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地下基礎設施體系規劃研究與實踐-以廣州南沙橫瀝島尖為例 9787576507409 吳超 梁睿中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同濟大學
NT$814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9*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智慧地下基礎設施體系規劃研究與實踐-以廣州南沙橫瀝島尖為例
ISBN:9787576507409
出版社:同濟大學
著編譯者:吳超 梁睿中
頁數:162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89938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智慧地下基礎設施體系規劃研究與實踐——以廣州南沙橫瀝島尖為例》依託橫瀝島尖地下基礎設施工程,以問題為導向,從管理者、使用者等不同主體的需求出發,兼顧各項技術的成熟程度、適用場景、效益價值,系統構建了橫瀝島尖智慧地下基礎設施體系。以南沙地下基礎設施協同管控的一體化綜合管理平台為載體,實現地下基礎設施、人、車、環境的全面感知、閉環管控和一屏統觀,提升地下基礎設施運維管理的集約化、精細化程度。對於近期建設,結合地下環路的特徵,聚焦交通管控、防災與運維等應用場景,開展專題研究,形成實施方案。對於遠期建設,構建智能網聯和自動駕駛交通的應用場景,實現區域的物流末端配送、自動駕駛公交接駁等功能。

目錄

前言
1 緒論
1 1 基本背景
1 2 地下基礎設施發展概況
1 3 對智慧地下基礎設施的理解
2 智慧地下基礎設施建設信息技術與應用
2 1 智慧地下基礎設施建設信息技術
2 2 智慧地下基礎設施建設案例應用
2 3 案例分析
2 4 本章小結
3 南沙橫瀝島尖區域規劃與建設
3 1 概述
3 2 區域城市規劃
3 3 區域地下基礎設施
3 4 區域智慧城市規劃與建設
4 地下基礎設施智慧化體系規劃
4 1 概述
4 2 問題與需求分析
4 3 體系架構規劃
4 4 智慧地下環路場景規劃
4 5 智慧地下停車場景規劃
4 6 智慧人行地下空間場景規劃
4 7 智慧綜合管廊場景規劃
4 8 智慧地下物流場景規劃
4 9 本章小結
5 地下基礎設施綜合管控平台規劃
5 1 概述
5 2 管控平台建設目標
5 3 管控平台建設思路
5 4 綜合管理平台
5 5 與南沙其他平台的關係
5 6 本章小結
6 地下基礎設施5G網路規劃
6 1 概述
6 2 地下空間5G通信基站建設研究
6 3 地下空間5G配套設施建設研究
6 4 地下覆蓋部署策略與5G網路方案比選
6 5 南沙橫瀝島尖地下空間5G部署規劃
6 6 本章小結
7 智慧地下環路工程設計與應用
7 1 概述
7 2 智慧交通引導技術與設計應用
7 3 智慧交通運行管控技術與設計應用
7 4 地下智慧防災技術與設計應用
7 5 地下結構健康監測與設計應用
7 6 本章小結

前言/序言
廣州市南沙區向海而生、依海而興,地處粵港澳大灣區地理幾何中心,位於珠江口「黃金內灣」的頂點,是連接珠江口兩岸、廣州中心城區和港澳地區的交通樞紐。2022年,國務院印發《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提出南沙要打造成「立足灣區、協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戰略性平台」。2023年,廣州市第十六屆人大第三次會議提出了按照「精明增長、精緻城區、嶺南特色、田園風格、中國氣派」的理念,優化和提升總體發展規劃、國土空間規劃和城市設計,加快打造廣州未來城市核心區。
明珠灣區是南沙區的城市新核心,被定位為「面向世界、體現中國氣派的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客廳和全國高質量城市發展標杆展示窗口」。它正以建設成為「東方麥哈頓」、大灣區的閃亮明珠、中國式現代化的濃縮精華以及人心嚮往的「未來之城」為目標,加快探索、建設大灣區新一代的中央活力區、中央商務區。其中,明珠灣核心區面積33k㎡,依山傍水,坐擁「三江六岸」,生態環境優美、自然景觀獨特。外江、河道的天然隔離將用地分為四部分:兩個島尖(靈山島尖、橫瀝島尖)、慧谷西和蕉門河口片區。相互聯繫以及進出核心區的交通成為最基礎、最重大的挑戰,交通問題解決不好將嚴重影響整體布局和規劃建設。
回應挑戰,明珠灣管理局組織開展了多輪深入研討,創新性地提出規劃建設地下4層、地上3層的綜合立體交通網路。同步考慮利用立體的交通空間布局綜合市政管廊、電信網路信息化等基礎設施,探索打造「數字智慧、綠色低碳、安全韌性」的高質量地下基礎設施,嘗試給出南沙解決方案。
本書的主要內容涉及地下基礎設施智慧化體系規劃,針對用戶服務和運營管理的新一代網際網路、雲計算、智能感測、地理信息系統(GIS)等技術,數字化技術賦能地下基礎設施高質量建設,以及近期智慧化應用落地和遠期預留的安排等。基於實踐,書中也探索提出了各類地下基礎設施的智慧化場景體系、一體化地下基礎設施綜合管控平台建設思路、地下基礎設施5G網路規劃以及近期地下環路智慧化工程設計方案,僅供城市規劃、地下空間和城市交通等相關領域的建設管理者、設計人員和學者參考。書中疏漏、不當之處,歡迎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