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區和集群-創新驅動區域發展之思 王緝慈 9787121465178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電子工業
NT$432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10*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園區和集群-創新驅動區域發展之思
ISBN:9787121465178
出版社:電子工業
著編譯者:王緝慈
頁數:192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86073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縱觀全球,產業園區的建設已經持續了半個多世紀,但不少園區因代價太大而失敗或表現平庸。近二十年來,許多國家實施了創新集群政策,它也成為地方發展的熱點議題。鑒於此,我國需要從單純地建設工業園區過渡到以創新集群引領高質量發展。 本書收錄了作者於2021年3月到2023年4月期間在澎湃新聞上發表的27篇專欄文章。這些文章不僅有對產業園區和創新集群的整體思考,也有對各類產業園區的深度調研與追蹤,還為產業園區的升級和創新集群的培育提供了有針對性的策略。 本書適合於從事集群政策研究和實踐的政商界人士閱讀,也可以作為應用經濟、經濟地理、創新管理與政策、產業和城市規劃等相關領域的參考書。

作者簡介

王緝慈,女,漢族,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教授。196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地質地理系。1980年開始在北京大學地理系任教,2011年退休。代表性著作有《現代工業地理學》(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年)、《新的產業空間——高技術產業開發區的發展與布局》(合著,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創新的空間——企業集群與區域發展》(合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超越集群——中國產業集群的理論與實踐》(合著,科學出版社,2010年)、《創新集群三十年探索之旅》(科學出版社,2016年)等,發表中英文著作近二百篇。

目錄

導論
上篇 從宏觀視角理解產業園區和創新集群
中國多數園區不是集群,深化產業集群研究勢在必行
我心中的科學城
產業園區的創新驅動和內源式增長
園區發展離不開產業聯繫的構建
關於「鏈長制」,我有話要說
也談「專精特新」
如何提升創新集群的韌性
數字經濟時代的創新集群發展
為什麼農業農村振興需要產業集群理念
產業融合為什麼很重要
談談產業園區和創新集群的區別
下篇 從案例出發思考創新驅動區域發展
產業園區發展的真正動力是什麼——以坪山、縉雲和阜南為例
生物醫藥園區和培育創新集群的問題——以醫療器械產業為例
產業區的地方特質和文化底蘊——以大朗鎮毛織業為例
斥巨資建園區未必能實現高質量發展——以樂器製造業為例
視聽產業園區要兼顧產品內容創作和技術創新
企業進園未必能解決產業分散的難題——以自行車行業為例
河北童車產業調研:合作是解決產業分散難題的關鍵
關於製造業集群數字化轉型的思考——以廣東省為例
從深圳市先進電池材料產業集群所想到的
從創新集群的視角談談武漢光電子信息產業
關於蘇州新製造發展的思考
全球價值鏈重構和新冠疫情蔓延風險下的產業創新集群——以蘇州為例
關於「元宇宙」熱潮下產業園區的冷思考
日用消費品製造專業市鎮的發展動向觀察
溫州樂清電氣產業集群升級問題芻議
中國和法國化妝品產業集群的對比思考
附錄
專訪王緝慈:突破傳統製造產業升級難點,「種好技術樹」是關鍵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