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原生落地-產品.架構與商業模式 高磊 唐齊智 9787111736516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機械工業
NT$693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10*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雲原生落地-產品.架構與商業模式
ISBN:9787111736516
出版社:機械工業
著編譯者:高磊 唐齊智
叢書名:雲計算與虛擬化技術叢書
頁數:358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89754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本書主要適合於以下讀者:1 應用架構師2 雲原生平台架構師3 技術產品規劃或者設計人員4 企業技術決策人員,比如CTO
1)多位雲原生產品規劃及架構專家聯袂推薦。
2)資深雲計算與產品專家從CIO/CTO視角,高度總結十余年洞見與落地經驗,節省千萬資本。
3)從客戶分析、市場分析、商業模式、產品與技術架構五大維度,透徹分析企業落地雲原生的全生命周期方案,解行業燃眉之急。
4)基礎設置自動化+激活業務創新+降本增效=企業數字化轉型,助力企業戰略性發展。

內容簡介
全書分為4大部分15章:
第1部分,生態剖析(3章):第1章從雲原生的緣起和歷史說起,破除對雲原生本質理解的一些概念上的誤區,第二章重點說明了雲原生的市場現狀、發展以及相關話題,使得讀者對雲原生的市場價值以及規模有所了解,第三章重點講述實施雲原生的條件,以及相關的總論,全景式的了解雲原生的實施落地、產品和技術情況,並同時給出什麼才是成熟的雲原生平台的標準的論斷,為後面篇章提供了指南。
第二部分,《雲原生的實施》(7章),根據第1部分總論,展開對雲原生平台產品、技術架構進行論述,涉及到容器底座、可觀察性、PaaS、devops、雲原生中間件以及自動化交付等內容,從市場需求分析、產品規劃設計到技術架構入手,全面的介紹雲原生平台的構建。
第三部分,《商業模式》(3章),從雲原生價值主張入手,全面說明雲原生不同的雲交付形態下的變化、以及對應的服務售賣模型和定價方式。
第四部分,《實例分析》(2章),根據前面介紹的內容,從兩個客戶角度,一個從平台提供商角度說明落地實踐,另一個從業務企業角度說明落地實踐,是對上面章節內容的總結和運用,力圖從實踐出發,從組織升級、業務升級、技術架構升級等維度闡述落地的步奏、問題和解決方案等,為讀者提供落地實踐的參考。

目錄
目 錄Contents
前 言
第一部分 起源、演化與商業模式
第1章 為雲而生 2
1 1 什麼是雲原生 2
1 2 雲原生的歷史及其原則 5
1 3 誰是雲原生的客戶 7
1 4 誰是雲原生的用戶 12
1 5 雲原生對企業的影響 18
1 6 本章小結 19
第2章 雲原生生態圈 20
2 1 雲需要怎樣的雲原生 20
2 1 1 雲計算到底是什麼 20
2 1 2 雲計算平台市場和產品現狀 21
2 1 3 傳統雲計算平台的缺陷 22
2 1 4 雲計算與雲原生 23
2 2 企業需要怎樣的雲原生 24
2 2 1 企業數字化改革到底說的是
什麼 24
2 2 2 數字化訴求與雲原生產品架構 27
2 3 雲原生市場及生態情況分析 30
2 3 1 國內雲原生市場及生態情況 30
2 3 2 國外雲原生市場及生態情況 32
2 4 雲原生的邊界和限制 33
2 5 本章小結 33
第3章 雲原生藍圖 34
3 1 雲原生實施條件 34
3 1 1 組織升級 34
3 1 2 市場洞察方法升級 35
3 1 3 產品規劃與設計升級 36
3 1 4 技術架構與技術能力升級 36
3 2 雲原生產品總論 36
3 2 1 雲原生產品與傳統IT產品的
主要差別 37
3 2 2 雲原生產品設計總體思路 37
3 3 雲原生技術總論 38
3 3 1 傳統技術在雲原生條件下的
融合和升級 38
3 3 2 雲原生技術與雲技術的聯繫和區別 38
3 3 3 雲原生技術設計的五大原則 39
3 4 雲原生成熟度模型 40
3 4 1 經濟環境層面 41
3 4 2 企業戰略層面 41
3 4 3 企業業務發展層面 42
3 4 4 企業組織能力層面 43
3 4 5 雲原生技術架構層面 44
3 4 6 綜合成熟度模型 45
3 5 本章小結 46
第二部分 雲原生組織與市場洞察
第4章 組織能力建設 48
4 1 雲原生團隊的組織設計 48
4 1 1 為什麼說組織升級是雲原生
實施的必需條件 49
4 1 2 各種組織架構的利弊 51
4 1 3 新型的雲原生組織架構 53
4 2 雲原生組織設計的落實 54
4 2 1 優化自身組織升級的條件 54
4 2 2 落實時的注意事項 55
4 3 雲原生組織的成長原則 56
4 4 本章小結 57
第5章 市場洞察 58
5 1 生態的設計和建設 58
5 2 作為雲平台廠商的市場洞察 59
5 2 1 短期看需求,長期看供給 59
5 2 2 收集數據,分析趨勢,順勢
而為 60
5 2 3 通用性和差異性的博弈選擇 61
5 3 作為業務型企業的需求洞察 62
5 4 從「荊棘叢」中找到自身競爭力 62
5 4 1 如何做必要的競品分析 62
5 4 2 人力資源規劃預期和落地節奏預期 63
5 5 本章小結 64
第三部分 雲原生底座的落地
第6章 運行環境 66
6 1 設計底座運行環境 67
6 1 1 節點的選型 68
6 1 2 操作系統規劃 68
6 1 3 Linux性能優化和穩定性優化 70
6 1 4 面向Kubernetes的性能優化和
穩定性優化 74
6 1 5 高可用方案 76
6 2 雲原生運維代理平台 80
6 3 本章小結 100
第7章 多集群架構 101
7 1 經典多集群架構 102
7 1 1 Kubernetes Federation v1多集
群架構 102
7 1 2 Kubernetes Federation v2多集
群架構 103
7 1 3 Karmada多集群架構 105
7 2 新型多集群架構的思考 110
7 3 本章小結 111
第8章 異構網路 113
8 1 經典雲原生網路解決方案 114
8 1 1 控制面互聯方案 115
8 1 2 業務鏈路網路互聯方案 123
8 2 關鍵的下一步:IBN 165
8 2 1 IBN概述 165
8 2 2 IBN自動化網路解決方案 166
8 2 3 AOT設計建模階段 174
8 2 4 AOT部署實施階段 183
8 2 5 AOT運行治理階段 184
8 3 本章小結 186
第9章 統一調度 189
9 1 統一調度的需求分析 189
9 1 1 普通集群調度存在的問題
以及企業的訴求 189
9 1 2 5種調度器的職責分析 192
9 2 統一調度的技術架構方案 193
9 2 1 集群調度的實現 195
9 2 2 單機調度的實現 197
9 2 3 全局編排調度的實現 206
9 2 4 多層調度的實現 207
9 3 本章小結 210
第10章 單元化 211
10 1 雲原生單元化的本質 213
10 2 雲原生單元化改造 220
10 2 1 統一多層調度的單元化
改造 222
10 2 2 雲原生網路架構的單元化
改造 224
10 2 3 流量路由能力的單元化
改造 225
10 2 4 雲原生中間件的單元化
改造 227
10 2 5 雲原生單元化多活架構 232
10 2 6 雲原生單元化彈性架構 245
10 3 雲原生多活壓測與演練體系 248
10 3 1 線上環境的泳道隔離
技術 249
10 3 2 構建雲原生壓測與演練
平台 255
10 4 雲原生應用自動化 269
10 5 本章小結 276
第四部分 雲原生應用平台的落地
第11章 雲原生應用架構治理
平台 278
11 1 應用運行時增強 279
11 2 應用管理 283
11 2 1 治理平台的應用管理問題
盤點 283
11 2 2 單體應用的雲原生改造 283
11 2 3 微服務的雲原生改造 286
11 2 4 大數據引擎的雲原生
改造 291
11 2 5 基於容器技術的邊緣
計算 292
11 3 應用可觀察性與服務治理 302
11 3 1 雲原生可觀察性平台的
建設階段 302
11 3 2 為應用構建統一的可
觀察性平台 305
11 3 3 構建智能化治理解決方案 307
11 4 本章小結 310
第12章 雲原生DevOps研發中台 312
12 1 代碼分支託管 317
12 2 因需而變的廣義CI/CD
流水線 320
12 3 雲原生自動化交付 327
12 4 本章小結 333
第13章 雲原生應用賦能 334
13 1 雲原生中間件的技術解決方案 334
13 1 1 雲原生消息中間件解決
方案 335
13 1 2 雲原生資料庫解決方案 344
13 1 3 雲原生大數據及AI解決
方案 347
13 1 4 雲原生分散式緩存解決
方案 350
13 1 5 雲原生存儲引擎解決
方案 353
13 2 雲原生中間件的落地思想
指南 357
13 3 本章小結 358

前言/序言
Preface前 言
為什麼要寫這本書
我一直想寫一本關於雲原生的書籍,但遲遲未動筆。直到2019年,IT界雲原生技術開始普及,我意識到企業越來越重視雲原生,許多企業都在談論、投資引入或建設雲原生相關平台。但是,這也讓我更加迷茫和擔心,因為我擔心一些企業追求雲原生只流於表面,而沒有真正理解它的實質。在實際接觸和調研企業的雲原生落地情況后更證實了這一點。
我接觸的企業分以下幾類。
簡單地認為技術是解決企業痛點或者數字化的「靈丹妙藥」,最終夢想被現實打敗。
簡單地認為技術不重要,產品、組織能力才重要,結果在技術上沒有投入,很多設想成為空中樓閣,或者技術方案只是開源產品的堆砌,身子大腳小,走得磕磕絆絆,甚至跌倒。
認為商業、組織、產品、技術都重要,但錯誤地理解了雲原生的本質,資金投入后發現整體IT運營成本並沒有減少多少,甚至謎一般地增加了。
那麼,怎樣才是正確開啟雲原生的「姿勢」呢?
2022年冬天,我終於坐不住了,決定寫書來系統地討論怎樣才是正確開啟雲原生的「姿勢」。
雲原生只有和企業場景正確結合才能真正地落到實處,教條和本位主義只會削弱雲原生的價值。雲原生有著自己的一整套體系,這套體系是從IT的歷史積淀與實踐中發展而來的,並不是從象牙塔里誕生的。
只有系統地了解雲原生的來龍去脈,宏觀地了解企事業乃至整個國家的經濟形勢,深入地洞察業務場景及其價值邊界,才能充分發揮雲原生的價值。總而言之,落地是否成功是由企業自己的認知與現狀共同決定的。
本書特色
至今,很多雲原生資料都聚焦或者僅限於技術架構上的論述,對其全生命周期的完整論述很少。企業需要知道為什麼自己需要雲原生,將會帶來什麼樣的收益,以及如何恰到好處地運用雲原生等。本書的目的就在於幫助企業解決這些問題。
本書最大的特色是,從客戶、市場分析,到產品與技術架構,再到商業模式分析等多個維度詳細闡述雲原生,讓讀者全方位了解雲原生,並引發讀者對雲原生落地的更多思考。
本書的另一個特色是,為了使讀者詳盡、透徹地了解雲原生落地的要點與細節,徐徐展開內容,而非「快餐式」講解。因為如果讀者對雲原生落地的要點與細節不了解或者理解不透徹,則有可能會走彎路或者造成資源的浪費,甚至會給企業帶來嚴重後果。基於雲原生落地的數字化甚至數字化轉型是一項大工程,希望讀者能夠耐心、仔細地研究。
本書讀者對象
雲平台架構師。
應用架構師。
技術產品規劃師或者技術產品經理。
CTO。
如何閱讀本書
全書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 起源、演化與商業模式(第1∼3章):從雲原生的發源剖析雲原生的本質以及雲原生產品的商業模式和產品形態,重點基於組織視角討論了雲原生落地的基本思路和方案。本部分旨在讓讀者從總體上把握雲原生的落地思路。
第二部分 雲原生組織與市場洞察(第4和第5章):明確企業組織架構對雲原生落地的意義以及與雲原生落地適配的組織建設方法。本部分通過分析市場洞察的方法,幫助企業了解各參与方對雲原生的訴求,以提高企業在組織層面、市場層面對雲原生的認知,讓企業在雲原生落地過程中更具方向感。
第三部分 雲原生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