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9*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中國互聯網新聞發展史 ISBN:9787309167085 出版社:復旦大學 著編譯者:李良榮 徐錢立 叢書名:網路與新媒體傳播核心教材系列 頁數:298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87990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當互聯網大潮席捲世界之際,也是互聯網新聞盛行天下之時。 三十多年來,互聯網新聞深刻且廣泛地重塑了我國新聞傳播業的社會生態、傳播結構、傳播形態和傳播模式。不了解互聯網新聞發展史,便無法把握當代新聞傳播業。 由李良榮教授領銜,九位青年才俊組成的寫作班子,歷時三年,第一次全面梳理並清晰展現了我國互聯網新聞傳播的發展脈絡。本書採取「技術驅動」的視角,聚焦兩大領域的變化:第一章到第五章,論述技術演進下中國新聞傳播的變遷過程;第六章到第八章,專題論述新聞傳播的變遷帶來的社會變化。 作為國內首部互聯網新聞發展史教材,本書不僅適合新聞傳播專業師生,對於互聯網內容從業者及傳統新聞媒體從業者也深具啟發價值。作者簡介 李良榮,復旦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教育部高等學校新聞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現任復旦大學傳播與國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傳媒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兼任華中科技大學、浙江大學、暨南大學、廣州大學、河北大學、安徽大學、南京師範大學等二十余所高校的兼職教授、講席教授與特聘教授。曾主持兩項教育部「211」工程和兩項國家重大課題,獲得兩項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一等獎,擔任國家級精品課程「新聞學概論」的首席專家。 擅長新聞學理論和國際傳播,致力於當代中國新聞媒體和世界新聞媒體的發展與改革研究,著有《新聞學導論》《新聞學概論》《中國報紙文體發展概要》《宣傳學導論》《中國報紙的理論與實踐》《西方新聞事業概論》《當代西方新聞媒體》《中國傳媒業的戰略轉型》等教材、專著及一批學術論文。 近十年來,李良榮教授致力於網路與新媒體研究,出版了《新傳播革命》《新時代、新期待:中國人民美好生活觀調查報告》等著作,《網路與新媒體概論》《網路空間導論》等教材,主持了2014—2016年的「中國網路社會心態報告」和「互聯網與大學生系列研究報告」等大型調查,完成了全國性大型調查「新傳播形態下的中國受眾」等。目錄 第一章 從「金橋工程」到「第四媒體」第一節 中國互聯網時代拉開帷幕 第二節 第四媒體開啟數字化生活 第三節 民營門戶網站橫空出世 第四節 傳統媒體初涉互聯網 第二章 2G時代:手機與互聯網重塑媒體格局 第一節 手機成為新興媒介形態 第二節 新聞生產進入泛社會化模式 第三節 社交媒體空前活躍 第四節 網路監督助力公共事務決策 第三章 3G時代:全面融通與深度變革的時代 第一節 技術領域風雲變化 第二節 網路社會的解構與重構 第三節 新聞業態發生變化 第四節 新聞內容形態的嬗變 第五節 渠道生態重構 第六節 網路輿論全面介入現實 第四章 4G時代:融合背景下的傳媒業 第一節 演算法機制重塑新聞生態 第二節 短視頻成為主流信息形態 第三節 「微時代」的傳播生態第四節全媒觸微 第五節 人工智慧影響下的傳媒業 第五章 媒體融合:建設新型主流媒體 第一節 媒體融合動力:傳統主流媒體的困境 第二節 2014年之後的媒體融合 第三節 媒體融合初見成效:新型主流媒體建設 第六章 網路傳媒的三足鼎立:黨媒、民媒與自媒體 第一節 網路時代的黨媒、民媒與自媒體 第二節 網路媒體形成三足鼎立格局 第三節 對三類媒體的優劣勢分析 第四節 新格局中的三方爭鳴與共鳴 第七章 互聯網治理的發展與演變 第一節 網路治理框架初顯(1994-1997年) 第二節 新聞網站治理(1998-2002年) 第三節 早期自媒體治理(2003-2009年) 第四節 全面深化網路生態治理(2010-2020年) 第八章 互聯網新聞製作的演進 第一節 網路直播新聞:從「新聞現場」到「伴隨式場景」 第二節 短視頻新聞:創新尺度與突破路向 第三節 數據新聞:數據驅動下的新聞新樣態 第四節 沉浸式新聞:場景化與臨場感的生成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