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9*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表演九重城 ISBN:9787507853414 出版社:中國國際廣播 著編譯者:林洪桐 叢書名:北京電影學院學者文庫 頁數:320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88886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以北京電影學院教授林洪桐自選集的形式出版,包含了其對於表演藝術學的研究精華和突出成果。本書涵蓋四講,第一講是《表演藝術「三字經」》,將表演藝術基礎概論以「三字經」進行簡釋,體現了黑格爾的「說到三並說到了全」、老子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理念;第二講是《表演藝術關係學篇》,包括演員與自我、角色、導演、觀眾、生話的藝術關係;第三講是《表演藝術創造篇》,介紹了體驗角色階段、體現排演階段、體現細排階段及連排綵排與正式演出等階段的微觀創作;第四講是《表演藝術觀念篇》,包含對於十則觀念的總體把握。作者簡介 林洪桐: 編劇、導演 北京電影學院教授 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曾任金雞獎第11、14、20屆評委,及北京電影學院「學會獎」「學院獎」歷屆評委。創作影視劇本16部;導演影視劇10部、話劇22部;1960—1998年在北京電影學院表演學院教學,並在中央戲劇學院、上海戲劇學院、中國傳媒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藝術研究院、解放軍藝術學院等院校主講電影表演藝術、電影表演理論、當代電影表演美學、電影觀念與電影思維、電影佳片分析、電影與電影大師、銀幕技巧與手段等課程;著有《表演應試手冊》《表演藝術教程》等書,共計1200餘萬字。目錄 第一講 表演藝術「三字經」第一節 基本概念「三字經」 一、「三位一體」:創作者、創作工具材料、創作成果 二、三個「雙重」:「雙重生活」「雙重人格」「雙重自我」 三、三個「統一」:演員與角色的統一、藝術與生活的統一、體驗與體現的統一 四、三種素質:理解力、想象力、表現力 五、創作的三進程:理解感受人物、想象構思人物、體現創造人物 六、三種創作能力:專業素質、形象塑造、觀念把握 七、創作三通過:通過真抵達美、通過生活抵達藝術、通過自我抵達人物 八、表演三聖經:「活」非「演」、是他非演他、演「人」非演「戲」 第二節 創作方法「三字經」 一、表演發展三階段:演情節、演人物、演靈魂 二、動作的三要素:做什麼、為什麼、怎麼做 三、動作三類型:外部動作、心理動作、語言動作 四、動作三原則:現在與未來、情感與命運、情境與懸念 五、情境三要素:時間地點、所處事件、人物關係 六、動作三關係:動作與戲劇衝突、動作與情感命運、動作與人物性格 七、情境三類型:外在情境、內部情境、心靈情境 八、三組「對峙」:演員與自我、演員與對手、演員與觀眾 九、交流三模式:內容交流模式、關相互系交流模式、靈魂交流模式 十、評價的三因素:劇作基礎、導演指導、演員創作 第三節 創作觀念「三字經」 一、表演三層次:「真、松、活」—「精、深、美」 二、創作三境界:人事之法天、人定之勝天、人心之通天 三、表演三類別:匠藝、體驗派、表現派 四、三個螺旋圈:共性圈、個性圈、深化圈 五、表演「三圈論」:基礎圈、個性圈、當代圈 六、三種表演派別:斯坦尼派、梅蘭芳派、布萊希特派 七、創作思維三層次:多米諾式、跳棋式、圍棋式 八、三匹馬:駕馭「表演生命學」賓士 第二講 表演藝術關係篇 第一節 演員與自我:矛盾融合—以我為主 一、塑造人物形象的「化身論」 二、「一重性」「二重性」「三重性」 三、發揮演員自我魅力 四、雙向靠攏、雙向體驗 五、演員與角色的雙向塑造 六、布萊希特的演員與角色的「間離說」 七、強調「自我魅力」論 八、「讓角色變成『我』」 九、讓角色向演員靠攏 十、讓角色具有演員的魅力 十一、「自我靈魂與潛能」的展現 十二、後現代的表演解構學 十三、讓表演走出表演 十四、創新、綜合、多元的新時期 第二節 演員與角色:演員創作與文學形象 一、劇作在戲劇中的重要地位 二、填好這一張「空白支票」 三、沃頓的「浪花浪潮說」 四、演員應該是與編導相稱的合作者 五、以開放的態度對待劇作 六、對劇本與語言的反叛 七、劇作與即興創作 八、對劇本的「可調節性」 第三節 演員與導演:體現者與組織者 一、導演與演員關係的幾個階段 二、兩種類型的導演 三、相輔相成的對立統一關係 四、演員要了解導演並融入其風格 五、電影中的演員與導演的關係 第四節 演員與觀眾:「生死存亡」的關係 一、「沒有觀眾,就沒有戲劇」 二、三度創作—觀眾參与下完成的表演 三、觀眾—表演存在的終極要素 四、獨白因觀眾而精彩 五、表演是一種雙向的心理遊戲 六、觀眾審美的雙重感受 七、觀眾的審美鑒賞與評價 八、觀眾並不永遠都是對的 九、辯證中的間接交流 十、劇場里的交流過程 十一、善於利用觀眾的反饋 十二、接受美學的觀眾學 第五節 演員與生活:生活的審美化 一、「生活于角色」論 二、生活與藝術的關係 三、藝術美與現實美的區別 第三講 表演藝術創造篇 第四講 表演藝術觀念篇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