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8*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新中國美術出版體制的建構與轉型-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49-1966 ISBN:9787558622014 出版社:上海人民美術 著編譯者:孫浩寧 頁數:357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87999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簡體書】 新中國美術出版體制的建構與轉型-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49-1966 787558622014 孫浩寧 內容簡介 本書是對1949—1966年期間的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的個案研究。本書認為,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處在中國社會文化轉型及新文化出版體制中一個承上啟下的關鍵性的歷史節點上,在這個具有強烈的歷史責任意識和高度專業化的創新集體中,藝術家和出版策劃者實踐著新中國國家形象的集體想象,實踐著新中國美術的敘事話語與審美形式的最初拓展。與此同時,他們的出版活動也延續著民國時期上海出版在現代文明探索、民族身份認同以及國民現代性塑造中的早期實踐,書寫了20世紀中期新中國出版吏上不可忽略的篇章。作者簡介 孫浩寧,1980年生。中央美術學院博士,英國蘇塞克斯大學訪問學者,山東青年政治學院設計藝術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視覺文化、藝術史、設計史等。目錄 第一章 出版體制中的翹楚第一節 《毛主席萬歲》的背後 第二節 美術出版體制的建構 第二章 「新」體制與「舊」制度 第一節 美術出版「專業化」 第二節 「異質同構」期(1949—1952) 一、美術工場 二、《華東畫報》 第三節 從「華東」到「上海」(1952—1955) 一、「新」出版體制的構想 二、「人民」的新含義 三、「舊上海」的轉化 第四節 從「正統」到「多樣」(1956—1966) 第三章 步步為營 第一節 作為資本主義溫床的上海私營美術出版社 第二節 對「溫床」的社會主義改造 一、對私營連環畫出版社的社會主義改造 二、對私營畫片出版社的社會主義改造 第三節 公私合營體制的建立 第四章 體制中的嬗變 第一節 計劃與創作 一、創作任務的制定 二、創作題材的選擇 第二節 審查制度 一、三審制 二、送審 第三節 編室結構與創作 一、創作編室的建立 二、編室與創作方式 第五章 多種力量的結合 第一節 私人畫室 一、土山灣畫館與上海私人畫室傳統 二、出版社與新中國成立后的私人畫室 第二節 作為培訓機構的出版社 一、年畫、連環畫創作培訓班 二、社中「畫室」 第三節 對「外」教學 第六章 傳播與交流 第一節 出版、創作與新華書店傳播體系的建立 一、流通體系的建立 二、出版發行與創作 三、發行覆蓋與創作 第二節 期刊的嘗試 第三節 萊比錫的新面孔 第七章 體制下藝術家的靈動 第一節 體制與創作者的日常生活 一、體制下的藝術家 二、日常生活中的藝術家 第二節 政治挂帥與創作自由 一、對「紅旗拳頭槍」的批判 二、在哪創作? 三、讀者趣味的考量 四、體制的「內」與「外」 第三節 稿酬與創作 一、折實單位制(1949—1952) 二、印數定額制(1953—1958) 三、月薪(工資)制(1958—1960) 四、恢復稿酬制(1961年之後) 結語 體制建構中的斷裂與延續 第一節 「新」中國與「舊」上海的斷裂 第二節 在斷裂中延續 附錄 附錄一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56年編室結構及人員名單 附錄二 參考文獻 附錄三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大事記(1949—1966) 附錄四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49—1966)人員訪談錄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