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陽賈湖 (上下)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9787030069238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科學
NT$5,088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0210*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舞陽賈湖 (上下)
ISBN:9787030069238
出版社:科學
著編譯者: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頁數:1096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86430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舞陽賈湖》詳細記述了在河南省舞陽縣發掘出土的八千年前賈湖新石器時代聚落遺址資料。《舞陽賈湖》分上下兩卷。上卷系統地闡述了該遺址的文化內容、分期、年代、性質及與周圍文化的關係;下卷對其自然環境、人種及人類體質、經濟結構、技術工藝、聚落形態、原始宗教、音樂文化等進行了探討。《舞陽賈湖》對研究中原地區及淮河流域新石器時代文化、稻作農業起源、音樂起源、原始宗教和卜筮起源、原始契刻及漢字起源、全新世氣候與環境演變及人與自然的關係等,均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目錄

目錄
序 俞偉超(i)
前言張居中(v)
上 卷
**章 自然環境與歷史沿革 (3)
**節 現代自然環境(3)
第二節 歷史沿革與行政區劃 (8)
第三節 周圍古代遺址分佈(9)
第二章 發現、發掘與資料整理(11)
**節 發現與發掘經過(11)
第二節 資料整理 (12)
第三章 地層堆積(14)
**節 遺址保存狀況與探方分佈(14)
第二節 地層堆積與分佈(17)
第三節 地層成因 (25)
第四章 居址與窯址 (27)
**節 房址(27)
第二節 灰坑(66)
第三節 小坑與灶 (127)
第四節 濠溝(128)
第五節 獸坑(130)
第六節 陶窯(131)
第五章 墓葬(139)
**節 分佈(139)
第二節 墓葬形制 (140)
第三節 隨葬品及其組合(145)
第四節 葬式及葬俗(151)
第五節 分類(151)
第六節 瓮棺葬 (198)
第六章 遺物 (200)
**節 陶製品 (200)
第二節 石製品(344)
第三節 骨、角、牙製品 (401)
第四節 骨笛 (447)
第五節 龜、鱉及其它動物骨骼 (455)
第六節 炭化稻及其它植物遺骸 (462)
第七章 分期研究 (465)
**節 陶容器主要器類演變趨勢(465)
第二節 典型地層關係與典型器物組合(466)
第三節 分段討論 (495)
第四節 分期討論 (499)
第八章 14C年代學研究(515)
**節 14C測年數據 (515)
第二節 各類樣品14C年齡的分析 (516)
第三節 賈湖遺址各期段的絕對年代 (518)
第九章 文化性質及與周圍文化的關係(520)
**節 文化因素與文化性質(520)
第二節 賈湖與周圍文化的關係 (531)
第三節 賈湖文化的去向(538)
附表(545)
附表一 房址登記表(545)
附表二 灰坑登記表(562)
附表三 小坑登記表 一(650)
附表四 獸坑(SK)登記表(651)
附表五 陶窯登記表(652)
附表六 墓葬登記表(656)
附表七 瓮棺葬登記表 (702)
附表八 陶系統計表(703)
附表九 陶系統計表(709)
附表一? 陶片器形統計表 (715)
附表一一 陶片器形統計表 (723)
附表一二 完整陶容器稱重統計表(730)
附表一三 陶製品標本統計表(732)
附表一四 石製品標本統計表(748)
附表一五 石料、廢料岩性分類重量統計表 (755)
附表一六 石製品岩性分類統計表(756)
附表一七 石製品岩性器形對照表(757)
附表一八 骨、牙製品標本統計表 (765)
附表一九 陶製品標本分期一覽表(771)
附表二? 各探方遺?分期分段一覽表(774)

精彩書摘
**章 自然環境與歷史沿革
**節 現代自然環境
一、地理位置
賈湖遺址所在的賈湖村,行政上隸屬於河南省舞陽縣北舞渡鎮。這裏南距舞陽縣城22公里,東北距中州名鎮北舞渡鎮3公里,地理坐標為東經113°40′,北緯33°36』,海拔67 5米,位於河南省中部偏南,地處黃淮海大平原的西南部邊緣,南眺舞鋼市的伏牛山余脈,北接襄城縣沃野,西鄰葉縣,通過葉縣、方城走廊可達南陽盆地,東連郾城縣和漯河市,為一望無際的黃淮海大平原,地處我國第二、三階梯的過渡地帶,南北、東西交流的要衝,河流縱橫,交通便利,著名的南北交通大動脈京廣鐵路位於遺址東30公里處(圖一)。
圖一賈湖遺址地理位置示意圖
賈湖所在地區為現代自然區劃的北亞熱帶向北暖溫帶的過渡地帶,地貌形態為波狀起伏的平原,海拔高40∼100米,地勢由西北稍向東南傾斜。區內氣候過渡性明顯,熱量由北向南遞增,降水量由南向北遞減。地貌類型為淮河上游支流沖積一湖積平原,地勢相對低洼,排水不暢,土壤淋溶作用和潛育化現象明顯?。
二、山地、礦產與土壤
1 山地
賈湖西北距伏牛山北支余脈平頂山東段山體*山的*近距離約24公里,其主峰海拔高269 8米。西距伏牛山北支的東段方城山山體*近距離約43公里,《左傳?僖公四年》楚使屈完答齊桓公「楚國方城以為城」所指即此山,主峰大頂山海拔高760米。向西南為伏牛山余脈,距*近的鐵山山體約36公里,主峰馬鞍山海拔547米?。流經舞陽縣的較大河流均發源於上述伏牛山東段及其餘脈所在的葉縣、方城、魯山等地。
2 礦產資源
遺址所在的舞陽凹陷區今已探明的礦產資源主要有石油、鹽和石膏;北舞渡凸起區有鐵礦。但石油礦深達1400多米,鹽、石膏礦深達372米以上,鐵礦深在304米以上,均不能被古人所利用。
遺址所在地區現無基岩出露,侯集兩個鑽孔分別深304米和357米,穿過第三、第四系,見到基岩,其岩性自上而下為:白雲岩、石英岩、赤鐵礦化絹雲母片岩、沸石碳酸綠泥片岩、碳酸綠泥岩,因埋藏太深,也不可能被古人採用。
舞陽縣城南的舞鋼市區,分佈著豐富的礦產資源,主要有安山岩、花崗細晶岩、閃長細晶岩、閃長岩、花崗岩、正長岩、白雲岩、石灰岩、蛇紋岩、鐵、釔、鈦、鉛、鎂、金、硫、磷、石墨、粘土、硅石、長石、麥飯石、漢白玉、墨玉等。
3 土壤
舞陽縣境內的土壤主要是山前坡積、堆積和河流沖積物所形成的,計分4個土類,6個亞類,13個土屬,30個土種,主要有:
(1)砂礓黑土類,土質粘重,適耕期短,但肥力強,潛在養分高。主要分佈在泥河、唐河流域。賈湖遺址所在地區主要分佈此類土。
(2)潮土類,土層深厚,質地疏鬆,適耕期長,但保水、保肥能力較差。主要分佈於沙河、澧河沿岸。
(3)褐土類,土層深厚,質地適中,含磷鉀較高。主要分佈於沙河以北地區。
(4)黃棕壤土類,其中有明顯粘化層和鐵錳結核,質地粘重,養分含量中等。主要分佈於舞陽縣南部崗地和中、北部部分高地上。
三、水文
舞阻縣境內1957年至1985年平均年降水量860毫米,共降水6 37億立方米,地表徑流深208毫米,總徑流量1 68億立方米。縣內有沙河、澧河、三里河3條常年性過境河流,均系淮河上游支流,年均徑流量,沙河19億立方米,澧河5 59億立方米,三里河0 57億立方米,共計25億多立方米。遺址所在地的泥河流域為低洼地,地下水為豐水區,淺層水在地下平均2 5米,每小時單井出水50噸以上為深層水,深在30∼50米之間。遺址內發掘期間秋季1 5∼1 6米深見水,春季1 8∼2 0米深見水。流經舞陽的大小河流十多條,主要的或與遺址有關的河有:
1 沙河
沙河古名濁水,源於魯山縣二郎廟,流經魯山縣、平頂山市、葉縣,自遺址西北12公里的河灣村流入舞陽縣境,至岔河村與北汝河交匯。交匯口之下古稱汝水而今則稱之為沙河。今沙河向東南流,至拐子王東流入郾城縣境,河床寬300米左右,*大流量2850米。/秒,枯水期流量6米3/秒。《水經注》:「(濁水)東北過潁川定陵縣西北,又東過堰縣南,東入于汝。酈注:泄水東經西不羹亭南,亭北背汝水,于定陵城北,東入汝」。又《汝水注》:「汝水又東南,經定陵縣故城北,漢成帝元延三年,封侍中衛尉淳于長為諸侯國,王莽更之定城矣 水右,則泄水左入焉。」可見古之泄水與汝水交匯處比現在偏東一些,大抵在北渡鎮之西,定陵古城東一帶。而今汝河成為與襄城縣之界河,非過境之河了。遺址距今沙河床約3公里。
2 灰河
灰河古名昆水,源於魯山縣櫻桃山,流經魯山縣、葉縣,由遺址西約4公里處流入舞陽縣境內,至北舞渡注入今沙河,河床寬75米,*大流量572米。/秒,枯水期流量0 5米。/秒。《水經注?汝水注》:「汝水又東南,昆水注之,水出魯山縣唐山,東南流經昆陽故城西 。昆水又東經定陵城南,又東注汝水。」昆陽即今葉縣,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昆陽之戰的古戰場。賈湖遺址西側的小河向北注入灰河。。遺址距灰河河床約2公里。
3 泥河
泥河源於葉縣墳台,在遺址西8公里處入境,貫穿全縣,在出境處注入澧河,但現在經人工導引自紙坊退水閘注入今沙河,河床寬27米左右,*大流量375米3/秒,枯水期斷流。據《水經注?汝水注》:「澧水又東與葉西陂水會。 陂水又東經舞陽縣故城北,又東經定陵城南,東與芹溝合,其水導源葉縣, 經流昆醴之間,纏絡四縣之中,疑即呂忱所謂潮水。今于定陵更無別水,唯是水可當之。」可見今泥河應為古之葉西陂水。遺址南之小河向東南注入泥河。遺址距泥河河床約1公里。
4 澧河
澧河古稱澧水,或稱醴口水。源於方城縣四里店,經方城、葉縣,自遺址西南22公里處進入舞陽縣境,橫貫全縣,河床寬130∼170米,*大流量1900∼2400米3/秒。枯水期流量12米3/秒。據《水經注?汝水注》:「汝水又東,得醴口水,水出南陽雉山,亦云導源雉衡山 又東經舞陽故城北,又東經定陵城南 。醴水東經郾縣故城南,左入汝。」遺址南距澧河河床約10公里。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