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醫別錄 馬俊傑 9787117350679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人民衛生
NT$394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9*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虞醫別錄
ISBN:9787117350679
出版社:人民衛生
著編譯者:馬俊傑
頁數:174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89235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虞山醫派,其歷史源遠流長,歷代醫家層出不窮,如繆希雍、柯韻伯、錢天來、余聽鴻及陶君仁等,其傳承仲景之說而知常達變,啟創溫病之先河,對江南乃至祖國醫學發展具深遠影響。本書反映了關於中醫地方流派——虞山醫派研究的系列成果,對流派的學術理論和方葯特色作了深入闡述,有一定的創新性。本書主要介紹虞山醫派及其代表性醫家的主要觀點、診療特色及影響,系統梳理虞山醫者的學術思想,突出虞山醫派對溫病學派發展的影響及其對張仲景學術發展的重要貢獻。

作者簡介

馬俊傑,字常風,江蘇常熟人,中醫學博士,南京中醫藥大學傷寒講師,碩士、博士階段皆主要從事《傷寒論》理法方葯及中醫醫學流派研究,其中對虞山醫派及錢塘醫派等江南醫學流派的研究較為深入。懸壺、傳教之際,勤于寫作,近期發表核心期刊論文40餘篇,SCI論文2篇。

目錄

第一章 虞山醫派研究總述
第一節 歷史人文視域下之虞山醫派
一、緣于虞山藏書文化,仲景之說刊刻傳播
二、不拘傷寒知常達變,因時因地因人制宜
三、醫派交流遍及四海,醫者遊歷啟促學術
四、儒醫相通風氣盛行,經典傳承民間土壤
五、秉承精誠合一思想,仁術濟人孜孜以求
第二節 虞山醫派對仲景之說北學南移的學術貢獻
一、孜孜「活人之書」,傳承仲景思想莫善於此
二、寒溫互補知常達變,仲景活法臨機制化
三、承于仲景陽明熱化,首創脾陰啟創溫病之說
四、繼承仲景雜病思想,內外復法相得益彰
五、創新仲景血證理論,臨證另闢治血要法
六、秉承仲景葯食同源,善用食療巧愈頑疾
第三節 虞山醫派先賢思想的傳承發展脈絡芻議
一、繆希雍時地議理論開闢虞山醫派溫病理論之先河
二、繆希雍脾胃思想對周本善胃氣學說的影響
三、繆希雍內虛暗風說對方仁淵中風非風說的影響
四、方仁淵秋燥夾濕說對喻嘉言秋燥論思想的發展
五、柯韻伯寒溫一體論對金蘭升傷寒溫病同源思想的啟示
六、柯韻伯方證學說對趙鳴芳經方運用思路的影響
七、裴雁賓啟迪江育仁「脾貴在運而不在補」的兒科思想
八、余聽鴻食療思想對陶君仁葯食同源治疑難病的影響
九、陶君仁復法合方膏方思想對邵亨元婦科膏方運用的影響
第四節 虞山醫派先賢理論古法吾用舉隅
一、繆希雍
二、喻嘉言
三、柯韻伯
四、陶君仁
第五節 虞山醫派學術傳承發展路徑探索
一、臨床調查研究,傳承虞醫薪火
二、影像搶救保存,記錄醫派思想
三、加強醫派教育,培養術德合一
四、以文旅為契機,促治未病建設
第二章 虞山醫派代表醫家
第一節 趙開美
一、江南虞山,藏書典蔚然成風
二、苦心校刻,經典古籍得流傳
三、翻刻無異,趙本傷寒流醫林
第二節 繆希雍
一、脾胃為本,溯因當求之中土
二、氣血為宗,因證互異精別之
三、真中類中,用藥有異須辨別
四、活學仲景,傷寒當須時地議
五、治痢止瀉,守正創新七法施
六、疏注藥物,本草之書啟後世
七、用藥得法,因病擇時療效彰
八、炮炙精當,匠心慧手妙藥效
第三節 喻嘉言
一、敢破敢立,三綱鼎立引爭鳴
二、分類溫病,救陰存津有良效
三、別出機杼,中醫理論添新法
四、中土為先,內傷疑難從脾論
五、重視食療,葯食相參治雜病
六、妙用甘寒,養陰護胃治雜症
七、規範醫案,倡導議病式思想
八、細究深鑿,挽誤診誤治之危
九、融德于醫,譽滿杏林明醫德
第四節 柯韻伯
一、重編傷寒,獨出機杼辨明旨
二、因症合脈,方證相應不拘病
三、六經辨證,妙析精微明至理
四、風寒辨惑,相因為患駁三綱
五、溫病指歸,陽明為成溫之藪
六、制方有七,博古通今尋規律
七、謹守脈證,醫不執方明理法
第五節 錢天來
一、醫學溯源,博古通今集大成
二、活于辨證,斟酌立義理分明
三、深詣易道,取象比類釋醫理
四、伏邪溫疫,詳研清解熱邪法
五、表裡緩急,先後治則須明辨
六、厥有寒熱,諸方葯和厥逆除
第六節 曹仁伯
一、異病同治,寒熱虛實辨腹脹
二、法于東垣,雜病可從脾胃治
三、久病入絡,須配伍通絡活血
四、「曲線救國」,肺病可從膀胱治
五、防治煙毒,戒煙丸利國利民
第七節 余聽鴻
一、內外兼修,力破門戶開先河
二、忠於仲景,註釋傳承柯琴論
三、調肝脾腎,消脹除滿分虛實
四、治痿兩端,分清乾濕療效彰
五、效用吐法,順達鬱結意義多
六、葯食同源,善用食療愈頑疾
七、大醫厚德,精誠至善挽蒼生
第八節 金蘭升
一、痞散為臌,病證進退細推詳
二、承柳師說,善用清透解伏邪
三、宅心仁厚,懸壺濟世救貧厄
四、筆耕不輟,著述等身多散佚
第九節 方仁淵
一、治學有方,修身明德學有識
二、時氣流行,善察節令佐辨治
三、中風非風,本氣自耗內傷病
四、溫病誤汗,諄諄誨誡存營陰
五、闡釋膜原,祛痰行水以治瘧
六、論治煙痢,扶脾腎兼攻邪氣
七、產後慎辨,不獨補法慎實變
八、謹察陰陽,陽虛易治陰難調
第十節 陶君仁
一、肝生百病,雜病善從柔肝論治
二、反覆臨證,異病同治辨病機
三、辨證外治,內外合治並齊驅
四、知常達變,善用生葯起效速
五、量辨思想,劑量多變不拘泥
六、繼承創新,序貫給葯穩療效
七、膏方辨證,但須重視先後天
八、經時合方,時方可仿經方法
九、衷中參西,推崇鹽山壽甫說
十、陰陽互法,相反相成治疑難
十一、治法靈活,製劑葯徑皆多樣
十二、補法考究,善用血肉有情品
十三、搜剔風濕,擅用蟲類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