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9*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渦旋光束的產生、傳輸、檢測及應用 (第二版) ISBN:9787030745217 出版社:科學 著編譯者:柯熙政 丁德強 頁數:348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86689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圍繞軌道角動量復用通信的關鍵技術,對渦旋光束的產生、傳輸、檢測及應用進行介紹,對一系列產生渦旋光束的方法進行詳細的描述和對比;以拉蓋爾-高斯光束和貝塞爾-高斯光束為主,介紹渦旋光束在大氣湍流中的傳輸特性;利用渦旋光束的疊加態、干涉、衍射及光柵,實現渦旋光束拓撲荷數的檢測;介紹渦旋光束在光通信中的應用及部分相干渦旋光束在大氣湍流中的傳輸特性;介紹渦旋光束信息交換及通道重構。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通信、光學等相關專業高年級本科生、研究生的參考用書,也可作為相關專業研究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用書。目錄 前言第1章 緒論 1 1 光學渦旋 1 2 軌道角動量復用通信系統 1 2 1 背景與意義 1 2 2 軌道角動量復用技術原理 1 2 3 軌道角動量復用通信系統模型 1 3 渦旋光束的產生 1 3 1 空間產生法 1 3 2 光纖產生法 1 3 3 渦旋光束產生方法的對比 1 4 渦旋光束的影響因素 1 4 1 大氣湍流效應 1 4 2 光束傳輸特性研究方法 1 4 3 渦旋光束的傳輸特性研究進展 1 5 相位恢復 1 5 1 傳統自適應光學校正技術 1 5 2 無波前感測器的AO校正 1 5 3 渦旋光束相位畸變校正 1 6 渦旋光束的分離與檢測 1 6 1 叉形光柵 1 6 2 干涉特性 1 6 3 衍射特性 1 6 4 重構波前 參考文獻 第2章 渦旋光束的空間產生法 2 1 渦旋光束的基本原理 2 2 幾種典型的渦旋光束 2 2 1 拉蓋爾-高斯光束 2 2 2 貝塞爾光束 2 2 3 厄米-高斯光束 2 3 渦旋光束的產生方法 2 3 1 計算全息法 2 3 2 幾何模式轉換法 2 3 3 螺旋相位板法 2 3 4 空間光調製器法 2 3 5 光波導器件轉化法 2 4 高階徑向LG光束 2 5 分數階渦旋光束的產生 2 5 1 計算全息法製備LG光束的原理 2 5 2 分數階拉蓋爾-高斯光束軌道角動量的實驗研究 參考文獻 第3章 渦旋光束的光纖產生法 3 1 引言 3 2 光纖模式理論 3 2 1 波動方程 3 2 2 光纖中的矢量模式 3 2 3 導模截止與遠離截止 3 2 4 弱導近似下的標量模 3 2 5 光纖產生渦旋光原理分析 3 3 光纖產生渦旋光的影響因素分析 3 3 1 入射波長對渦旋光產生的影響 3 3 2 光纖內外折射率差對渦旋光產生的影響 3 3 3 光纖纖芯半徑對渦旋光產生的影響 3 3 4 入射角度對渦旋光激發效率的影響 3 3 5 離軸入射光纖對渦旋光產生的影響 3 4 利用少模光纖產生渦旋光的實驗 3 4 1 利用少模光纖產生渦旋光的原理 3 4 2 渦旋光的激發效率分析 3 4 3 實驗研究 3 4 4 相位驗證 3 5 改變光纖結構產生渦旋光 3 5 1 結構設計 3 5 2 低折射率層對OAM模式的影響 參考文獻 第4章 高階徑向拉蓋爾-高斯光束的疊加特性 4 1 引言 4 2 徑向指數對高階徑向LG光束疊加態的影響 4 2 1 拓撲荷數相同的LG光束干涉疊加 4 2 2 徑向指數相同的LG光束干涉疊加 4 2 3 任意徑向指數、拓撲荷數的LG光束干涉疊加 4 3 傳輸距離對高階徑向LG光束疊加態的影響 4 4 束腰半徑對高階徑向LG光束疊加態的影響 4 5 離軸參數對高階徑向LG光束疊加態的影響 4 6 高階徑向LG光束疊加態的實驗 4 6 1 實驗裝置 4 6 2 全息圖的產生 4 6 3 實驗結果分析 參考文獻 第5章 渦旋光束的傳輸特性 5 1 引言 5 2 LG光束在大氣湍流中的傳輸 5 2 1 理論分析 5 2 2 LG光束經大氣湍流斜程通道時的傳輸特性 5 3 BG光束在大氣湍流中的傳輸 5 3 1 BG光束在湍流中的傳輸理論 5 3 2 BG光束經大氣湍流通道時的特性 5 4 渦旋光束斜程傳輸時軌道角動量的穩定性研究 5 4 1 渦旋光束的光強分佈對比 5 4 2 渦旋光束的各諧波分量對比 參考文獻 第6章 自適應光學校正技術 6 1 引言 6 2 自適應光學基本原理 6 2 1 自適應光學校正系統 6 2 2 夏克-哈特曼演算法 6 2 3 相位恢復演算法 6 2 4 隨機并行梯度下降演算法 6 2 5 相位差演算法 6 3 OAM光束通過大氣湍流后的波前校正 6 3 1 相位恢復演算法 6 3 2 隨機并行梯度下降演算法 6 3 3 相位差演算法 6 4 實驗研究 6 4 1 相位恢復演算法 6 4 2 隨機并行梯度下降演算法 6 4 3 相位差演算法 參考文獻 第7章 大氣湍流下軌道角動量復用系統串擾分析 7 1 引言 7 2 軌道角動量光束在大氣湍流中的傳輸理論 7 2 1 多相位屏傳輸法 7 2 2 隨機相位屏的產生 7 2 3 大氣湍流下軌道角動量復用光束串擾的產生 7 3 大氣湍流中軌道角動量復用光束光強相位分析 7 3 1 軌道角動量復用光束的形成 7 3 2 不同傳輸條件下的光強和相位影響 7 4 大氣湍流下軌道角動量復用光束螺旋譜特性 7 4 1 軌道角動量復用光束螺旋譜理論 7 4 2 不同傳輸條件下的螺旋譜分析 7 5 大氣湍流下軌道角動量復用光束誤碼率分析 7 5 1 軌道角動量復用光束誤碼率理論 7 5 2 不同傳輸條件下的誤碼率分析 7 6 大氣湍流對軌道角動量復用光束影響的實驗 7 6 1 實驗原理 7 6 2 實驗結果分析 參考文獻 第8章 渦旋光束疊加態的特性 8 1 引言 8 2 光柵法製備渦旋光束疊加態 8 2 1 理論分析 8 2 2 光柵疊加 8 3 相位法疊加製備雙OAM光 8 3 1 理論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