屆考取日本國家公務員高級心理職務,在法務省矯正局、矯正協會中央研究所、法務大臣官房秘書科國際室、法務省法務綜合研究所研究部工作過。在日本全國的司法系統中,累計對10000名罪犯進行過心理分析評估。
在日本內閣府、法務省、警視廳、各地政府及警察部門主辦的演講會中引起熱烈反響。同時在富士電視台《全力!脫力新聞》節目擔任固定嘉賓,並在各大電視台報道和資訊節目中開展預防犯罪解說工作。

目錄
序章 「為了孩子好」是父母的自我滿足
為什麼「為了孩子好」,反而會導致孩子犯罪?
在心理分析中,重要的是「主觀現實」
任何人都可以改過自新
父母認為的「為了孩子好」,卻有可能給孩子帶來困擾
父母容易陷入確認偏誤的陷阱
經常反思自己是否單方面地施壓于孩子
調整育兒方針的前提是建立信任的親子關係
第1章「與大家和睦相處」會破壞孩子的個性
小渡的案例 盜竊(偷竊)
「與大家和睦相處」,會壓抑孩子的個性
「與大家和睦相處」不同於「不區別對待他人」
掌握保持心理距離的方法
說「漂亮話」導致的教育問題
「因為你是哥哥」,這樣說對孩子是巨大的困擾
父母過度管教,會讓孩子失去自我
培養既有協作性又能表達自我主張的孩子
用積極的話語,把孩子的短處轉變為長處
指出缺點並進行鼓勵能夠激發孩子的個性
培養孩子發展正面的興趣
第2章 「快點做」會破壞孩子的預測能力
由佳的案例 挪用公款
缺乏事前預測能力,導致做出不理性的行為
為什麼不能對孩子說「快點做」?
幫助孩子養成逆向思考的習慣
有能力,卻不知道該做什麼的人
在考慮未來之前,先讓孩子思考現在的處境
培養孩子預先設想困難、應對問題的能力
為什麼自律很困難?
要讓孩子具備邏輯思考的能力
天才提高預測能力的方法
第3章 「加油」會破壞孩子的積極性
直人的案例 違犯大麻取締法
父母看似鼓勵的話,孩子可能會有截然相反的理解
「加油」有時候並不能激發孩子的積極性
「努力了也沒用」——什麼是習得性無助?
孩子表現出沒有幹勁兒,可能是源於對父母不信任
孩子無法努力的原因是什麼?
孩子為什麼不能實現自我價值?
獎勵起了反作用?
恢復孩子的心理彈性
從對運動員的心理分析中了解保持心理彈性的訣竅
與其追究原因,不如對孩子說重燃希望的話
第4章「要說多少次你才明白」會降低孩子的自我肯定感
小瞳的案例 發生不正當行為
不珍惜自己的孩子,往往自我肯定感低
自我肯定感不是以自我為中心
打動人心的誇獎來源於仔細觀察
觀察細微變化,發現孩子的努力和成長
培養孩子的自我肯定感與自我效能感
「要說多少次你才明白」,會降低孩子的自我肯定感
「我家孩子不行」,孩子聽到後會失落
第5章「好好學習」會給孩子帶來過大的壓力
浩司的案例 殺人未遂
「好孩子」為什麼會犯下重罪?
當孩子出現心理狹隘的現象時,可能會做出極端的行為
幫助孩子找出產生錯誤念頭的心理動機
預防犯罪和違法行為的「風險和成本」是什麼?
利用最大的成本——家人,打消犯罪的念頭
讓孩子明白不是「在競爭中輸了就走投無路了」
越是讓孩子好好學習,孩子越不想學——飛鏢效應
與孩子談論學習以外的話題
學習受挫時,運用「小步子原理」將目標細分
第6章「小心點!」不讓孩子體驗,缺乏同理心
麻衣的案例 詐騙(投資詐騙)
缺乏同理心造成的悲劇
「不是我的錯」——合理化的心理
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和道德心
為什麼不能經常對孩子說「小心點」?
讓孩子學會內省,而非反省
直面自我感受的「角色書信療法」
你是否對孩子過度保護或過度干涉?
過度保護和自由放任,都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遇到難題,與其父母插手,不如諮詢專家
終章 父母的陪伴和關愛,是讓孩子成長的力量
我是沒有走上歪路的「老師的孩子」
無論發生什麼事情,家人都會一起商量
通過「家庭品牌建設」,打造無可替代的家庭
只要坦誠地面對孩子,孩子就能感受到父母的態度
寫給那些認為「都是父母讓我變成了這樣」的人

精彩書摘
第1章「與大家和睦相處」會破壞孩子的個性
罪狀盜竊(偷竊)與同夥共謀盜竊書店26本雜誌
小渡是一名非常普通的八年級學生。他成績中等,在班級里與大家相處融洽,沒有遭受過排擠和霸凌,還參加了學校的足球社團。從上小學時起,他就在本地的體育少年團中踢球,並成為固定防守位置的球員。
即便是這樣的小渡,也有自己的煩惱,那就是無法表達自己的主張。由於父母總對他說「要和大家和睦相處啊」,所以小渡常常觀察別人的臉色,在表達自己的想法前,總會先揣摩「別人會怎麼想呢」。在上小學時,他曾對父母說,想為足球隊定製隊服。不料,父母卻說「你還是不要出頭吧」。從此以後,小渡就變得怯於表達自己的想法。
後來,每當他提出一些建議時,也都遭到了父母的否定,說出「你以為你是誰」之類的話。就這樣,即便小渡有自己想做的事情,但一想到「反正我父母也不會贊成吧」,也漸漸地失去了積極性。
升入八年級時,小渡和自小學時起關係就不太好的慎二成了同班同學。慎二富有主見且勇於表達,是領導型人格。足球社團的隊員們都希望他擔任下一任隊長。然而慎二總是動不動就攻擊小渡,挑釁他:「有什麼話就直說!」
但是,小渡總是說,「沒有,沒什麼要說的」。
也許是小渡有意避免衝突的態度反而惹惱了慎二,他的行為變本加厲,在踢足球時會故意絆倒小渡。小渡的壓力不斷積累,開始頻繁地缺席社團活動。
「你是不是有什麼煩惱呢?」
正當小渡放學后在教室里發獃時,有點像不良少年的、酷酷的光彌向他打招呼。光彌是那種會在運動會上擔任啦啦隊隊長類型的人,同學們對他都會另眼相待。面對光彌,小渡第一次敞開了自己的心扉。
「我真的很討厭慎二。但是,我不能把這樣的話告訴我父母,也不能告訴任何人。」
「為什麼不能告訴父母呢?」
「因為他們說,不能和大家和睦相處的孩子是不好的,你還要給弟弟樹立榜樣呢。」
「這樣啊,不過我倒覺得有討厭的人也沒關係。」
小渡漸漸地與傾聽自己心聲的光彌變得親近起來。當光彌邀請他「下次一起去偷東西」時,比起做壞事的罪惡感,小渡心裏更在乎的是「和光彌分享秘密」,所以便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他。實際上,光彌是一個小偷慣犯。
不過光彌並不是因為經濟拮据而偷竊,而是為了享受刺激,抱著玩遊戲的心態才反覆作案。最初他只是獨自偷東西,但是後來為了追求更強烈的刺激,便開始與夥伴們比賽競爭偷竊物品的數量。偷竊團伙的成員們聲稱「偷來的東西不會出售。而且這隻是一場競爭數量的遊戲,之後再還回去就可以了」等等,以此將自己的違法行為正當化。然而實際上,他們從來不會閱讀偷來的雜誌和書籍,只是堆在家裡。
後來,小渡和光彌的幾個夥伴一起在大型書店裡偷竊書籍,也成了一名慣犯。
「與大家和睦相處」,會壓抑孩子的個性
由於父母總是對小渡說「要與大家和睦相處」,所以小渡無法表達自己的想法,內心積累了很多壓力。他的父母可能認為「人際協調能力很重要」,這個價值觀本身並沒有什麼問題。
只不過,小渡父母在所有事情上都將人際關係放在優先位置,而沒有聆聽小渡的感受,這樣的做法是不恰當的。因為這樣傳達出一個信息:「與大家都和睦相處」等於「壓抑個性」。對於小渡而言,使自己發生轉變的關鍵性事件是,在向父母表達了自己「想為球隊定製統一隊服」的願望后,父母卻說「你還是不要出頭吧」。此後,小渡便認為「不能說出自己的想法」。
乍一看,小渡與大家關係和睦,在學校生活方面沒有任何問題。但是小渡卻有個很大的煩惱,那就是討厭慎二,並不想和他和睦相處。或許在大人看來,這是件微不足道
的小事,但對孩子本人而言,卻是一個大問題。頻繁地缺席社團活動,就是小渡發出的求救信號。他那段時間的狀態肯定與以往不同。
如果小渡的父母能夠注意到他的異樣,並認真地傾聽他說的話就好了,但是主動對小渡說話的卻是偷竊成癮的光彌。由於光彌是第一個傾聽小渡心聲的人,所以小渡與光彌的關係很親近,不久就加入了偷竊團伙。
周圍的人感到非常驚訝,「一個好孩子為什麼會做出這樣違法的事呢」。但是不被允許表達自己的想法、時刻在生活中察言觀色的孩子,他的自主決策能力是很差的。因
為這些孩子即便很擅長迎合他人,也不能批判性地看待別人,甚至連「這是壞事,還是不做了吧」的理性判斷也無法做出。
與所有人都和睦相處只是一種理想狀態。但是當大人對孩子說「要和大家和睦相處」時,其背後是不是隱藏著大人們只圖自己方便的想法呢?因為如果孩子與同學發生矛盾了,事情就會變得麻煩,所以想讓孩子與同學們都好好相處。這種為了大人的方便而說的話,孩子們其實也懂。漸漸地,這會讓孩子們感覺自己並不重要。
其實孩子也很想與大家都和睦相處。但是,因為某些原因無法做到,所以孩子會覺得很困擾。如果不能和睦相處,那父母們就要多思考,是否應該認真傾聽孩子的話比較好。
在這個案例中,當小渡提出關於定製隊服的建議時,父母應該首先傾聽孩子的心聲。「為什麼會這樣想呢」,除了詢問孩子的想法,還可以向孩子說明自己的觀點,「爸爸媽媽還會在意你周圍人的意見。」「我們擔心如果大家的意見不一致,這件事一直拖延的話,你就沒辦法專心踢球了。」
哪怕最終小渡按照父母的想法,「這次決定放棄了」,他也會覺得在下次遇到煩惱時可以表達自己的想法。
另外,小渡無法把自己和慎二不能好好相處的煩惱告訴父母,假如小渡與父母商量的話,父母應該先聽一下他的想法。父母籠統地說「要和睦相處」,這是最糟糕的做法。當然,如果父母說「不要和那個傢伙交往了」,同樣是不可取的做法。因為這不是父母該做出指示的事情。
如果父母更進一步地說「我去交涉」,然後去和對方的父母或者學校交談的話,也無法解決問題。在孩子沒有請父母幫忙解決問題的情況下,如果父母擅自出面進行交涉
的話,孩子肯定會覺得尷尬。

前言/序言
前言
我從在法務省見到的10000名罪犯身上學到的事情
犯罪、違法、不良行為的發生,與成長在什麼樣的家庭環境中有很大的關係。在家庭環境中,並非只存在虐待和棄養兒童、貧困等這類明顯的教育不足。
事實上,在很多情況下,父母出於為孩子好而說出的話語,可能反而成為了「打擊孩子的話」,並毀掉孩子的未來。
沒錯,父母在育兒方面不易覺察的小疏忽才是問題所在。
對10000名罪犯、失足青少年進行心理分析后,我對此深信不疑。
雖然目前我在大學教授心理學,但以前在日本的法務省工作過。在法務省從事心理工作的22年裡,我曾供職于青森、橫濱、高知、松山的4所少年鑒別所,關押重大刑
事犯的宮城監獄,以及東京拘留所。
此外,我還曾在霞關的法務省矯正局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