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西方書寫思想之環視-以讓-呂克.南希的研究為中心 王琦 9787517856771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浙江工商大學
NT$560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9*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當代西方書寫思想之環視-以讓-呂克.南希的研究為中心
ISBN:9787517856771
出版社:浙江工商大學
著編譯者:王琦
叢書名:中國當代文藝學話語建構叢書
頁數:279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87056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居於領軍地位的文藝學,具備『預言』的功能與使命,直面現實並指向未來,深刻影響並引領著中國文學研究不斷突破既有的格局」。
「中國當代文藝學話語建構叢書」秉承著「追問乃思之虔誠」的思辨態度,對學術史、時代、自我進行思考,並且始終堅守著獨立批評的立場,開闢真理探尋的獨特路徑。
讓-呂克·南希的哲學研究推進了當代法國思想,有著深遠的影響力。本書是圍繞讓-呂克·南希的哲學思想,基於對存在的意義問題的追問。作者想追問的是,主體、生命、死亡在後現代語境中的可能性問題。

作者簡介
王琦,1984年生,遼寧鞍山人,哲學博士、文藝學博士后,大連理工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遼寧省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青年英才、大連理工大學「星海優青」學者、省級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獲得者。主要從事審美共同體理論與實踐、中西美學與文藝理論比較、媒介哲學與實驗美學研究,兼任全國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會理事、中國外國文論與比較詩學學會理事、中國藝術學理論學會藝術理論專業委員會理事、中外文論比較專業委員會理事等職務。在《文學評論》《哲學動態》《文藝理論研究》《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等核心期刊發表論文20餘篇,多篇成果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等轉載。主持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2項)、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項目、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特別項目等lO余項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

目錄
第一輯 書寫與意義
第一章 從替補到延異:書寫思想的傳統
第一節 傳統形而上學中語音對書寫的貶抑
第二節 德里達對語音中心主義的解構
第二章 后結構主義的意義論:書寫思想的邏輯起點
第一節 意義作為思想的基本問題
第二節 從「哲學的終結」到意義的「懸置」
第三節 從意義的有限性到意義的實在性
第四節 意義論的文論敞開與再構
第三章 「外銘寫」:意義論視域中的書寫概念
第一節 從「懸置」到「外銘寫」:書寫中意義的原初敞開
第二節 身體的觸感與銘寫:書寫意義的深度生成
第三節 超驗之物的形而上學:「外銘寫」與意義的未完成性
第四節 意義走向域外:書寫理論的中國敘事
小結
第二輯 書寫與身體
第四章 書寫的非實在性和親密性特徵
第一節 作者之死和作品的誕生
第二節 作為非實在性場域的書寫
第三節 身體的親密性:從內在到外展
第四節 對身心二元論的解構
第五章 觸感:書寫與閱讀中意義生成的重要中介
第一節 書寫中身體問題的凸顯
第二節 書寫的觸感化生成
第三節 閱讀與觸感的本質性聯繫
第四節 意義生成的四維關係結構
小結
第三輯 書寫與藝術
第六章 書寫與藝術的多樣性
第一節 存在的獨一多樣與被外展的藝術
第二節 藝術多樣性本質的思想傳統
第三節 觸覺之於藝術多樣性本質的意義
第七章 從藝術的碎片化到生存的碎片化
第一節 藝術的兩種碎片化
第二節 碎片化藝術的呈現
第八章 凝視的雙重性及其功能:書寫與繪畫的關係
第一節 藝術與基督教繪畫在南希思想中的地位
第二節 《聖母往見》對凝視的召喚及其意義
第三節 《聖母之死》對凝視的拒絕及其意義
第九章 書寫概念對崇高審美範疇的重構
第一節 圖式:崇高的雙重壓制
第二節 去界限化:崇高對象的規定
第三節 外展:崇高理念的再思考
第四節 供奉:崇高的生存論意義
第五節 南希對後現代崇高的超越
小結
第四輯 書寫與文學
第十章 從視像到書寫:重讀福樓拜的《聖安東的誘惑》
第一節 作為視像的誘惑的空無本質
第二節 對誘惑書寫及其神聖模式的拒絕
第三節 非個性化的寫作立場
第四節 誘惑的悖論:現代性書寫的開始
第十一章 書寫與媒介:喬伊斯《芬尼根的守靈夜》新探
第一節 從媒介隱喻看循環歷史觀
第二節 從原型與陳詞的轉換看審美新質
第三節 從反環境看文學終結論
小結
餘論 貢獻與局限
第十二章 當代西方書寫思想的核心理念和文論價值
第一節 外展:當代西方書寫思想的核心理念
第二節 批評:當代西方書寫思想的文論價值
小結
結語
附錄一
附錄二
參考文獻
後記

前言/序言
2023年6月,習近平總
書記到中國國家版本館和
中國歷史研究院考察調研
、出席「文化傳承發展座談
會」並發表重要講話,從黨
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戰
略高度,對中華文化傳承
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
現實問題做出全面系統深
入闡述,發出振奮人心的
號召:「對歷史最好的繼承
就是創造新的歷史,對人
類文明**的禮敬就是創
造人類文明新形態。希望
大家擔當使命、奮發有為
,共同努力創造屬於我們
這個時代的新文化,建設
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歷史表明,社會大變革
的時代一定是哲學社會科
學大發展的時代。當前,
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
局」,我們正經歷著歷史上
最為宏大而深刻的社會變
革與實踐創新。這種前無
古人的偉大實踐,給理論
創造提供了強大動力和廣
闊空間。這是一個需要理
論且一定能夠產生理論的
時代,這是一個需要思想
且一定能夠產生思想的時
代。改革開放之初,當代
中國文化曾有一種「文學主
義」,文學在整體文化中居
于主導地位,深度參与到
文化之中,激動人心,滋
潤人心,維繫人心;文學
研究隨之呈現出銳意進取
、多元拓展的局面,取得
了豐厚的學術積累與探索
成果。進入21世紀,資本
邏輯、技術理性、權力規
則使人遁無可遁,一切被
納入一種干篇一律的「統一
形式」之中,格式化、程序
化的現實幾乎凍結了應有
的精神探索和想象力,既
定的文化結構令人備感無
奈甚或無為。當從「文學的
時代」進入「文化的時代」后
,文學在文化中的權重不
斷下降。在當代知識競爭
格局中,文學研究囿於學
科話語而一度處於被動狀
態,喪失了最基本的理論
態度和批判意識。
當代著名作家鐵凝說得
好:「文學是燈,或許它的
光亮並不耀眼,但即使燈
光如豆,若能照亮人心,
照亮思想的表情,它就永
遠具備著打不倒的價值。
而人心的諸多幽暗之處,
是需要文學去點亮的。」奔
走在勞碌流離的命途,一
切紛至沓來,千迴百折,
糾纏一生;頓挫、婉轉、
拖延、瀰漫,刻畫出一條
濃釅的、悲欣交集的人生
曲線。屏息凝聽時代的脈
動,真正的作家有本領把
現實溶解為話語和熠熠生
輝的形象,傳達出一個民
族最有活力的一面,表現
出一個時代最本質的情緒
;他們講述人性中最生動
的東西,打開曾經沉默的
生活,顯現這個世界內在
的根本秩序—一種不可觸
犯事物的存在。在當代中
國文學研究領域里,文藝
學一直居於領軍的地位,
具備「預言」的功能與使命,
直面現實並指向未來,深
刻影響並引領著中國文學
研究不斷突破既有的格局
。「追問乃思之虔誠。」(海
德格爾語)與作家一樣,
當代文藝學研究者抓住文
學的核心價值(追求「更高
的心理現實」,即「知人心」
),并力圖用蘊含著深刻
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
實踐邏輯的話語釋放這一
核心價值,用美的規律修
正人們全部的生活方式,
引導人們「知善惡」「明是非」
「辨美醜」,幫助人們消除「
鄙吝之心」,嚮往一種高遠
之境。
行文至此,不知何故,
我突然想起了柏格森及其
生命哲學——1884年暮春
的一個黃昏,25歲的柏格
森散步到克萊蒙費朗城郊
。這是法蘭西腹地的高原
地帶,漫山遍野生長著各
種高大的樹木。晚霞在萬
里長空向東邊鋪灑開來,
遠處盧瓦爾河的支流潺潺
流動。柏格森站在高處,
目睹河水奔流、樹木搖曳
、晚霞飄逝,突然對時光
之逝產生了一種非常震驚
的感覺。
在與塵世隔絕的靜謐與
冥思苦想中,意識之流攜
帶著一切感覺、經驗,連
續不斷地奔涌;在那些棱
角分明的結晶體內部,也
就是那些凝固的知覺表面
的內部,也有一股連續不
斷的流:「只有當我通過了
它們並且回顧其痕?時,
才能說它們構成了多樣的
狀態。當我體驗到它們時
,它們的組織是如此堅實
,它們具有的共同生命力
是如此旺盛,以至我不能
說它們之中某一種狀態終
於何處,另一種狀態始於
何處。其實,它們之中沒
有哪一種有開始或終結,
它們全都彼此伸延。」時間
無邊無際、緘默不語、永
不靜止,它匆匆流逝、奔
騰而去、迅疾寧靜,宛若
那包容一切的大海的潮汐
,而我們和整個世界則如
同飄忽其上的薄霧。時間
之流的感覺驅動柏格森在
克萊蒙費朗任教期間,潛
心思考時間問題,寫出了
他的第一部著作《時間與
自由意志》。從這部著作
開始,柏格森發展了一套
以「綿延」為核心概念的龐大
的直覺主義生命哲學體系
。1927年,為表彰其「豐富
而生機勃勃的思想及其卓
越的表現技巧」,諾貝爾獎
委員會將諾貝爾文學獎授
予柏格森,並在「授獎辭」里
寫道:柏格森已經為我們
完成了一項重要的任務:
他獨自勇敢地穿過唯理主
義的泥沼,開闢出了一條
通道;由此通道,他打開
了意識內在的大門,解放
了功效無比的創造的推動
力。從這一大門可以走向「
活時間」的海洋,進入某種
新的氛圍。在這種氛圍中
,人類精神可以重新發現
自己的自主性,並看到自
己的再生。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