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9*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兩漢文藝思想史 (全3冊) ISBN:9787303270132 出版社:北京師範大學 著編譯者:李春青 姚愛斌 叢書名:中國文藝思想通史 頁數:1392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88465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側重於歷史的論述,從西漢初中期文藝思想、西漢後期文藝思想、東漢前期的文藝思想、東漢中後期文藝思想四個主要時段闡釋論述兩漢時期的文藝思想。全書從縱橫兩個維度梳理兩漢的文藝思想,既有歷史的時間線索,又有專題的內容研究,兩者結合,將兩漢文藝思想的研究推向了深入。作者簡介 李春青,男,1955年生,漢族,北京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師範大學文藝學研究中心專職研究員,曾任北京師範大學文藝學研究中心主任、文學院副院長、文藝學研究所所長,兼任中外文學理論學會理事,全國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研究會理事。 著有《魏晉清玄》《烏托邦與詩——中國古代士人文化與文學價值觀》《詩與意識形態》《趣味的歷史》《宋學與宋代文學觀念》《中國古代文論教程》等。目錄 緒論 漢代文藝思想言說主體的身份及本書的研究方法問題第一節 「士大夫」與「文人」 第二節 「宮廷文人」的身份問題 第三節 「文人身份」「文人趣味」的生成及其對文學觀念之影響 第四節 「文人」身份形成過程的歷史語境考察 第五節 研究方法問題 第一編西漢初中期文藝思想 第一章 西漢初中期文藝思想概況 第一節 漢初文學與先秦文學的承傳 第二節 西漢初中期辭賦的文學思想 第三節 西漢初中期詩歌的文學思想 第四節 西漢初中期文論總體發展概況 第二章 西漢初中期道家文藝思想的表現 第一節 先秦道家思想及其在漢初的演變 第二節 先秦西漢道家生命意識與漢代文論的「養氣」說 第三節 賈誼、劉安、司馬遷的道家文藝思想 第四節 《淮南子》的新道家文藝思想 第五節 西漢初中期文學作品中的道家思想 第三章 西漢初中期儒家文藝思想的表現 第一節 西漢儒家思想統治地位的確立 第二節 「經」的地位的確立 第三節 經學語境中的文論思想 第四節 董仲舒的「天人思想」及其對漢代文論的影響 第五節 《樂記》的文藝思想 第六節 《毛詩序》的文藝思想 第七節 西漢初中期文學作品中的偶家思想 第八節 西漢初中期儒家文藝思想與先秦儒家文藝思想比較 第四章 西漢初中期文藝思想與士人主體的關係 第一節 西漢初、中期政治文化結構與文學、學術中心 第二節 政治結構中的士大夫群體與士人文學精神的形成 第三節 漢代初中期士人文化心態對漢代文論的影響 第五章 從學術思想取向及士人境遇看漢人對《楚辭》的接受 第一節 賈誼、劉安、司馬遷對屈原及其作品的評價 第二節 揚雄、班固對屈原及其作品的評價 第三節漢中期文章 之士的文化心態與文學創作 第四節 對屈原及其作品的評價 第六章 《詩》在漢代的經典化及其權力運作 第一節 《詩》經典化的物質基礎:《詩》文字文本的形成 第二節 《詩》經典化的文化基礎:《詩》作為一種禮樂文化的表意實踐 第三節 權力參与下的文化生產行為及等級秩序 第四節 《詩》經典化的權力保證:以對文化資本的控製為例 第五節 對《詩》的經典化及其權力運作的反思 第六節 對《詩》的傳播及闡釋:齊、魯、韓三家的《詩》學研究 第二編 西漢後期的文藝思想 第三編 揚雄的文藝思想 第四編 東漢前期的文藝思想 第五編 東漢後期的文藝思想 第六編 兩漢文藝思想的生成機制 第七編 《禮記》的詩學蘊涵 第八編 鄭玄詩學思想及其範式意義 第九編 漢代各類藝術中蘊含的美學思想與文化意味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