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澤俊年譜 山西省古建築與彩塑壁畫保護研究院 9787501081912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文物
NT$1,018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9*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柴澤俊年譜
ISBN:9787501081912
出版社:文物
著編譯者:山西省古建築與彩塑壁畫保護研究院
頁數:262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89006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2015年8月4日,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節目以《柴澤俊:守得清貧,耐得寂寞》為題報道了他的清貧人生和古建保護研究歷程。
立功者,在其事業中開新天地,在中國古建保護與研究史上開新紀元。其一,他將傳統保護修繕技能與現代科技相結合,開創性地踐行梁思成先生倡導的「修舊如舊」的古建保護理念,留下了精品工程和修繕典範,如永樂宮遷建、五台南禪寺唐代大殿修繕複原、洪洞廣勝寺彌陀殿毗盧殿落架大修、朔州崇福寺彌陀殿落架大修、太原晉祠聖母殿落架大修、資壽寺十八羅漢頭像歸安、應縣木塔殘損測量及加固方案等十幾處山西珍貴古代建築的保護修繕。其二,他主持和指導完成了多處外省市的古建築工程設計及施工,如主持完成西藏布達拉宮總體修繕方案並獲准施工。其三,他指導完成了山西省內一百零八個縣的一百多處古建築修繕、複原的設計與施工。其四,他對古代建築及其附屬文物調研、勘察、考證、設計的方案與實踐成為文物工作者入門的嚮導。

目錄
家世
苦難歲月
1934年 甲戌
1935年 乙亥 周歲
1936年 丙子 二歲
1937年 丁丑 三歲
1938年 戊寅 四歲
1939年 己卯 五歲
1940年 庚辰 六歲
1941年 辛巳 七歲
1942年 壬午 八歲
1943年 癸未 九歲
1944年 甲申 十歲
1945年 乙酉 十一歲
1946年 丙戌 十二歲
1947年 丁亥 十三歲
1948年 戊子 十四歲
1949年 己丑 十五歲
1950年 庚寅 十六歲
1951年 辛卯 十七歲
1952年 壬辰 十八歲
1953年 癸巳 十九歲
成長階段
1954年 甲午 二十歲
1955年 乙未 二十一歲
1956年 丙申 二十二歲
1957年 丁酉 二十三歲
1958年 戊戌 二十四歲
1959年 己亥 二十五歲
1960年 庚子 二十六歲
1961年 辛丑 二十七歲
1962年 壬寅 二十八歲
1963年 癸卯 二十九歲
1964年 甲辰 三十歲
1965年 乙巳 三十一歲
「文革」磨礪
1966年 丙午 三十二歲
1967年 丁未 三十三歲
1968年 戊申 三十四歲
1969年 己酉 三十五歲
1970年 庚戌 三十六歲
1971年 辛亥 三十七歲
1972年 壬子 三十八歲
1973年 癸丑 三十九歲
1974年 甲寅 四十歲
1975年 乙卯 四十一歲
1976年 丙辰 四十二歲
1977年 丁巳 四十三歲
爐火純青
重任在肩
晚年生活
後記

精彩書摘
《柴澤俊年譜》:
1月,顯通寺停工期間,柴澤俊將到過的五台山寺廟的資料分類整理。又擇日沿五台山北麓進入繁峙縣所轄地域,考察三聖寺、永泉寺、彌陀寺、岩山寺等,並向東北方向走,沿途探訪了達靈丘覺山寺、廣靈聖泉寺、渾源懸空寺、應縣佛宮寺釋迦塔等。
2月初,從顯通寺返回太原,準備工程復工用料。他從台懷南行,過金閣寺、柳院寺,回到佛光寺向所長彙報工程情況。然後過豆村尊勝寺,經東茹村到達五台縣城,觀廣濟寺,再到善文村延慶寺、陽白南禪寺,過東冶鎮,到達太原。因以往來去匆忙,未能造訪沿途這幾個寺廟,因此利用這段空余時間逐廟探訪。
尊勝寺始建於唐代,后毀,再於民國復建。寺廟坐北向南,依山而建,七層樓閣,重重疊疊。寺廟內磚雕木刻,布局錯落有致。
廣濟寺坐落在五台縣城,現存大雄寶殿,面寬五間,進深三間,懸山頂,從形制看留有唐宋手法,柱頭作覆盆卷剎,屋頂坡度平緩,側腳和生起明顯。室內採用減柱造法,前槽沒有柱,后槽只用兩根金柱,大樑橫跨三間,顯得空間很大,兩根金柱立於次間,兩旁平樑上墊駝峰,侏儒柱立在駝峰上,柱頭上施櫨斗,櫨鬥上施令棋,承托脊檁。侏儒柱兩側各用叉手,形成「人字柁梁」的結構。五台山現存寺廟中屬於元代建築的僅此一例。此廟與他即將去的永濟縣永樂宮同為元代建築,引起了他的研究興趣,因此他更為關注。
延慶寺大殿為金代建築,與佛光寺文殊殿為同一時代,故而柴澤俊專程繞道觀摩此寺。延慶寺在善文村,僅存大殿和東南側一座北宋石幢。大殿為六架椽,歇山頂,略呈正方形,其大殿耍頭、補間斜棋和駝峰的手法均與佛光寺文殊殿相似。在石幢幢身刻有「尊勝陀羅尼經」。在五台山內外所有寺廟中,金、元時代的建築同唐代建築南禪寺、佛光寺一樣珍貴。
南禪寺坐落在陽白溝小銀河一側的河岸土崖山,其主體建築大佛殿為唐代原物,寺內其餘建築為明清重建。大佛殿三間見方,內觀為一大間,共用檐柱十二根,殿內沒有柱子。大殿為單檐歇山頂,屋頂平緩,四面出檐深遠,各個柱頭上接碩大的斗棋,猶如羽翼舒展,具有中唐時期風格。殿內分佈有十七尊塑像,仍保持原狀,神態自然,表情逼真,體格豐滿,栩栩如生。佛壇四周磚雕七十幅及三尊石獅一座石塔,亦均為唐代遺物。柴澤俊看到這些,心中大為讚歎,更激發起他對中國古代建築的深厚文化積淀的嚮往。
此時的南禪寺屬於佛光寺文管所管轄,他住一宿后,第二天經東冶鎮坐火車返回太原,到達時已是晚上。
是月,他與妻子在太原一起度過春節假期。
3月初,柴澤俊隨同籌備的建築材料一同返回顯通寺,維修工程于本月中旬開工。
是月,為根治黃河,三門峽水庫工程動工築壩。永樂宮遷移也進入實質性階段,山西省政府數次指示省文化局和省文管會組織力量籌備永樂宮遷建事宜。
是月,著名戲劇藝術家梅蘭芳先生游晉祠,並作《晉祠頌》,勒石成碑。
6月初,文化部文物事業管理局局長王冶秋在北京西板橋山西駐京辦事處向山西省文化局副局長寒聲作了四點指示:一是永樂宮文物很有價值,要全部遷移重建;二是文化部錢少,遷移永樂宮需要相當數量的資金,主要靠三門峽水庫出資;三是要選擇一個風景優美的新地址,把永樂官重建起來;四是要派專人抓這項工作,把永樂宮遷移當作文物保護工作中的大事認真地抓起來。
6月末,顯通寺無量殿翻修工程竣工。
7月初,山西省文化局領導和省文管會領導兩次開會研究永樂宮遷建事宜。柴澤俊當時是文管會古建方面工作人員,曾幾次勘察過永樂宮,因此得以參加會議,並做記錄。
7月10日,省文管會調柴澤俊回機關參加「反右」運動。當時省文管會有幾位同志被划為「右派」。
7月14日,柴澤俊趕到晉祠,補充了一些《晉祠》小冊子中的內容,並拍攝了梅蘭芳先生所作《晉祠頌》碑的照片。隨後他將定稿的《晉祠》一書手稿寄往北京,交文物出版社。
7月21日,省文管會又調柴澤俊到永樂宮籌備遷建工作,同時調去的還有酒冠五和李春江。他們三人負責管理經費、材料設備的購置加工(包括木材烘乾)、工人調配、施工管理、拍攝文物資料和工程進展照片。之後不久,酒冠五和李春江都先後返迴文管會機關,因此文管會安排的工作任務均由柴澤俊一個人承擔起來。
8月6日,柴澤俊攜五萬元赴永樂官,灑冠五、李春江二同志同行。他們協同當地政府,組織有關人員進行遷建籌備工作。
8月9日,北京古建築修整所祁英濤、杜仙洲、陳繼宗等專家進駐永樂官,進行勘測設計和揭取壁畫的實地試驗研究工作。
8月中旬,祁英濤先生回北京研究試驗寺觀壁畫的揭取方法。省文管會也開始研究壁畫揭取工作。柴澤俊曾多次赴一些寺廟觀察舊牆皮的泥質合成和構造,想到外國盜竊者在稷山興化寺、洪洞廣勝寺都是切塊剝取,並未造成破碎,遂赴稷山青龍寺中殿,觀察盜竊未遂留下的畫塊痕?,且在稷山文化館內看到兩小塊興化寺壁畫,得到一些啟發。回到太原后,他便同劉子鄰(省政府參事,常駐省文管會)和劉憲武等人選擇太原東郊延慶寺清代壁畫做試驗。畫線后先用斜刀割縫,再用刀鋸戳穿牆皮,約2平方米一塊,用木板托下,運回省博物館,背面浮土刷去,用膠礬水固定,拌麻刀泥抹平,裝入木框,並放置在省博物館陳展觀察。
一個月後,祁英濤先生在永樂官主持揭取壁畫的研討會。祁先生講了他在北京的試驗辦法,柴澤俊也介紹了在太原試驗揭取的情況。大家認為既不能在元代壁畫上試驗,又不能脫離永樂宮實際,因此決定先在純陽殿外牆皮試驗揭取(此處沒有壁畫),成功后再在殿內操作。
永樂宮建築的勘察設計和壁畫揭取的試驗研究工作一直持續到次年2月。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