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之白華-瞿秋白的故事 紀紅建 馬兵 9787807730712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三環(海南)有限公司
NT$191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7*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秋之白華-瞿秋白的故事
ISBN:9787807730712
出版社:三環(海南)有限公司
著編譯者:紀紅建 馬兵
叢書名:光耀千秋黨史人物故事叢書
頁數:200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89018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本書是「光耀千秋·黨史人物故事叢書」之一,利用豐富翔實的歷史史料,講述了革命先烈瞿秋白的故事,聚焦他為黨的建設與發展不懈奮鬥的一生,以及為黨的事業不惜犧牲、視死如歸的高尚品格。彰顯了早期共產黨人百折不撓、堅韌頑強的偉大的建黨精神,從而給予人們特別是青少年讀者以深刻的人生啟迪。

內容簡介
「秋之白華」是瞿秋白親手篆刻的一枚印章,章里嵌著他和愛人楊之華的名字,其中也蘊涵著他們高潔的情懷和品格。本書用娓娓道來的文字,講述瞿秋白從文弱書生到堅定革命家的傳奇人生,他在黃埔軍校、上海大學講課;他譯《國際歌》,首用「英特耐雄納爾」(共產主義);「八七會議」他受命于白色恐怖之中;他和魯迅結為知己,向著「文化圍剿」擲以匕首、投槍;最後他盤腿而坐,慷慨就義。誦讀英烈,令人景仰而心嚮往之。

作者簡介
紀紅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理事,中國報告文學學會青年創作委員會副主任,湖南省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文學創作一級。已出版《中國御林軍》、《明朝抗倭二百年》、《不孕不育者調查》、《見證:中國鄉村紅色群落傳奇》(合著)、《馬桑樹兒搭燈台——湘西北紅色傳奇》等長篇報告文學十余部,在《中國作家》、《當代》等發表《啞巴紅軍傳奇》、《人民的記憶》、《走向崇高》、《不朽殘碑》等長中短篇報告文學百余萬字。獲解放軍文藝獎、《中國作家》鄂爾多斯文學獎、「希望杯」中國文學創作新人獎、湖南省「五個一工程」獎、湖南省青年文學獎等。

精彩書評
李大釗,陳獨秀,瞿秋
白,陳延年、陳喬年正
如叢書名所言,這些革命
先烈偉大而高潔的靈魂,
光耀千秋,值得我們一再
去閱讀他們的人生故事,
深懷溫情與敬意。
——李敬澤(中國作協
副主席,著名評論家、作
家)
重溫黨史人物的故事,
不僅僅是為了了解革命者
光輝的人生,更是為了感
受他們人格的魅力,從他
們集體鑄造的偉大建黨精
神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朱虹(著名文化學
者、紅色文化傳播大使)

目錄
引子
第一章 初萌革命思想
青果巷裡讀書聲
醞釀中的新思想
既生人間,無賦人權
第二章 慕鴻鵠以高翔
路,在哪裡
找到了!全新的路!
啟程,赤都
第三章 急劇蛻變的思想
遍布赤旗的土地
新身份:共產黨員
回來吧,秋白同志
第四章 血色浪漫的愛情
黨刊編輯崗位顯才華
痛苦留給了活著的那個人
秋之白華——談判來的愛情
第五章 深陷鬥爭漩渦
解決問題的,只有熱血!
「文學家」的無奈
從「右」到「左」
第六章 莫斯科的陰晴歲月
再赴蘇俄
風波不斷
溫馨的生活
第七章 田園將蕪胡不歸
別了,政治舞台
別了,「文學家」
別了,我在乎的人
第八章 男兒到死心如鐵
被捕的教育部部長
「爬出來吧!給你自由」
祖國不會忘記
結語

精彩書摘
青果巷裡讀書聲
「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襟。遍身,遍身」
屋堂里,稚嫩的聲音伴著搖晃的小腦袋起落。到生澀處,這聲音就結巴了起來,爾後,便能聽見小手捶在腦殼上的聲音。
由於頭頂上生有兩個旋兒,所以父親給他取名瞿雙。
而他的母親是這麼喚他的:「阿雙,可不許再捶自己的頭了,當心捶扁咯。」金衡玉輕柔地拉起阿雙,提醒道,「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娘來考考你,詩中那位入城的人歸來時為什麼淚滿襟呢?」
阿雙撓著腦袋回答:「因為養蠶人穿不上綢緞,而不養蠶的達官貴人身上穿著的卻都是綢緞,所以養蠶人淚滿襟了。」金衡玉露出滿意的笑容,她撫摸著阿雙的頭鼓勵道:「答得真好。走,先去吃飯吧。」
這裡是父親的書房,漆黑大門裡陳列著些名家字畫,都是父親瞿世瑋的珍藏寶貝。沒得到他的允許,其他人是碰不得的。阿雙自然知道這些規矩,所以輕輕放下書本,走出門去了。
瞿氏家宅坐落在江蘇省常州府陽湖縣青果巷,名為八桂堂,原是明代抗倭名將唐荊川所建造的八宅之一,後來,因為唐荊川的後人抗清,這八大舊宅就被清朝官府查抄沒收,最終成了瞿家的家宅。古色古香的庭院透著雅緻,很有格調。阿雙習以為常地走過廊道,跟著母親來到餐桌前。等問候過父親后,阿雙才安穩坐下,挑起一塊豆腐送進嘴裏,腮幫子一鼓一鼓地掃著節拍,嘴裏發出嗒嗒的聲音。
滑嫩的口感觸及味蕾,在阿雙的心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若干年後,在絕筆文《多餘的話》的末尾,他輕聲道:「中國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東西,世界第一。」有人說,瞿秋白本人就是塊豆腐,書生柔軟的外殼下藏著股韌勁兒。槍響那一刻,他堅韌的心悄然彈起,帶著一身理想,從容就義。
此刻,阿雙正咂巴著嘴,吃得滿嘴油亮呢。
「快快長大吧,我的小阿雙。」金衡玉瞧著面前的笑臉,默默念叨。
在這個男孩身上,她看到了活著的指望。嫁到瞿家以來,她每天操勞,沒個空閑時候。丈夫瞿世瑋不事勞動,閑居在家,整天鍾情讀書畫畫,很少管家裡的事情。自然而然,生活的擔子落在了她的肩膀上。丈夫不去工作,家裡便沒了收入,好在因為奉養著婆婆,瞿世瑋在浙江做官的哥哥瞿世琥每月會寄來50塊大洋,這成了瞿秋白一家的主要生活來源。一樁樁現實,讓熟讀四書五經的金衡玉有些絕望。即便如此,她還是上照顧老人,下操持丈夫孩子,沒有半點懈怠。
就在她快要對生活失去希望的時候,阿雙的聰慧、好學讓她看到了日子的盼頭。在後來的日子里,無論多忙,金衡玉也沒落下過對阿雙的教育,她堅信:在這個年代,讀書總是好的。
真是個暗流涌動的年代啊。
1900年,八國聯軍藉著鎮壓義和團運動的幌子,攻佔大沽炮台,進而向北京進軍。聯軍沿途燒殺掠奪,犯下了罄竹難書的罪行,皇宮和北京城外的圓明園均遭到了嚴重破壞。次年9月,清政府代表奕劻、李鴻章與英、美、俄、法、德、意、日、奧、比、西、荷11國外交代表,在北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消息一經傳出,舉國嘩然,怒斥清政府之不爭。與此同時,一場更為徹底的革命也在悄然醞釀。
「阿雙,怎麼把飯吃到臉上去了呢?來,自己動手擦掉。」金衡玉直起身子,「吃完給你講英雄岳飛的故事。」
「好。」阿雙奶聲奶氣地應了一句。
除了學習以外,阿雙最喜歡的就是和朋友們一起玩耍了。趕牛上山、採摘野花、在山坡草叢裡打滾都是他最愛的活動。
在遊玩的過程中,阿雙開始有了疑惑:既然大家都在一起玩兒,那彼此之間有什麼區別呢?一次,回到家后,母親發現他的褂子不見了,反覆追問下,阿雙才說出了事情的緣由。
P4-7

前言/序言
1955年6月18日,八寶
山革命公墓,天朗氣清。
老嫗牽著一隻小手,踏
上乾巴巴的長階。身邊的
小孩還沒有升入小學,身
著黑色小裙,貼在她身邊
。楊之華眼皮抬起,依然
清明的眸子望向最高處——
那裡是秋白的「居所」。
20年了,秋白。
聲聲呼喚我「親愛愛、乖
愛愛、好愛愛」的你已經離
開20年了。
往事種種縈繞心頭,一
如攢了好久才攀上眼角的
皺紋,龜裂開來。楊之華
目光輕柔地撫摸過墓地周
遭的細碎縫隙,她想起了
秋白的一生,坦蕩、純粹
、溫柔。
情意飽滿的來信一一存
放在心裡。自己老了,卻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
對他的印象始終停留在了
那個身藏文氣的書生形象
上。在依然清晰的記憶里
,他浪漫、深情,在印章
上一筆一畫地刻下「秋之白
華」,來記憶兩人走過的足
跡。
樹影斑駁,恍惚間,時
間好像又撥回到35年前。
彼時的秋白方才踏上前
往莫斯科的列車,在目的
地,他找到了救國的路,
也遇見了宿命中的《國際
歌》。後來,黨的組織里
多了一個民主革命戰士。
他做出過成績,也犯過
錯誤,但無論怎樣,他始
終是忠於信仰的。
傳來的消息說,他在最
后的時間里從容鎮定,緩
緩而行。在走向刑場的路
上,他高呼「中國革命勝利
!」「中國共產黨萬歲!」最
終,他盤膝坐在草坪上,
永遠地離開了。
秋白,我的秋白
墓碑前,一幕幕記憶影
像在腦海劃過,望著身旁
步伐輕快的外孫女李曉雲
,楊之華露出淡淡的微笑

無論如何,秋白和無數
英烈的犧牲,總算換來了
孩子們今天安穩的生活。
她忽然想好好地給身邊
的孩子講講秋白的事情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