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影響國家治理的複合機制研究 梅立潤 9787522724942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
NT$750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8*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人工智能影響國家治理的複合機制研究
ISBN:9787522724942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
著編譯者:梅立潤
頁數:333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87215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諸多理論認知與歷史經驗都已表明,重大技術變革會對國家治理產生廣泛而又深刻的影響。當前以人工智慧為核心標識的新一輪技術革命正在加速演進,人工智慧如何影響國家治理是亟須展開實踐觀察和預判性思考的重要議題。本書立足於新一輪技術革命迅猛推進的大背景,採用實然分析與應然分析相結合、歷史分析與預判分析相結合的方法,通過技術賦能、技術賦權、技術賦責的複合視角,對人工智慧如何影響國家治理問題進行了研究。

作者簡介

梅立潤,男,漢族,1991年9月生,湖北陽新人,中共黨員,政治學博士,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主要從事人工智慧與國家治理、執政黨建設研究。主持湖北省社科基金一般項目(後期資助項目)1項,在《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中國科技論壇》和《社會主義研究》等CSSCI來源期刊(含擴展版)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多篇論文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及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

目錄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研究緣起與核心問題
一 技術變革與國家治理
二 「未來已來」:人工智慧時代場景的鋪開
三 問題意識:人工智慧如何影響國家治理
第二節 概念闡釋:人工智慧與國家治理
一 人工智慧:一種技術形態
二 國家治理:「老概念」與「新概念」
第三節 既有文獻回顧與評價
一 人文與社會科學範疇中人工智慧研究的主題版圖
二 政治學視野中的人工智慧與國家治理研究
三 既有研究的貢獻與不足
第四節 研究視角的構成與總體思路
一 技術賦能視角
二 技術賦權視角
三 技術賦責視角
四 總體研究思路
第五節 研究方法、創新點與價值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創新點
三 研究價值
第二章 技術賦能:人工智慧增強國家治理基礎能力
第一節 國家能力與國家治理
一 國家治理的能力期待
二 國家能力的多元類型
三 國家治理的必備要素
第二節 人工智慧增強國家信息能力
一 信息採集與信息處理:信息行為的主要構成
二 現代社會的複雜多變與信息採集難題
三 「擦亮國家的眼睛」:人工智慧增強國家信息採集能力
四 現代社會的信息爆炸與信息處理難題
五 「喚醒休眠的信息」:人工智慧增強國家信息處理能力
第三節 人工智慧增強國家政策能力
一 政策制定與政策執行:政策活動的關鍵環節
二 注意力爭奪、事後型回應與政策問題識別之難
三 「減少問題淹沒」:人工智慧增強國家政策問題識別能力
四 「非實驗室科學」與政策阻礙查找之難
五 「更充分的試驗」:人工智慧增強國家政策阻礙查找能力
第四節 人工智慧增強國家組織能力
一 部門組織與社會組織:治理載體的典型樣式
二 信息煙囪、信息不對稱與部門協同困境
三 「將部門組織起來」:人工智慧增強國家推進部門協同能力
四 讓誰參与、誰最合適與政社合作困境
五 「將社會組織起來」:人工智慧增強國家推進政社合作能力
小結:技術賦能與國家治理
第三章 技術賦權:人工智慧改變國家治理權力結構
第一節 人工智慧時代的權力生產
一 權力與權力轉移
二 數據與演算法:權力生產的新要素
第二節 人工智慧改變國家治理權力的主體組成
一 國家治理權力的單中心時代
二 技術優勢:人工智慧企業的內生權力來源
三 輔助治理:人工智慧企業的外獲權力來源
四 「影子國家」與多中心權力結構的形成
第三節 人工智慧改變國家治理權力的部門格局
一 國家治理權力的部門化分割
二 「誰也不能命令誰」:散點狀部門權力格局
三 「拆除部門圍牆」:強勢部門與牽頭部門的作用
四 「超級部門」與傘面狀權力結構的形成
第四節 人工智慧改變國家治理權力的空間配置
一 國家治理權力的空間邊界與空間配置
二 國家治理權力的空間變動:可能的情形
三 人工智慧競爭與「超級國家」的出現
四 「超級國家」與翹板式權力結構的形成
小結:技術賦權與國家治理
第四章 技術賦責:人工智慧催生國家治理新型責任
第一節 技術向善與國家治理
一 技術的雙重面相
二 技術向善:技術時代的國家治理使命
第二節 「全能國家」與國家自律
一 警惕國家:一種深厚而悠久的思想傳統
二 「全能國家」:人工智慧時代的國家畫像
三 「製造同意」:「全能國家」再現的代價
四 國家自律:人工智慧時代社會活力的基礎
第三節 演算法偏差與國家監管
一 演算法依賴:人工智慧時代國家治理的新趨向
二 「隱蔽的不公平」:演算法偏見與國家治理公平危機
三 「有理由的卸責」:演算法黑箱與國家治理問責危機
四 國家監管:人工智慧時代治理危機的應對
第四節 技術威脅與國家安撫
一 從期待到憂慮:人工智慧威脅論的興起
二 崗位會被替代嗎:「機器換人」弓l發失業威脅
三 個體存在隱私嗎:「圍獵數據」引發隱私威脅
四 人生還有意義嗎:「鎖定效應」引發意義威脅
五 國家安撫:人工智慧時代社會憂慮的消解
小結:技術賦責與國家治理
第五章 面向未來的治理:人工智慧時代的國家治理原則
第一節 敏捷原則:人工智慧時代國家治理的速度期待
一 敏捷調整次序安排:「發展為主」抑或「治理為主」
二 敏捷增減政策領域:「重點扶持」抑或「明令禁止」
三 敏捷預判可能影響:「技術天使」抑或「技術惡魔」
第二節 合作原則:人工智慧時代國家治理的關係構建
一 人機合作:未來國家治理的主流走向
二 監管合作:促使技術向善的核心舉措
三 資本合作:避免技術寒冬的關鍵保障
第三節 均衡原則:人工智慧時代國家治理的尺度把握
一 能責均衡:重視技術賦能與重視技術賦責
二 貧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