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萬物互聯時代,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斯科特.J.沙克爾福德 9787568098304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
NT$496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11*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物聯網》:萬物互聯時代,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ISBN:9787568098304
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
著編譯者:斯科特.J.沙克爾福德
叢書名:牛津科普系列
頁數:221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89765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權威性。本書作者沙克爾福德為印第安納大學布盧明頓分校副教授、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合作學者,是物聯網領域內權威專家;譯者為武漢理工大學計算機與人工智慧學院院長,內容準確、權威。
?前沿性。當前,物聯網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改變我們的世界,本書不僅暢想了未來高度便捷、高效的萬物互聯世界,還探討了我們可能面臨的,安全、隱私、倫理、政策挑戰等問題,內容前沿,探討深入。
?普及性。本書概述了與物聯網相關的方方面面的知識,包括髮展歷程、技術發展、當前規模、面臨的挑戰等,圖書內容翔實,數據充分,語言通俗易懂,沒有專業背景也能輕鬆閱讀。
?可讀性。本書體例新穎,版式寬鬆,內配精美彩圖,採用一問一答的形式,可啟發讀者思考,也便於讀者快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主題進行閱讀,可讀性強。

內容簡介
本書為2021年度湖北省公益學術著作出版專項資金資助項目。作為當今數字時代的一顆璀璨明珠,物聯網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改變著我們的世界。它將數十億台設備、傳感器,乃至人連接在一起,創造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網路,讓信息、數據和洞察力流動無阻。這個嶄新的數字生態系統正在重新定義著我們的生活、工作和未來。
本書描繪了我們日益「智能」的世界,並全面而深入地揭示了與物聯網相關的、突出的安全、隱私、倫理、政策挑戰和機遇等問題。本書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參与物聯網這一創新浪潮,同時提供了實用的指導,教你如何幫助創建一個儘可能安全、私密、高效和有趣的數字生態系統。不論你是對物聯網安全和隱私感興趣,還是希望了解我們超級互聯的未來,這本書都將為你提供寶貴的見解。
本書列入「牛津科普系列」(第三輯),該系列書第一輯(9本)和第二輯(8本)已分別獲得2018年和2020年國家出版基金資助。

作者簡介
[美]斯科特·J 沙克爾福德(Scott J Shackelford),印第安納大學布盧明頓分校凱利商學院商法與倫理學副教授,網路安全項目主席、奧斯特羅姆研討會網路安全和網際網路治理項目主任、應用網路安全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貝爾弗科學與國際事務中心合作學者;斯坦福大學網際網路與社會研究中心合作學者。
熊盛武,教授,博導,現任武漢理工大學計算機與人工智慧學院院長,海南省「雙百」人才團隊「物流區塊鏈與車聯網關鍵技術團隊」負責人,教育部「深度學習課程虛擬教研室」負責人。主持承擔國家「863」計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防基礎科研計劃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獲省部級以上教學和科研獎勵一等獎4項、二等獎5項, 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50餘項。出版多部著作,曾獲國家科學技術學術著作出版基金資助。

精彩書評
物聯網將成為整個21世紀的經濟及文化發展的推動力。作者出色地向讀者介紹了有關物聯網技術的眾多知識及其影響,包括設備之間如何互聯互通以及它們帶給全球數字生態系統的挑戰等。對於任何想要了解我們超級互聯的未來的人來說,這本書都是必讀之書。
——Bruce Schneier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研究員
牛津科普系列《物聯網》一書為人們探討技術對社會的影響做出了重要貢獻。斯科特·J 沙克爾福德以富有啟發性的文筆,為讀者梳理了隨著我們越來越依賴物聯網而出現的眾多網路安全和隱私問題。沙克爾福德並不止步于提出問題,還給出了切實可行且合乎理性的法律和政策解決方案。這本書是政策制定者、商界人士以及所有關心網路安全的人的必讀之書。
——Jeff Kosseff
暢銷書作者
斯科特·J 沙克爾福德以他大量的前期著作為基礎,為讀者撰寫了這本以物聯網為主題的、可讀性很強的科普書。在這本書中,沙克爾福德用他關於這一主題的百科全書式知識,幽默風趣地探討了物聯網的安全、隱私以及倫理挑戰與機遇。任何想要了解物聯網知識的讀者都將從中獲益匪淺,並將了解我們未來如何應對萬物互聯的挑戰。
——Peter Swire
喬治亞理工學院

目錄
1什麼是網路?
什麼是「網路空間」?它與「網際網路」有何不同?3
「網路」是唯一適用的術語嗎?7
網路空間是如何擴張和發展的?10
今天影響網路空間的一些主要政策問題是什麼?15
網路犯罪與網路戰爭、網路間諜和網路恐怖主義有何不同?22
2歡迎來到物聯網世界
什麼是「物聯網」?它是如何出現的?29
網際網路上對不同類型事物的發展有哪些預測?
它們準確嗎?它們為什麼重要?34
在個人用戶、企業和政府之間,目前有哪些類型的物聯網功能、設備和應用?39
什麼是「身聯網」?43
在聯網的個人設備中安裝傳感器有什麼好處?在工業控制系統中安裝傳感器又有什麼好處呢?46
3物聯網安全問題的深度探究
物聯網面臨的一些基礎性的安全挑戰問題是什麼?它可以給人們帶來什麼好處?53
智能燈泡有多安全?我們為什麼要關心這一點?59
不安全的物聯網設備規模化部署將如何產生新的風險?62
如果我的手機能夠控制數據採集與監控系統,我真的能讓整個城市的燈都熄滅嗎?69
一些較大的科技公司和行業團體在物聯網安全方面做了哪些
工作?72
安全研究人員這樣的專家扮演了什麼角色?75
4萬物互聯中的隱私保護
什麼是隱私?80
科技是如何改變我們對隱私的看法的?85
你的隱私值多少錢?90
隱私權存在嗎?這個問題和我的臉書個人資料有什麼關係?93
物聯網如何影響有關大數據和數字隱私的政策討論?100
探討物聯網倫理問題:為老年人提供數字伴侶有什麼好處?102
5物聯網治理
如果我們可以監管物聯網,我們該如何做?這麼做合適嗎?110
自組織可以在物聯網治理中發揮作用嗎?116
美國監管物聯網的方法是什麼?120
其他各國是如何監管物聯網的?特別是歐盟的《通用數據保護條例》將如何影響其物聯網治理?131
我們如何使物聯網發展帶來的隱私保護和網路安全問題在國際範圍內順應現代化發展潮流,並得到有效處理呢?137
6類比物聯網
關於物聯網安全,公共衛生能教給我們什麼?143
如果我們採取基於生態系統的物聯網治理方法呢?149
如果更多的企業開始將網路安全視為企業社會責任,這會有多大幫助?152
可持續的網路安全:利用引發綠色革命的工具能否引領我們進入網路安全新時代?159
7在物聯網中尋找網路和平,我們怎樣才能做得更好?
什麼是「網路和平」,它是如何應用於物聯網的?168
讓我們大?想象一下2050年物聯網的狀態,那麼目前的趨勢揭示了什麼?172
科技能把我們從超級互聯的命運中拯救出來嗎?178
企業、政府和國際社會還應該做些什麼來保護物聯網?180
我們能做什麼?186
結論192
註釋相關說明195

精彩書摘

前言/序言
前言
我們中的大多數人似乎早已習慣了當今現代化的生活(有些人可能會認為生活本就如此美好),以至於經常會忽略包圍在自己周圍的大量現代化設備。這些設備運行在各種互聯互通平台上,它們一直在記錄我們的身體健康狀況、聲音和我們的偏好等信息。抬頭看看你的周圍,除了你的台式電腦、平板電腦或智能手機,你看到的「東西」中,有多少可能直接或間接地與網際網路相連?你是不是正戴著Fitbit(運動手環)、蘋果手錶,或者正在使用AirPods(蘋果公司推出的無線藍牙耳機)?你會使用Alexa(亞馬遜開發的智能語音助手)嗎?那麼可聯網的冰箱、烤箱或智能洗衣設備呢?離你*近的連接了Wi-Fi(無線區域網)的門鈴、燈泡、印表機或尿布有多遠?你家裡的供暖、空調和安全系統運行得怎麼樣?你知道這些設備正忙著記錄哪些數據,或者平台是如何使用或保護這些數據的嗎?那麼設備本身呢?你相信它們能始終如一地安全運行嗎?這其中又有什麼關係呢?
圍繞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oT),我們可以展開很多諸如此類的討論。簡單地說,物聯網的概念是,我們所處的現實世界中幾乎所有的東西——從運動短褲到街燈、嬰兒監視器、電梯,甚至我們自己的身體——都將是相互連接的。萬物互聯(internet of everything,IoE)——美國思科(Cisco)公司創立的術語——將這一概念向前推進了一步,它不僅涉及智能設備和服務的物理基礎設施,還涉及這些智能設備和服務對人、企業和社會的影響。因此,萬物互聯可以被理解為「人、程序、數據和事物的智能連接」,而物聯網的概念往往更局限於「通過網際網路訪問的物理對象網路」。換句話說,物聯網關注的是遍布我們的家庭和工作場所的智能設備,而萬物互聯不僅涉及這些設備,還涉及它們對商業、文化和社會的影響。萬物互聯模糊了現實世界和網路空間(又稱賽博空間或信息空間)之間的界限,創造了一個充滿新的機遇和挑戰的超級互聯的世界。
正如技術先驅凱文·阿什頓(Kevin Ashton)所言:「物聯網真正的意義在於它是一種能夠收集關於自身信息的信息技術。通常物聯網使用這些信息的目的不在於告知人類這些相關信息,而在於幫助人類去做一些事情。」智能設備在整個社會和我們的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當我們考慮智能設備對我們的安全、隱私和綜合治理等方面的影響時,充分認識到這一點至關重要。不過,應該指出的是,對於這一概念人類還有其他不同的說法。有些人稱之為「網際網路+」,而其他一些人,比如谷歌前首席執行官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認為,鑒於智能設備的日益普及,網際網路本身在未來可能會消失。但考慮到圍繞5G(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推出的爭論加劇了美國各黨派對數字鴻溝擴大的擔憂,網際網路消失也就不是必然會發生的了。
物聯網設備和服務的興起以及智能化程度的提高,如自動駕駛汽車智能化程度的提高,可能會改變我們的時間安排方式,改變企業和社會的運作方式,這種情況在大規模部署物聯網項目時尤為突出。如今,全世界有數十億台聯網設備在使用中,其數量超過了地球上的人口數量,並且相關數量一直在動態變化中,預計未來幾年還會有數十億台聯網設備將被投入使用。簡而言之,與網際網路相關的各種現代化設備的數量將呈現令人難以置信的爆炸式增長趨勢。相關應用程序的開發似乎也是永無止境的,這將覆蓋到眾多消費品行業,以及其他行業。工業物聯網(industrial internet of things,IIoT,有時也被稱為「物聯網工廠」或「智能工廠浪潮」),只是體現「嵌入式信息領域」發展趨勢的一個方面,它涉及物聯網技術在製造業中的應用。物聯網的發展也將對財務產生重大影響。例如,據麥肯錫諮詢公司(McKinsey & Company)估計,到2025年,物聯網帶來的經濟影響將達到約6 2萬億美元。
萬物互聯之所以呈現出這樣一種思維轉變,部分原因是當前有大量的數據被生成、存儲和處理。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ederal Trade Commission,FTC)前主席伊迪絲·拉米雷斯(Edith Ramirez)表示:「我們現在所處的世界一直在收集數據我們把這些收集數據的設備帶到了我們的家裡,帶到了過去屬於私人領域的地方,同時這些設備產生的數據也變得越來越敏感。在我看來,需要引起重視的一點是,消費者應該繼續掌握主動權,他們應該對自己的信息及其使用方式有發言權。」
我們正在大數據的海洋中遨遊,這個數據海洋正在迅速變寬、變深。如果你還是不能體會這一數據海洋的波瀾壯闊,那就想想我們的智能手機吧。雖然智能手機本身通常不被視為物聯網設備,但它通常是物聯網生態系統的關鍵組成部分,因為它允許用戶通過應用程序與物聯網設備進行交互或對物聯網設備實施控制。截至2018年,超過75%的美國人擁有智能手機,50%的美國家庭擁有平板電腦,20%的美國家庭擁有智能音箱。智能手機裝有傳感器,可以收集各種數據,例如你的位置(有研究表明,有的智能手機每3分鐘就會自動更新你的位置信息),你所處環境的氣壓、溫度,你手持手機的方式,你所處位置的光線明亮度,你是否在說話以及說話的聲音有多大,你是否在移動等各種數據。預裝或第三方搜索、社交媒體、醫療保健和其他一些類型的應用程序也可能跟蹤和存儲大量數據,包括通過臉書(Facebook)等平台分享的個人數據。
同樣,物聯網設備通常也都安裝了傳感器,它們不僅可以持續收集數據信息,而且還會對數據做出反應,比如讓智能語音助手在就餐前進行某種儀式性活動。通過應用智能技術,這些數據甚至可以幫助某個設備對你想要的結果做出響應。例如,想象一下,如果你可以用一個應用程序連接上你的帶有藍牙功能的球鞋,然後在籃球比賽中,這個應用程序不僅可以收集和處理關於你的腳是否腫脹以及腫脹程度的數據,而且還會自動調整球鞋的鬆緊度,這將會怎麼樣?雖然收集和使用數據是設備預期功能的直觀體現,但物聯網設備和服務的功能可能超出你的預期。例如,智能音箱可能不僅會收集和存儲通過語
音交互共享的數據,而且在與其他智能家居傳感器連接的範圍內,還可以收集和存儲有關燈何時打開或關閉、電視設置了什麼頻道或前門門鎖何時開啟等信息。毫無疑問,這類信息不僅會引起市場營銷人員的興趣,也會引起犯罪分子的興趣,甚至還可能導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