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卜辭菁華.軍制篇 張軍濤 9787501073542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文物
NT$286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8*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甲骨卜辭菁華.軍制篇
ISBN:9787501073542
出版社:文物
著編譯者:張軍濤
叢書名:甲骨學與殷商文化研究叢書
頁數:90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89052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共收錄與殷商軍事制度相關的甲骨刻辭計50餘版,分軍事組織、兵制、軍種等三部分,諸條刻辭,均輔有照片或拓片,給出分期、著錄、收藏地等基本信息,並對其重點字詞、卜辭要義等進行系統而簡明的解讀,進而闡明其中所蘊含的殷商時期與軍事制度相關的諸類信息,並傳遞出商代重視軍隊建設的觀念。一冊在手,能夠使讀者在學習甲骨文字識讀的過程中進一步從征伐卜辭了解殷商社會的軍事制度。

目錄
一 軍事組織
(一)師
「師亡禍」卜辭
「師往衛」卜辭
「土眾師步」卜辭
「師次」卜辭
「師□(特殊字元)到」卜辭
「伐我師」卜辭
「王師」卜辭
「□(特殊字元)師」卜辭
「吳師」卜辭
「王作三師」卜辭
「見右師」卜辭
「中師」卜辭
(二)旅
「王旅」卜辭
「我旅」卜辭
「□(特殊字元)我旅」卜辭
「合右旅」卜辭
「振旅」卜辭
(三)行
「王行」卜辭
「東行」卜辭
「大行」卜辭
「義行」卜辭
(四)戍
「戍□(特殊字元)」卜辭
「五族戍」卜辭
「戍馬」卜辭
「戍興」卜辭
「戍執」卜辭
(五)族
「王族」卜辭
「三族」卜辭
「多子族」卜辭
(六)使、犬
「立使」卜辭
「立三大使」卜辭
「多犬衛」卜辭
二 兵制
(一)共、登、冒
「共人」卜辭
「登人」卜辭
「登婦好三千」卜辭
「登下危人」卜辭
「□(特殊字元)人」卜辭
「掣以眾」卜辭
「登射百」卜辭
「肇旁射」卜辭
「吳以射」卜辭
「婦好共人」卜辭
(二)職官
「亞」職官卜辭
「多馬亞」卜辭
「小多馬羌臣」卜辭
三 軍種
(一)步兵
「步伐□(特殊字元)方」卜辭
「餘步」卜辭
「王其步伐」卜辭
(二)騎兵
「先馬」卜辭
「肇馬」卜辭
「族馬」卜辭
(三)水軍
「羌舟啟」卜辭
「用洀」卜辭
(四)射軍
「多射衛」卜辭
「□(特殊字元)三百射」卜辭
「取新射」卜辭
(五)車軍
「車弗□(特殊字元)」卜辭
「車二丙」刻辭
附:甲骨文著錄簡稱與全稱對照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殷商時期,商王朝為了
開疆闢土以及抵禦外方侵擾
,建立了自己的軍事組織,
包括王室軍隊、貴族軍隊和
諸侯武裝,並初步形成了簡
略的軍事制度。隨著時間的
推移以及戰爭的實際需要,
商王朝軍隊中的編製、兵種
、官職、裝備等要素得到了
不斷的完善和發展,不僅開
早期軍制之先河,同時也對
後世的軍事制度產生了重要
影響。
從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辭
材料來看,商王朝從武丁時
期開始已經建立了以「師」「
旅」「行」「戍」為名的軍事組
織,並且形成了左、中、右
三師、三旅的編製單位。后
來,三「師」又進行了擴建。
「師」既是軍隊名稱,也是一
級軍事編製。結合歷史文獻
推知,商代一師的規模可能
為萬人左右。卜辭中稱「王
師」「王旅」「我師」「我旅」的,
指的是商王室國家軍隊,乃
王朝常備軍。除此之外,還
有如「單師」「吳師」「雀師」之
類的諸侯軍隊以及「王族」「
子族」「三族」「五族」這樣的
貴族軍隊。
商代的兵制起初採用的
是常備兵和臨時徵集并行的
體制,在武丁時期尤為明顯
。至後期,卜辭里有關徵兵
的記錄幾乎不見,可知國家
已經不再使用臨時徵集兵員
的辦法了。就卜辭而言,「
登人」「共人」「冒人」用於戰
爭的記錄,為武丁王朝實行
戰時徵兵的真實寫照。所征
召兵士,多為族眾,這些族
眾平時從事農業、手工業等
生產活動,戰事需要時,則
被徵集為兵士組成軍隊出征
。卜辭中,所徵兵員人數以
「千」為單位,多見「三千」「
五千」,據此可研究師、旅
編製人數。
商代的兵種,甲骨文也
有較多記載,主要有步軍、
騎兵、車軍、舟軍和射軍。
其中以步軍為主,甲骨文多
見「步伐」一詞以及以「行」為
軍隊編製即是反映。射手則
多以「百」為單位,卜辭常見
「三百」「五百」被徵召或致送
。作為守衛部隊的「戍」也以
左、中、右為編,甲骨文中
也多見其參与軍事活動,但
以守衛一地為主,故擔當者
多為貴族武裝。另外,甲骨
文里有反映車用於戰爭的記
錄,車軍存在已不容懷疑,
唯戰車需與步卒、射手形成
組合才能成軍,這為後世戰
車與射手搭配組成百乘、千
乘戎車提供了參考。商代有
無騎兵學界過去曾有爭議,
但殷墟考古發掘說明殷人已
經掌握騎乘技術,卜辭中的
「先馬」「肇馬」即是商代出現
騎兵的證據,其編製也採用
左、中、右模式。而舟軍則
是商王朝為了適應江、河作
戰需要建立的武裝。「使」「
多犬」則是特殊情況下的具
有軍事組織性質的武裝團體

商代的軍事官職,卜辭
中記有「亞」「多馬亞」「小多
馬羌臣」等,表明殷人在這
方面已經按照軍隊性質進行
了細分。至於「師」「旅」等軍
旅的官職,惜卜辭未有明載
,但古籍上有「師長」「師氏」
之名,或是高級武職,甲骨
文中的「師某」也許就是軍事
官職加私名的表現形式。
總體而言,作為古代「國
之大事」之一的軍事活動,
在殷商時期比較頻繁,甲骨
文中數量巨大的與征伐相關
的卜辭即可證明。在此過程
中,商王朝的軍事制度為適
應戰爭需要而不斷完善。后
世所見的兵種、軍事編製、
武職分工等均已存在並趨向
成熟。如師、旅武裝、左、
中、右的建制等,無不體現
了殷人的智慧,也對兩周以
及更后的軍制產生了深遠的
影響,「周因於殷禮」之說僅
從軍制的角度來觀察,顯然
並非虛言。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