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的詩性人生 陳晉 9787511579157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人民日報
NT$305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9*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毛澤東的詩性人生
ISBN:9787511579157
出版社:人民日報
著編譯者:陳晉
頁數:300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87001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毛澤東不僅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理論家,還是一位傑出的詩人。無論是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還是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他都寫下了大量詩詞。這些詩詞既從側面記錄了時代歷史,又展現了偉人的心路歷程。
本書將公開發表過的毛澤東詩詞,以時間為序,以歷史變革為線,以情感歷程為敘述場景,將其激揚文字的青春、婉麗悲歡的愛情、運籌帷幄的決斷、抑鬱困頓的沉浮、坐地巡天的浪漫、風流人物的慷慨、亂雲飛渡的從容一一展現出來。文辭優美飄逸,筆墨酣暢淋漓,充分展現了一代偉人毛澤東的詩性人生。
毛澤東的思想和人格,以及他的詩詞,已經融入中華民族的精神長河,成為一個民族的意志、情感和文化的象徵。如果讀懂了毛澤東的詩詞,就讀懂了毛澤東這個人,就讀懂了中國的過去,加深了對中國現在和未來的理解。因為,歷史不會隨風而去,滾滾向前的時代也不會憑空而來。

作者簡介
陳晉,中國毛澤東詩詞研究會會長,原中央文獻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員。著有圖書《中國道路與文化自信》《問答中國》《新中國極簡史》《大時代的脈絡和記憶——從五四運動到改革開放》《速讀新時代》《毛澤東讀書筆記精講》《毛澤東的文化性格》《毛澤東的詩路和心路》《文學批評的世界》等十余部。電視、電影文獻片有《毛澤東》《鄧小平》《周恩來》《新中國》《大國崛起》《築夢路上》等十余部。著述和影視作品多次獲中國國家圖書獎、中國出版政府獎、全國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中華優秀出版物獎、電視金鷹獎、電影華表獎等。

目錄
再版說明
代序 獨特的視角獨特的魅力
自序 有個性,才有空間
第一章 宏程心路
第二章 青春意氣
第三章 愛情之歌
第四章 誰主沉浮
第五章 用兵紀實
第六章 天落狂飆
第七章 戰地黃花
第八章 悲壯跨越
第九章 青山作證
第十章 天驕情懷
第十一章 邊關流韻
第十二章 人間正道
第十三章 歷史與海
第十四章 擊水新唱
第十五章 吳越閑詠
第十六章 故園寄思
第十七章 遊仙華章
第十八章 新人氣象
第十九章 冰雪傲梅
第二十章 精神長河

前言/序言
有個性,才有空間
本書是大型電視文獻藝
術片《獨領風騷——詩人毛
澤東》的解說詞。
《獨領風騷——詩人毛澤
東》這部片子播出后,引起
許多觀眾的熱情反響,在意
料之外。片中的一些解說詞
被人編髮成手機信息流傳,
有個省還選取片中的解說詞
作為2004年的高考作文題
,網上還出現了專門評論這
部片子的系列文章。當初寫
這個本子的時候,儘管心裏
涌動著一些激情,但一擱下
筆,我常常問自己:這是一
部電視片的本子嗎?這能夠
成為一部電視片的本子嗎?
不光自己有這樣的疑惑,一
些電視界的資深人士,特別
是做電視紀錄片的一些編導
朋友,也有如此疑問。有個
我們熱切希望與其合作此事
的朋友,看了本子后說,瞎
煽情,這樣的本子沒法拍。
朋友的這種感覺,也是意料
之中。
但是,這的確不是我先
入為主的追求。從1993年
以來參与並擔任總撰稿的電
視作品,諸如《毛澤東》《
鄧小平》《周恩來》《新中
國》等,無一不是以講故事
為主,並且反反覆復地強調
細節。這種敘事風格的追求
,同20世紀80年代後期至
90年代初期的一些政論性電
視片劃出了一條比較明顯的
界限,因此,我們對上述片
子無一例外地冠之以「電視
文獻紀錄片」的帽子。我想
,這種轉變,是有其歷史必
然性的。因為觀眾越來越喜
歡敘述平實的作品,越來越
喜歡娓娓道來的細節描述。
文化的張揚,激情的宣洩,
理性的反思,似乎漸漸遠去
了。人們畢竟生活在一個更
加務實的時代,與此相應的
電視風格才可能有出路,有
空間。我踏進電視領域,迎
面碰上的就是這樣的氛圍。
從心裏說,我喜歡這樣的創
作氛圍。
不承想,《獨領風騷——
詩人毛澤東》卻是這種氛圍
中的一個異數,甚至是對這
種氛圍的一種背叛。
為什麼會選擇走這一步
呢?大概有好幾種因素促動

在既定的氛圍中搞了10
年,漸漸成為一種模式,諸
如在還原歷史的追求中,無
非是想細節,想細節;藉助
當事人或專家,採訪,再采
訪;用過程性鏡頭到現場舊
址去精雕細刻地展示,再展
示;對歷史檔案和人們已經
司空見慣的資料鏡頭,挖掘
,再挖掘。剛開始的時候,
覺得很新鮮,但時間長了,
就出現了「審美疲勞」。
更重要的因素還在於本
片題材和內容的限閾。毛澤
東的詩人角色,以及這種角
色中所沉澱的政治家、軍事
家、革命家的特徵和風采,
不太適宜於培植完整的和娓
娓道來的紀錄片敘述風格。
因為他的心理狀態,他的詩
情和想象,他的瞬間的藝術
感覺,他的遣詞和造句,常
常不像某件事情那樣可以給
創作者提供還原的空間。而
這些又怡恰構成了這部片子
應該反映的主體內容。其實
,在腳本初稿中,也曾設計
了一些採訪內容,主要是講
述某首詩詞的創作過程,或
者一些不大適合於用鏡頭表
現的詩詞意境。甚至還想過
,請某位文化大家來做串場
過渡的主持人,以增強輕鬆
隨意的氣氛。但這些設想后
來都放棄了,原因是擔心這
些形式與片子的內容不協調
,弄巧成拙,阻隔片子的節
奏氣脈。
還有一個因素,就是片
子的定位。在確定這個題材
的時候,我就有一種感覺,
這樣的內容,不可能爭取到
各個層面的觀眾。本質上它
不屬於大眾文化的範疇,盡
管我們希望能有更多的觀眾
面。本子出來后,這種感覺
就更明確了,也成為攝製組
的共識,即能夠抓住有一定
歷史經歷和相應文化背景的
觀眾就行了。讓他們認可,
引導他們去體會毛澤東這個
人,足矣,不要企圖「萬人
空巷」的收視率。在電視人
都挖空心思、想盡招數吸引
觀眾眼球的今天,企圖讓所
有的觀眾同時來喜歡你的作
品,是非常不現實的。在遠
離「文化團體操」的欣賞時代
,每部作品都是單個面對觀
眾。客觀具體的觀眾定位,
反倒能夠有明確的目標,把
選定的題材內容做深做透,
加把勁兒的話,做到極致也
未可知。達到那個程度,便
不是一部可有可無的片子,
或許有一種更深的穿透力和
感染力。
凡此種種,創作中便有
了一種無所顧忌的心情:即
不管畫面表現的難度,先把
自己對詩人毛澤東的感受盡
興地寫出來,在詞句上,在
議論上,也放開手腳,天馬
行空。當然,根據過去的經
驗,還是要盡量多地選擇一
些機巧的故事,發揮一些蒙
太奇式的聯想,努力讓敘述
和議論貫串得自然一些。這
樣一來,不經意間,它便成
為當下電視片中的一個異數
。說是異數,並不意味著它
從來沒有過,而是說,在隔
了多少年,人們很少看到這
種風格的片子了,在十年來
無數文獻片反反覆復在屏幕
上展示已成固定套路的情況
下,突然冒出這樣的片子,
彷彿有一種久違的感覺。
久違,就是新鮮;新鮮
,便成了異數;異數,便有
了個性;有了個性,便有了
自身存在的合理空間——欣
賞的空間,觀眾的空間。
道理就這麼簡單:做電
視,本來就沒有什麼定式。
當然,道理簡單是簡單
,但對編導來說,卻是一個
嚴峻的挑戰。這樣的本子轉
換成畫面,是要下苦功夫的
。它同文獻紀錄片有一個顯
著區別,不是前期只提供一
個拍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