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研究 (1949-1966) 武傳鵬 9787302642947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清華大學
NT$623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10*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研究 (1949-1966)
ISBN:9787302642947
出版社:清華大學
著編譯者:武傳鵬
頁數:245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87002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本書依託第一手資料,以理論、歷史、現實相結合的視角對1949—1966年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開展專題研究,通過「新清華」反映「新中國」。

內容簡介
如何有效推進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工作?如何提升青年學生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1949—1966年,清華大學在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方面發揮了典型示範作用。本書根據第一手資料,以理論、歷史、現實相結合的視角對1949—1966年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開展專題研究,總結歷史經驗,為新時代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鑒和啟迪。

作者簡介
武傳鵬,2006年9月至2010年6月本科就讀於內蒙古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2010年9月至2013年7月碩士就讀於蘭州大學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專業;2013年9月至今,在青海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工作;2016年8月至2019年7月博士就讀於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2021年12月進入北京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博士后流動站開展研究工作。
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與生態文明;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省社科基金項目1項,參与完成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6項;參与合著《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創新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發展新論域》;在《思想教育研究》《中國延安幹部學院學報》《中國青年報》等報刊發表學術論文及理論文章40篇,其中CSSCI、北大核心期刊以及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共10篇;曾獲第五屆全國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三等獎、青海省第十六屆職工職業技能大賽「技術狀元」、青海省第八屆青年教師教學技能競賽思想政治課專項第yi名、北京市第十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青海省第二屆教學成果獎三等獎等榮譽;入選青海省「崑崙英才·高端創新創業拔尖人才」;兼任青海中共黨史學會理事、青海省黨的建設研究會特邀研究員。

目錄
第1章 導論 1
1 1 選題背景與研究意義 2
1 1 1 選題背景 2
1 1 2 研究意義 4
1 2 國內外研究現狀與評析 6
1 2 1 學界對我國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研究 6
1 2 2 關於1949—1966年高等教育的研究 10
1 2 3 關於1949—1966年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研究 17
1 3 研究思路、方法、創新點 20
1 3 1 研究思路 20
1 3 2 研究方法 21
1 3 3 創新點 23
第2章 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思想淵源 25
2 1 經典作家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思想 26
2 1 1 經典作家關於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重要論述 26
2 1 2 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對象範圍的延伸和擴展 36
2 2 馬克思主義在清華大學的傳播 47
2 2 1 馬克思主義的早期傳播與清華大學第一個黨支部的建立 47
2 2 2 馬克思主義的進一步傳播與一二·九運動 50
2 2 3 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黨組織的活動與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57
第3章 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發展歷程 63
3 1 1949—1952年的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 65
3 1 1 政治課程的開設 66
3 1 2 機構和師資的組建 71
3 1 3 教材以教學提綱為主 75
3 1 4 教育方式尚在探索 77
3 1 5 學生反響漸趨於好 84
3 2 1953—1956年的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 87
3 2 1 政治理論課程參照蘇聯設置 88
3 2 2 機構和師資逐步完備 92
3 2 3 教材帶有濃厚蘇聯色彩 96
3 2 4 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日趨常態化 100
3 2 5 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逐漸提升 105
3 3 1957—1960年的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 109
3 3 1 政治理論課處於破立之間 111
3 3 2 機構和師資變更較大 115
3 3 3 教材「以毛主席著作為綱」 120
3 3 4 教育方式以政治運動為主 123
3 3 5 學生不斷接受思想改造 129
3 4 1961—1966年的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 135
3 4 1 政治理論課程回歸穩定 137
3 4 2 機構和師資突出政治 140
3 4 3 教材趨向統一 146
3 4 4 教育方式注重思想改造 150
3 4 5 學生政治立場更趨堅定 156
第4章 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鮮明特色 161
4 1 一脈相承的革命傳統 162
4 1 1 革命救國信念在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傳播中的凸顯 163
4 1 2 清華大學革命傳統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中的體現 164
4 1 3 紅色基因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中代代相傳 166
4 2 走在前列的使命擔當 168
4 2 1 走在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的前列 168
4 2 2 走在培養社會主義建設幹部的前列 170
4 2 3 走在培育時代新人的前列 172
4 3 人才培養的紅色底蘊 173
4 3 1 「紅色工程師」培養目標的提出 174
4 3 2 「紅」與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關係 178
4 3 3 培養又紅又專的時代新人 181
4 4 廣泛影響的思想陣地 183
4 4 1 「國統區中的解放區」 184
4 4 2 「要有政權意識」 185
4 4 3 鞏固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思想陣地 188
第5章 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經驗與啟示 191
5 1 始終堅持黨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工作的領導 193
5 1 1 黨的領導讓馬克思主義在清華園薪火相傳 194
5 1 2 黨的領導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內在要求 197
5 1 3 黨的領導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的根本保證 198
5 2 突出強調思想政治理論課培根鑄魂的關鍵地位 200
5 2 1 清華大學政治理論課建設的基本狀況及貢獻 201
5 2 2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主渠道 203
5 2 3 在守正創新中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渠道作用 206
5 3 努力打造優秀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師資隊伍 208
5 3 1 明確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師資隊伍的使命和職責 209
5 3 2 師資隊伍建設要體現意識形態性與學術性的統一 211
5 3 3 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師資隊伍的自身建設 214
5 4 充分發揮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教材的基礎作用 215
5 4 1 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教材的演變 216
5 4 2 教材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重要依託 218
5 4 3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要高度重視教材建設 219
5 5 積極推動理論教育與其他思想政治工作相結合 221
5 5 1 清華大學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狀況及成效 222
5 5 2 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與其他思想政治工作相輔相成 224
5 5 3 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的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 226
結語 229
參考文獻 235
1 經典著作 235
2 檔案資料 236
3 文獻資料 239
4 學術論著 242
5 學術論文 243
6 中文譯著 245
後記 246

前言/序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國立黨的根本指導思想,也是我國大學最鮮亮的底色。要堅持不懈傳播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抓好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2018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寄語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18屆畢業班全體同學:「希望同學們無論繼續深造,還是踏上工作崗位,都始終堅持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提高運用這一科學武器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堅定為祖國和人民矢志奮鬥的信念,以實際行動書寫無愧於時代的青春篇章。」抓好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培養一大批馬克思主義信仰者、研究者、傳播者和踐行者,對於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在新中國高等教育史上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新中國成立以來,清華大學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充分發揮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鑄魂育人功能,成功開闢了一條社會主義高水平大學發展道路,造就了大批又紅又專、全面發展的骨幹人才,為國家教育科技發展和現代化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本書作者武傳鵬以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為研究對象,通過梳理1949—1966年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發展脈絡,力求從整體性上把握這一階段新中國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發展狀況,並以此作為自己在清華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時的論文選題。
習近平總書記在清華大學105周年校慶賀信中指出:「清華大學是我國高等教育的一面旗幟。」從1926年清華第一個黨支部的建立到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在新時代的清華園蓬勃發展,清華大學源遠流長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為我國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積累了豐厚的實踐經驗。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與救國救民的愛國主義理想信念緊密結合在一起。這種理想信念承載著清華園的文化底蘊和先輩們的革命傳統,經過一次次的共產主義洗禮,早期清華人逐步樹立起了馬克思主義信仰,投身到革命洪流之中,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作出了巨大貢獻。作為全國第一個獲得解放的國立大學,清華大學率先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在黨的領導下,清華大學利用優質教育資源將馬克思主義理論生動而深刻地帶進課堂,幫助學生認識黨的性質,理解新中國的制度,進一步堅定了清華人的理想信念。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特色鮮明:一脈相承的革命傳統、走在前列的使命擔當、人才培養的紅色底蘊、廣泛影響的思想陣地等。這種鮮明特色彰顯了清華人與中華民族同呼吸共命運的擔當與情懷。同時,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積累了豐富的歷史經驗:始終堅持黨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工作的領導;突出強調思想政治理論課培根鑄魂的關鍵地位;傾力打造卓越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師資隊伍;充分發揮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教材的基礎作用;積極推動理論教育與其他思想政治工作相結合。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不僅教育了一代代清華人,也給全國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工作貢獻了「清華模式」。
對1949—1966年清華大學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開展專題研究,除了需要耗費巨大的時間精力,更需要筆者擁有牢固的學科理論基礎和嚴密的邏輯體系。本書兼具革命視野、理論視野和現實視野,聚焦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將歷史邏輯、理論邏輯與實踐邏輯融會貫通,從歷史發展中總結經驗、認識規律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意義值得肯定。在本書作者武傳鵬本科和碩士研究生階段,內蒙古大學和蘭州大學為其成長打下了良好基礎。2016年8月,武傳鵬通過清華大學和青海大學的對口支援計劃,考入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跟隨我攻讀博士學位。傳鵬好學上進,刻苦努力。在讀期間,無論是我主講的本科生課程,還是研究生課程,他都聽了一遍,還一次不落地參加了我主持的讀書會,尤其是認真閱讀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相關文獻,進一步夯實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基礎,發表了多篇高質量的論文,有的論文還被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
博士畢業后,傳鵬又回到青海大學工作,現為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副教授、副院長。他在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高校馬克思主義教育創新研究」的基礎上,又對書稿進行了修改和補充,對相關理論觀點進行了完善,提升了書稿的理論創新性和內容系統性,體現了作者對這一課題的深入思考,也凝聚了作者的辛勤勞動和不懈努力。希望傳鵬以本書出版為新的起點,今後有更多的論著問世,祝願他在教書育人方面取得更大的成績。
謹以此序祝賀本書出版。
肖貴清
2022年12月于清華園·善齋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