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認知邏輯 劉奮榮 9787302638544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清華大學
NT$623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8*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社會認知邏輯
ISBN:9787302638544
出版社:清華大學
著編譯者:劉奮榮
叢書名:邏輯語言與智能新清華邏輯文叢
頁數:247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87081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社會認知邏輯研究社會關係的邏輯性質,特別是社會關係對人們認知推理的影響。本書要回答的一個核心問題是:在認知邏輯中引入社會關係這個新視角,主體的認知推理有什麼新變化和新規律?一個前置問題是,我們在邏輯語言和模型中以何種方式引入社會關係?這涉及對社會關係的表徵。書中根據對社會關係和社會影響的不同表徵方式,深入探討社會關係與認知推理之間的互動。

內容簡介
認知邏輯研究人們關於知識、信念等概念的推理規律,社會認知邏輯則研究社會關係的邏
輯性質,特別是社會關係對人們認知推理的影響。在過去十年裡,「社會關係和社會影響」作為一個新的研究內容被邏輯學家們關注,與認知邏輯發生有趣的交互,湧現出很多新的成果,從而形成「社會認知邏輯」。本書要回答的一個核心問題即是:在認知邏輯中引入社會關係這個新視角,主體的認知推理有什麼新變化和新規律?本書引入審思理性和進化理性兩個理性概
念,並給出基於這兩種不同徑路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
劉奮榮, 清華大學哲學系教授, 博導;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阿姆斯特丹-中國邏輯講席教授 (Amsterdam-China Logic Chair); 清華大學-阿姆斯特丹大學邏輯學聯合研究中心主任 。

目錄
第 1 部分 緒論和預備知識
第 1 章 緒論 3
1 1 關於認知的表徵 3
1 2 從個體到群體 6
1 3 主體性:從靜態到動態 10
1 4 社會影響:低等與高等理性 11
1 5 本書內容概覽 13
參考文獻 17
第 2 章 知識和信念的邏輯 18
2 1 認知邏輯 20
2 2 動態認知邏輯 26
2 3 信念邏輯 29
2 4 信念修正理論 30
2 5 幾個群體知識的概念 35
2 6 混合邏輯 37
參考文獻 40
第 2 部分 基於進化理性的邏輯
第 3 章 信念修正與社會影響 45
3 1 社會影響下的信念變化 47
3 2 穩定與變動狀態 52
3 3 可能的替代模型 60
3 4 合理性關係的動態變化 65
3 5 結語和未來研究 70
參考文獻 71
第 4 章 社會影響與行為預測 74
4 1 單向影響和行為預測 76
4 2 雙向影響和幾個穩定性概念 79
4 3 結語和未來研究 83
參考文獻 84
第 5 章 社會結構與群體信念 87
5 1 信念與信任矩陣 88
5 2 群體的潛在信念 91
5 3 社會網路的結構與收斂 92
5 4 結語和未來研究 95
參考文獻 96
第 3 部分 基於審思理性的邏輯
第 6 章 社會友誼邏輯 99
6 1 語言和語義 100
6 2 社會宣告 109
6 3 知道你的朋友 114
6 4 動態行為:提問 117
6 5 社會網路中的公共知識 121
6 6 結語 123
參考文獻 123
第 7 章 基於證據和信任的動態信念邏輯 126
7 1 語言和語義 127
7 2 性質和實例 136
7 3 公理系統 139
7 4 相關研究 143
7 5 結論 144
參考文獻 145
第 4 部分 圖博弈模型
第 8 章 社會網路與博弈模型 151
8 1 兩個博弈 151
8 2 博弈的本地化 155
8 3 圖博弈設計的參數 159
8 4 圖博弈的邏輯譜系 160
8 5 結語 162
參考文獻 163
第 9 章 捉迷藏的圖博弈邏輯 166
9 1 捉迷藏邏輯 168
9 2 互模擬和表達力 170
9 3 可滿足性問題的不可判定性 174
9 4 相關工作 177
9 5 總結與展望 178
本章附錄:定理 2 證明 179
參考文獻 184
第 5 部分 反 思
第 10 章 對理性概念的反思 189
10 1 推理和計算簡史 190
10 2 從機器到強理性主體 192
10 3 理性主體的邏輯模型 195
10 4 高等理性與低等理性 199
10 5 機器學習與概率 202
10 6 結語 204
參考文獻 204
第 11 章 社會網路邏輯十年簡史 212
11 1 社會網路邏輯研究的開始 212
11 2 認知邏輯中引入社會維度 213
11 3 社會認知邏輯的發展 217
11 4 從高等理性到低等理性 219
11 5 研究內容的擴展 221
11 6 圖博弈邏輯 223
11 7 結語 229
參考文獻 231
第 6 部分 附 錄
附錄 1 符號簡寫定義 239
附錄 2 漢英專業術語對照表 240
附錄 3 漢英人名對照表 245
後記 248

前言/序言
所謂「社會認知邏輯」,簡而言之,是在認知邏輯基礎上添加了「社會」的維度。認知邏輯研究人們關於知識、信念等概念的推理規律。動態認知邏輯則研究新信息引發的知識更新和信念修正的規律。社會作為一個新維度,關注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即社會關係的邏輯性質,特別是社會關係對人們認知推理的影響。這個研究課題聽起來非常「儒家」。事實上,十年前當我和合作者謝立民 (Jeremy Seligman)討論這個課題的時候,我們的初衷就是想使用邏輯學的研究方法研究中國哲學中關於社會關係、社會影響等概念的重要思想和推理。沒有想到的是,這樣一個簡單的想法和我們合作的第一篇小論文立即引起了學術界的共鳴,很多學者迅速加入了此項課題的研究。到今天為止,「社會網路邏輯」「社會認知邏輯」已經成為一個欣欣向榮的研究領域,湧現出了很多有趣的成果。
本書要回答的一個核心問題是:在認知邏輯中引入社會關係這個新視角,主體的認知推理有什麼新變化和新規律? 一個前置問題是,我們在邏輯語言和模型中以何種方式引入社會關係?這涉及對社會關係的表徵。書中根據對社會關係和社會影響的不同表徵方式,深入探討社會關係與認知推理之間的互動。書中引入兩個理性概念:審思理性和進化理性。審思理性是傳統的理性概念,強調個人理智的能力,通過邏輯推理得到合理的結論。對社會關係的研究而言,在這種理性概念的指導下,我們會研究社會關係的性質,主體對社會關係、知識、信念、證據、信任等概念進行推理的規律。進化理性則是一種源於進化博弈論的新的理性概念,強調主體與周遭同伴之間的關係,探究主體在社會影響下的選擇和策略的穩定性等性質。在這種理性概念的指導下,社會影響作為一個重要的因素影響主體的觀點的形成、變化。這給討論群體信念帶來了全新的視角。本書會給出基於以上兩種不同徑路的研究成果。關於理性概念,我們在反思歷史的同時,會結合當下人工智慧的發展所帶來的挑戰,重新思考理性的本質。真正的理性也許是對審思理性和進化理性的靈活運用,正如丹尼爾·卡尼曼所著《思考,快與慢》一書所描述的那樣。
圖博弈是主體在圖上展開的一種互動,且按照一定的規則進行。由於圖結構與可能世界語義的相關性,模態邏輯自然也被用來研究圖博弈。另一方面,邏輯學的技術結果也會給圖博弈的設計帶來靈感。作為一個具體的例子,本書研究了「捉迷藏」的遊戲:給出新的模態邏輯,研究搜尋者與躲藏者之間的互動。這一研究與計算機科學領域的「警察與強盜遊戲」類似,我和合作者們正在對它們之間的進一步聯繫展開新的研究。
最後,書中一方面呈現這個領域的研究成果,同時也給出一些仍然開放的問題。歡迎對社會認知邏輯感興趣的讀者,繼續思考和解決這些問題。回到社會認知邏輯與中國哲學的關係上,本書最後一章的最後一句寫道:「我們仍然在路上。」確實,還有很多工作需要感興趣的學者們繼續去探索。
歡迎讀者對本書的研究結果批評指正。
劉奮榮
2022年7月于清華大學人文樓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