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9*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新時代鄉村治理體系構建研究 ISBN:9787522724362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 著編譯者:王微著 頁數:199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86002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運行良好的鄉村治理體系對我國新時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國家治理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本書以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宏觀分析框架,研究「三治融合」的新時代鄉村治理體系,旨在構建具有現實針對性和可行性的鄉村治理體系模式,並提出具體的實踐路徑,以豐富關於鄉村治理的研究、促進新時代鄉村治理的發展。作者簡介 王微,1985年生,法學博士,深圳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助理教授、碩士生導師。碩士、博士均畢業於東北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部。主要研究方向:鄉村治理、鄉村振興、基層治理、共同富裕。獨立或作為第一作者發表學術論文十余篇,主持省市級各類課題10項。曾被評委省市級優秀輔導員、信息宣傳先進個人和志願服務先進工作者。目錄 第一章 導論一 研究背景與意義 (一)回應鄉村治理體系構建的時代需要 (二)深化中國基層治理現代化研究的理論需要 (三)探索鄉村治理體系有效路徑的現實需要 二 國內外研究現狀 (一)國內研究狀況綜述 (二)國外研究狀況綜述 三 研究思路與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 研究的創新點 第二章 新時代鄉村治理體系構建的理論基礎與現實依據 一 核心概念及分析框架 (一)治理 (二)鄉村治理 (三)國家治理分析框架下的鄉村治理體系 二 新時代鄉村治理體系構建的理論基礎 (一)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國家與社會關係理論 (二)中國共產黨的基層治理理論 (三)中華傳統政治文化中蘊含的鄉村治理基因 (四)現代治理理論的借鑒 三 新時代鄉村治理體系構建的現實依據 (一)新時代鄉村社會矛盾轉化的迫切需要 (二)基層社會民主政治建設的制度化要求 (三)基層社會治理體系現代化的內在要求 (四)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步驟 第三章 改革開放以來鄉村治理體系的演變趨勢及成就 一 鄉村治理體系的歷史演進 (一)鄉村治理體系的初始階段(1978-1988年) (二)鄉村治理體系法治化、規範化的發展階段(1988-2006年) (三)鄉村治理主體能力的建設階段(2006-2012年) (四)鄉村「三治結合」新體系的探索階段(2012年至今) 二 鄉村治理體系的發展趨勢 (一)在治理方式上由「管制型」向「服務型」轉變 (二)在治理主體上從一元向多元轉變 (三)在制度上從路徑依賴向不斷創新轉變 三 鄉村治理體系實施取得的成就 (一)國家治理體系與鄉村治理體系有機結合 (二)新型農村社區治理機制不斷推進 (三)精準扶貧體系日益完善 (四)鄉村振興發展戰略穩步實施 第四章 新時代鄉村治理體系構建的基本要素及邏輯結構 一 新時代鄉村治理體系構建的基本要素及目標 (一)黨的基層組織 (二)黨的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 (三)以廣大村民為主體的自治組織 (四)共建共治共享的目標 二 新時代鄉村治理體系構建的邏輯結構 (一)以自治為基,健全鄉村治理體系的核心內容 (二)以法治為本,健全鄉村治理體系的重要保障 (三)以德治為先,健全鄉村治理體系的精神引領 (四)理順自治、法治、德治三者之間的內在關係 三 新時代鄉村治理體系的運行機制 (一)頂層設計與基層實踐中的雙向互動機制 (二)三治融合的內在聯動機制 (三)多元主體的協同參与機制 第五章 新時代鄉村治理體系構建面臨的困境及成因 一 新時代鄉村治理環境的複雜性與多樣性 (一)鄉村治理現實環境的複雜性 (二)鄉村治理現實環境的多樣性 二 新時代鄉村治理體系構建面臨的困境 (一)鄉村多元主體發育不成熟 (二)鄉村自治機制不健全 (三)鄉村法治規範不到位 (四)鄉村道德文化引領作用不強 三 新時代鄉村治理體系構建困境生成的原因 (-)鄉村多元治理格局尚未建立 (二)鄉村自治有效制度供給不足 (三)鄉村法治保障機制相對缺乏 (四)鄉村精神文化建設相對薄弱 第六章 新時代鄉村治理體系構建的實踐路徑 一 多元主體共同參与的鄉村自治 (一)加強與完善基層黨組織建設 (二)培育充滿活力的民間自治組織 (三)創建多方參与的協調協商機制 (四)提高現代農民的民主意識和自治能力 (五)尊重廣大農民的首創精神 二 權利保障與權力制約的鄉村法治 (一)推進政府涉農法律法規實施 (二)增強基層廣大幹部和群眾的法治觀念 (三)構建農村法律公共服務體系 (四)健全鄉村法治化監督和保障體系 三 傳統與現代文明相結合的鄉村德治 (一)傳承提升農村優秀傳統文化 (二)強化鄉村思想道德與公共文化建設 (三)注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 (四)發揮習俗和村規民約的獨特治理功能 (五)建立村民認同的鄉村「精神共同體 (六)充分調動「新鄉賢」的人才支撐作用 四 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善治新格局 (一)政府、市場、社會多元協同的鄉村共建平台 (二)依靠群眾化解基層矛盾的鄉村共治機制 (三)發展成果惠及人民的鄉村共享分配製度 (四)「三治融合」的鄉村善治新篇章 結語 參考文獻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