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卜辭菁華.商王名號篇 韓江蘇 9787501073580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文物
NT$356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8*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甲骨卜辭菁華.商王名號篇
ISBN:9787501073580
出版社:文物
著編譯者:韓江蘇
叢書名:甲骨學與殷商文化研究叢書
頁數:149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89056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共收錄與商王名號相關的甲骨刻辭計70餘版,分先公先王名號、商王世次、直系旁系先王配偶受祭三部分,諸條刻辭,均輔有照片或拓片,給出分期、著錄、收藏地等基本信息,並對其重點字詞、卜辭要義等進行系統而簡明的解讀,進而闡明其中所蘊含的殷商時期與商王名號相關的諸類信息,並反映了商代在位商王對已故商王祭祀的習俗。一冊在手,能夠使讀者在學習甲骨文字識讀的過程中進一步從商王名號方面了解殷商時期前輩先王的即位順序,以及有關商王朝紀年方面的諸多問題。

目錄
一 先公先王名號
(一)先公名號
「王亥」卜辭
「王亥母」卜辭
「上甲」等先王合祭卜辭
「上甲三報二示」卜辭
(二)先王名號
「大乙」等合祭卜辭
「上甲、成五示」合祭卜辭
「成、大丁」等先王合祭卜辭
「唐、大甲、大丁」等先王合祭卜辭
「大丁」卜辭
「大甲」卜辭
「外丙」卜辭
「大庚」受祭卜辭
「大庚」降禍卜辭
「小甲」卜辭
「大戊」卜辭
「雍己」卜辭
「中丁」卜辭
「大庚、大戊、中丁」合祭卜辭
「外壬」卜辭
「?甲」卜辭
「祖乙」卜辭
「祖辛」卜辭
「羌甲」卜辭
「祖丁」卜辭
「南庚」卜辭
「大乙九示」合祭卜辭
「陽甲」卜辭
「盤庚」卜辭
「小辛」卜辭
「小乙」卜辭
「武丁」卜辭
「父己、父庚」卜辭
「父甲」卜辭
「康祖丁」等合祭卜辭
「武乙」祊祭卜辭
「文武丁」祊祭卜辭
附:「文武帝乙」方鼎銘文
二 商王世次
(一)上甲等先公周祭
「上甲」等周祭刻辭
「翌自上甲」卜辭
(二)大乙等先王周祭
「大乙、大丁」等周祭卜辭
「外丙、大庚」周祭卜辭
「大戊、中丁」等周祭卜辭
「雍己、中丁」周祭卜辭
「上甲、大甲、小甲」周祭卜辭
「大甲、小甲、?甲」周祭卜辭
「外壬、?甲」周祭卜辭
「祖乙、祖辛」周祭卜辭
「?甲、羌甲、陽甲」周祭卜辭
「祖乙、祖丁」周祭卜辭
「南庚、陽甲、盤庚」周祭卜辭
「南庚、小辛」周祭卜辭
「小乙、父丁」周祭卜辭
「小乙、父丁、兄己、兄庚」周祭卜辭
「祖己、祖庚」周祭卜辭
「羌甲、陽甲、祖甲」周祭卜辭
「祖甲、康祖丁」周祭卜辭
三 直系、旁系先王配偶受祭
(一)直系先王配偶祀序
「武丁奭妣癸」周祭卜辭
「武丁奭妣辛」周祭卜辭
「小乙奭妣庚」周祭卜辭
「四祖丁奭妣庚」周祭卜辭
「祖辛奭妣甲」周祭卜辭
「祖辛奭妣甲」周祭卜辭
「祖乙奭妣己」周祭卜辭
「祖甲奭妣戊」周祭卜辭
「中丁奭妣癸」周祭卜辭
「中丁奭妣癸」周祭卜辭
「大戊奭妣壬」周祭卜辭
「大乙奭妣丙」周祭卜辭
「大丁奭妣戊」周祭卜辭
「示壬奭妣庚」周祭卜辭
「示癸奭妣甲」周祭卜辭
(二)旁系先王配偶受祭
「外丙母妣甲」祭祀卜辭
「羌甲奭妣庚」祭祀卜辭
附一:干支次序表
附二:甲骨文著錄簡稱與全稱對照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在使用公元紀年之前,
中國古代紀年的方法主要有
四種:一種是王公即位年次
紀年法,即以王公在位年數
來紀年,如《左傳》所用編
年;一種是年號紀年法,自
漢武帝起開始有年號,此後
每個皇帝即位都要改元,並
以年號紀年;一種是干支紀
年法;一種是年號干支兼用
法,紀年時,皇帝年號置前
,干支列后,如順治二年乙
西四月。歷朝歷代皇帝的年
號紀年之數相加之和,便構
成了中國古代歷史的總積年
。司馬遷根據前人留下的資
料,在《史記》中明確記載
了西周共和元年及其以後發
生的重大歷史事件。共和元
年即公元前841年。從這一
年起,我國歷史開始有了確
切紀年。西周之前的商王朝
紀年,有兩種:
一種是商王朝總積年,
清以前的文獻有458年、
496年、497年、576年、
645年以及五百余年、六百
年、六百余年等多種說法。
其中先秦兩漢的文獻所見有
如下三說:
1 近五百年說
《汲冢紀年》曰:「湯滅
夏以至於受,二十九王,用
歲四百九十六年。」(《史
記·殷本紀》集解引)
《易緯稽覽圖》:「殷四
百九十六年。」
2 五百余年說
《鬻子·湯政》:「湯之治
天下也,積歲五百七十
六歲至紂。」
《孟子·盡心下》:「由湯
至於文王,五百有餘歲。」
3 六百余年說
《左傳》宣公三年:「桀
有昏德,鼎遷於商,載祀六
百。」
《世經》:「自伐桀至武
王伐紂,六百二十九歲。」
(《漢書·律曆志》引)
一種是諸商王在位積年
。它又有兩種記載:一種是
文獻典籍記載的各位商王積
年,見今本《竹書紀年》《
史記·殷本紀》等。一種是
甲骨文中所見王年,有歲和
祀兩種稱呼:一稱歲,有「
今歲」「來歲」「二歲」「三歲」「
五歲」「十歲」等,都是指時
王在位之年;一稱祀,商代
末年的甲骨文及青銅器銘文
中,常見有「惟王幾祀」的記
載,「祀」即是「年」,是借「
祀」以名「年」,「惟王幾祀」
即指時王幾年。
歷史典籍及諸子百家雖
有夏、商、西周王朝的零星
記錄,然20世紀初興起的疑
古學派,對東周以前的歷史
提出了懷疑。胡適在1918
年為《中國哲學史大綱》一
書所做的「導言」中指出:「
以現在中國考古學的程度看
來,我們對於東周以前的中
國古史,只可存一個懷疑的
態度。」在1921年7月31日
的「研究國故的方法」講演中
,更進一步地說:「在東周
以前的歷史,是沒有一字可
以信的。以後呢?大部分也
是不可靠的。如《禹貢》這
一章書,一般學者都承認是
可靠的。據我用歷史的眼光
看來,也是不可靠的,我敢
斷定它是偽的。在夏禹時,
中國難道竟有這般大的上地
么?四部書裡邊的經、史、
子三種,大多是不可靠的。
」1921年時,顧頡剛將胡適
對上古史「懷疑的態度」明朗
化,並斷言:「照我們現在
的觀察,東周以上只好說無
史。」這就是「東周以上無史
」觀點的提出。顧頡剛于
1922年提出了振聾發聵的
論斷:「古史是層累地造成
的,發生的次序與排列的系
統恰是一個反背。」
以顧頡剛為代表的疑古
學派,用儒家經典的記載,
把2000多年來儒家構築的
古史體系,即三皇、五帝、
夏商周三代的歷史發展源流
進行了徹底的否定。這種學
術觀點在海內外學術界產生
了重大影響。夏商周三代及
五帝是否在中國歷史上存在
過,司馬遷所記的《五帝本
紀》《夏本紀》《殷本紀》
的真實性,一度受到懷疑。
1899年甲骨文的發現和
1928年以來的殷墟考古發
掘及研究,用地下出土的文
字資料和考古實物,證實了
殷墟是商代後期的都城。這
說明中國歷史上確實有商王
朝的存在,也印證了司馬遷
所記《殷本紀》為可信的歷
史。
甲骨文中出現的商王名
號,大多見於《殷本紀》中
;然《殷本紀》中所見商王
名號有的卻不見於甲骨文中
。是《殷本紀》所載有誤?
抑或是甲骨文材料不完備?
需要在甲骨文發現120多年
來對此闡明。又,甲骨文中
的合祭商先公先王卜辭,是
在位商王對已故商王祭祀的
**,其中,涉及先王的祭
祀順序與世次。時王對前輩
先王的依次即位順序一定比
2000年之後司馬遷見到的
典籍記載更客觀、真實。怎
么看待《殷本紀》所載商王
世次與甲骨文中的先公先王
依次祭祀順序,涉及商王朝
紀年的重要學術問題,對此
需要論證。
本文在討論商王世次時
,是以《殷本紀》所載商王
世次與甲骨文合祭商王卜辭
、周祭卜辭及前人研究成果
為據而加以闡述。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