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變電站建設及運營.案例篇 夏之罡 9787519881122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中國電力
NT$369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10*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低碳變電站建設及運營.案例篇
ISBN:9787519881122
出版社:中國電力
著編譯者:夏之罡
頁數:156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89921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當前尚未見到從多系統整合和全壽命周期角度,對變電站的建築設計、設備選用及日常運營提出指引的著作。本書的出版和發表,對於推動低碳變電站的深入低碳和綠色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提出低碳變電站設計、建造、材料選擇等方面的低碳要求,以全壽命周期綜合減碳目標為建築和設備系統的設計和運行提供支撐,重點針對變電站低碳化設計建設、能源系統低碳化及運行等技術結合案例進行了說明。全書共八章,分別為變電站建築低碳化設計案例、變電站空調系統低碳化設計案例、基於多技術整合的新建低碳變電站案例、基於全生命周期低碳的變電站優化更新設計案例、變電站低碳化改擴建案例、「光儲柔直」變電站案例、多站融合的變電站案例、變電站碳資產管理案例。
本書可供110kV 及以下新建變電站和開關站的擴建或改建工程及其他電壓等級變電站、開關站設計、建造、運維和拆除環節相關的工程技術人員參考使用,也可供電力專業的大中專院校師生作為教學參考。

作者簡介
夏之罡,高級工程師,長期從事電網企業管理工作。參与編寫了《資產管理知識題庫》。參与國家電公司科技項目《線路塔材應用研究》,榮獲浙江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浙江省電力公司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參与《輸電線路中空夾層鋼管混凝土桿塔技術規範》(T/CEC 185-2018)

目錄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變電站建築低碳化設計案例 1
第一節 案例基本情況· 1
第二節 變電站建築選址與節能減排 7
第三節 變電站建築窗牆比與節能減排 10
第四節 變電站建築綠化設計· 11
第五節 變電站建築結構設計與節能減排 12
第六節 變電站建築外圍護結構熱工設計與節能減排 16
第二章 變電站空調系統低碳化設計案例· 21
第一節 變電站能耗模擬 21
第二節 夏熱冬冷地區的變電站建築空調系統碳排放計算· 25
第三節 其他氣候區的變電站建築空調系統碳排放計算 29
第三章 基於多技術整合的新建低碳變電站案例 39
第一節 BIM 模型構建及分析· 39
第二節 適用低碳技術分析和評估· 40
第三節 最優化技術方案生成· 44
第四節 低碳變電站營建及運營方案· 48
第五節 海綿城市應用 50
第四章 基於全生命周期低碳的變電站優化更新設計案例· 53
第一節 變電站優化流程 53
第二節 變電站概況 54
第三節 變電站優化模型參數設置· 56
第四節 基於全生命周期低碳的變電站建築——可再生能源系統優化配置方案 58
第五章 變電站低碳化改擴建案例 60
第一節 變電站近遠期規劃· 60
第二節 碳排放評估分析 60
第三節 適用低碳技術 61
第四節 低碳技術集成方案分析· 62
第五節 變電站改擴建方案· 81
第六節 案例技術和策略要點小結· 88
第六章 「光儲直柔」變電站案例· 89
第一節 變電站「光儲直柔」系統簡介 89
第二節 電網互動接入技術· 90
第三節 分層柔性控制方案· 94
第四節 案例技術和策略要點小結· 99
第七章 多站融合的變電站案例 100
第一節 多站融合理念 100
第二節 多站融合案例簡介 103
第三節 多能源系統方案優化 105
第四節 多站融合變電站方案評價 109
第五節 案例策略要點小結 125
第八章 變電站碳資產管理案例 127
第一節 碳資產管理平台簡介 127
第二節 系統架構 129
第三節 變電站生命周期碳排放評估主要演算法· 133
第四節 應用說明 141
參考文獻 146

前言/序言
前言
能源電力的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保障。電網基礎設施建設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保障電力可靠供應中發揮重要作用。「雙碳」目標下,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是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的關鍵內容。清潔電力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的重要性更加凸顯,「再電氣化」為清潔低碳發展的重要抓手之一。在新的形勢下,電網及其附屬設施建設將迎來新的高峰。
變電站作為電網系統中的關鍵設施之一,承擔著變換電壓、接受和分配電能、控制電力的流向和調整電壓的重任,也用來放置設備和供運行使用。隨著我國全社會用電量的持續增長和電網的不斷發展,變電站建設的數量和規模也日益增大。「十三五」期間,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共建設變電站8000 余座,遍布全國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建設量大、影響面廣,「十四五」期間還將持續推進變電站的建設。特別是隨著新型電力系統構建的不斷加快,變電站內智能化設備數量快速增加,變電站建築服務的設備對象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在低碳目標下,變電站建築自身如何回應新的空間和環境需求,成為一項新的命題。
傳統變電站節能設計多參考一般建築節能標準,以增強建築熱工性能為主,僅關注建築圍護結構的保溫隔熱設計,未能就低碳可再生能源利用、變電站自身環境控制特點進行過多針對性的討論,導致變電站建築未能充分利用室內外環境間的能量交互規律,且站內及周邊低碳能源浪費嚴重。特別是裝設有大量智能化設備的新型變電站,其環境保障和能耗特徵發生較大的變化,新技術的應用對變電站建築的要求也發生了變化,當前該領域缺乏相關節能標準及技術規範。因此亟須針對變電站類型建築的高性能圍護結構和設備系統進行研究,針對低碳目標對建築和設備系統的設計提出指導意見。
此外,變電站場站範圍內也存在站內用能需求,光伏發電、「光儲直柔」技術、高效能源轉換利用技術、智能化調控及數字孿生等技術也可用於變電站,用於降低變電站的運行能耗和碳排放。眾多的技術如何在變電站進行有效的集成應用,建立包含碳資產管理的變電站高效運維管理體系,對於進一步降低變電站碳排放具有重要的意義。
本套書分為《低碳變電站建設及運營(技術篇)》和《低碳變電站建設及運營(案例篇)》。本書提出低碳變電站設計、建造、材料選擇等方面的低碳要求,以全壽命周期綜合減碳目標為建築和設備系統的設計和運行提供支撐。本書重點針對變電站低碳化設計建設、能源系統低碳化及運行等技術結合案例進行了說明,便於工程技術人員參考選用。
本書由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湖州供電公司夏之罡擔任主編,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湖州供電公司張文傑、沈建良、姚日權擔任副主編,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湖州供電公司、湖州電力設計院有限公司、浙江泰侖電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浙江省電力設計院有限公司、國網電力科學研究院武漢能效測評有限公司等單位的專家參与編寫。
由於低碳變電站建設及運營是一個交叉學科研究方向,所涉及的知識體系較為龐雜,有關研究資料較為有限,儘管編者盡了最大努力進行認知和實踐的梳理總結,難免掛一漏萬。書中存在疏漏之處,敬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