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故宮-鄭欣淼訪談錄 鄭欣淼 9787200175240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北京
NT$1,215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5*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守望故宮-鄭欣淼訪談錄
ISBN:9787200175240
出版社:北京
著編譯者:鄭欣淼
叢書名:鄭欣淼文集
頁數:498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89005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守望故宮:鄭欣淼訪談錄》是原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先生於2002-2011年間就故宮相關的問題接受海內外媒體記者採訪時的談話記錄選編,涉及故宮與故宮博物院的歷史及現狀、故宮大修、文物清理、故宮學與故宮文化、兩岸故宮博物院的關係及合作,以及文物與文化遺產等諸多方面內容,不僅真實呈現了鄭欣淼先生關於故宮問題的的深入思考和獨到見解,同時也反映了幾代故宮人來與時俱進、全面推動故宮保護與故宮博物院建設方面所做出的巨大貢獻,具有重要的出版價值。
《守望故宮:鄭欣淼訪談錄》,是《鄭欣淼文集》(21卷)中的一卷,內容來自於已出版的《守望經典:鄭欣淼談故宮》和《故宮答問:鄭欣淼訪談錄》,收錄到本文集時內容作了部分調整。

作者簡介
鄭欣淼,著名學者,「故宮學」專家。曾任青海省人民政府副省長,國家文物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故宮博物院院長、黨委書記,文化部副部長、黨組成員等職。為政協第十一屆全國委員會委員、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等。多年來從事政策研究、魯迅研究、文化研究,2003年首倡故宮學。

目錄
第一編 守望經典:鄭欣淼談故宮
故宮發展與小康社會中的文化建設
故宮博物院雖分兩地,國寶全民族共享——與《中國時報》總經理黃肇松先生的對話
保護文物傳承文明
從「國寶展」看博物館的文化傳承功能
關於故宮博物院的現狀、發展及兩岸故宮博物院的交流——接受台灣在京駐點記者採訪談話紀要
北京、台北喜迎故宮博物院八十大慶——鄭欣淼與石守謙共話兩岸故宮博物院發展大計
誠惶誠恐到故宮
故宮學:從自發到自覺
談談故宮的大修及故宮學研究
「故宮在北京,故宮學在世界」
故宮寶藏:80載學術研究與文化整理
北京故宮:宮殿就是第一寶
昔日千古帝王家,今天公民博物館
故宮80年風雨路
故宮研究要樹立開放的心態
21世紀的故宮:架起兩岸文化交流的橋樑
關於陶瓷、書畫的鑒定與研究
從故宮學到魯迅精神
故宮現在面臨著最好的發展機遇——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拜訪吳冠中先生實錄
故宮對我們的意義
故宮給我們的啟示
揭開故宮國寶的神秘面紗
故宮:難以估量的國有資產
用文化的力量關注社會
同宗同源,天府永藏
故宮學:故宮研究的新階段
第二編 故宮答問:鄭欣淼訪談錄

編輯後記

精彩書摘
《守望故宮:鄭欣淼訪談錄》:
鄭欣淼:故宮文物絕大多數為明清皇家收藏,是中國歷代藝術品的精粹,集中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是應當始終重視並認真加以保護的。但是,對於故宮蘊含的宮廷歷史文化的價值,過去並未引起足夠重視。其實,故宮及其藏品的最大特色,就是反映宮廷典章制度(包括政治制度、禮儀制度)及日常生活的宮廷歷史文化。
對故宮宮廷歷史文化的重視,既與對故宮價值和特色的深刻認識有關,也與社會上對清宮歷史渴望了解的需求有關。故宮集中反映了「皇宮」「皇權」「皇帝」等皇家文化,它真實、生動地保存著皇帝和皇家衣、食、住、行、教育、宗教、醫療、婚姻、休憩、喪葬場所、遺物和制度記載,成為皇家生活方式的標本。它還保存了一些滿族習俗,如建築的支窗、外糊窗戶紙、曲尺形炕和灶,以及薩滿教祭祀儀式等,可以說是滿族貴族生活習俗的標本。由於清代距今不遠,其歷史為今人所格外重視。皇帝到底怎麼上朝,軍機處是什麼樣子等,都引起人們的興趣。因此,故宮博物院有責任也完全能夠向人們提供準確的、活生生的有關場所、實物,使人們以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了解當時的典章制度。故宮在大修中擬增加原狀陳列展覽,就是為了滿足人們的這種需求。故宮博物院近年來在國內外舉辦的文物展覽中,表現皇宮生活及典章制度的文物深受歡迎,已成為一個突出優勢。故宮宮廷歷史文化的資源十分豐厚,故宮人正在努力挖掘它、整理它、利用它。
記者: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定義,無形文化遺產或稱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來自某一文化社區的全部創作,這些創作以傳統為其文化和社會特性的表達形式,其準則和價值通過模仿或其他方式口頭相傳。無形文化遺產是傳統文化除物質遺產外的另一種存在方式,是整個文化遺產的一個組成部分。那麼,在保護故宮的有形文化遺產的同時,怎樣在這次大修中體現對其無形文化遺產的保護?
鄭欣淼:對故宮博物院來說,保護無形文化遺產的任務,既使故宮的內涵有所擴大,也給故宮提供了發揮應有作用的機遇,這正是故宮人對故宮價值認識的進一步深化。目前,故宮博物院正從這樣幾個方面加強對無形文化遺產的保護:
其一,對古代官式建築技術、建築藝術的傳承。這是故宮博物院的優勢。宮殿是古代帝王所建造的最隆重、最宏大、最高級的建築,是古代帝王權威的象徵,故歷代帝王不惜耗費大量人力、財力,殫精竭慮而為之,因而宮殿代表了所處時代建築技術與建築藝術的最高水平。紫禁城作為古代宮殿建築的集大成者,是研究古代官式建築技術的範例,其建築門類包括宮殿、書房、戲台、園林、道場等諸多類型,建築形制涵蓋殿宇廳堂、亭台樓閣,一應俱全,是研究明清建築結構技術、空間技術和施工技術的百科全書。它還是研究古代官式建築藝術的範本,其布局藝術、空間藝術、裝飾藝術、色彩藝術在紫禁城都有系統而完整的體現。傳承古建技術對故宮博物院來說還有兩個其他地方難以比擬的優勢。一個優勢是有大量的歷史資料、文檔。故宮博物院存有清代世襲皇家建築師「樣式雷」家族留下的2000餘張包括故宮一些建築物在內的樣式圖,還保留了80餘具「燙樣」,即當時做的建築模型;清代檔案中有不少與故宮的建設、維修有關的檔案;《明實錄》《明會典》《清實錄》《清會典》等都有關於故宮古建築的記載;1949年以來的維修檔案都完整保存著。另一個優勢是故宮博物院長期以來一直有專門的維修管理機構和施工隊伍,不僅服務於故宮,而且惠及社會。這次故宮大修,決定設置專門機構對大修全過程跟蹤攝影記錄,就是為了使古建技術得以保存。
其二,文物保護技藝的傳承。故宮博物院藏品豐富、門類繁多,從1931年就開始進行保護維修,出現了不少各具特長、各懷絕技的專門人才,他們曾在許多方面獨冠一時,飲譽全國。現在總的來看,故宮博物院的人才隊伍尚不盡如人意,傳統技藝的傳承是個緊迫的問題。故宮博物院已感受到了這方面的壓力,決心加強工作,使「絕活」後繼有人。
其三,對宮廷遺物中一些具有無形文化遺產意義的物品的搶救。例如,故宮博物院存有清末京劇名角譚鑫培等進宮演唱時的唱片,這批唱片不僅在京劇發展史上,而且在體現宮廷藝術欣賞品位上,都是極為珍貴的。它們只有與4000餘件當時宮廷中唱戲使用的戲衣、盔頭等一起展示,才能全面反映清代宮廷戲曲文化的繁盛。但這批唱片因年代久遠,保管得並不理想,急需採用新技術將其演唱聲音還原複製到新型光碟中,以利於長久保存。
記者:您不久前在在上海舉行的「國際博物館館長高峰論壇」上發言說:「故宮博物院不只是『中國最大的文化藝術博物館』,而且是世界上極少數同時具備藝術博物館、建築博物館、歷史博物館、宮廷文化博物館等特色且符合國際公認的『原址保護』『原狀陳列』基本原則的博物館和文化遺產,是一座博大精深的中國歷史文化寶庫。」這裡有什麼更深的含義嗎?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