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物技術 蔣立希 9787030756312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科學
NT$508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6*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植物生物技術
ISBN:9787030756312
出版社:科學
著編譯者:蔣立希
頁數:352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86510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植物生物技術」是目前大多數農業院校或綜合性大學涉農類、生命科學類專業列入本科生或研究生培養方案的一門重要課程。本教材系統地介紹了植物生物技術的發展歷史、前沿技術及未來發展方向,重點介紹了植物細胞生物技術、植物組織培養技術、植物基因的表達與基因編碼產物的檢測技術、植物基因的克隆與DNA重組技術、植物基因編輯技術、分子標記輔助選擇育種等內容。 本教材的主體讀者群是大學本科二三年級的學生,此外,也可作為植物科學、作物育種等領域研究人員的參考書。本教材旨在讓讀者把握植物生物技術的經典內容與前沿技術,並能夠把有關技術應用到植物科學、植物育種等領域的研究工作中去。

作者簡介

蔣立希 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國際油菜發展諮詢委員會(GCIRC)成員、國際芸薹屬基因組項目(MBGP)指導委員會成員,學術刊物Theoretica and Applied Genetics(TAG)、Gene等編委。1986年7月本科畢業於浙江農業大學,1996∼2001年先後獲得德國哥廷根大學碩士、博士學位,2001∼2005年先後在新加坡國立大學農業分子生物研究院(IMA)、分子與細胞生物研究院(IMCB)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擔任研究員,2005年8月後任浙江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2015年1月晉陞「求是特聘」教授。主要從事芸薹屬油料作物基因資源發掘、種質創新、分子生物技術、基因組測序等研究工作,負責本書第1章「植物生物技術概論」內容的撰寫,並設計了全書各章節內容,對全書文字與圖表進行了修改與潤色。

目錄


前言
第1章 植物生物技術概論
1 1 生物技術的前期基礎
1 1 1 蛋白質的發現
1 1 2 經典遺傳學
1 1 3 噬菌體的發現
1 1 4 輻射引起的染色體變異
1 2 現代生物技術發展
1 2 1 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的提出
1 2 2 Sanger和蛋白質、DNA的測序
1 2 3 限制性內切?的發現與應用
1 2 4 Taq聚合?和聚合?鏈反應(PCR)
1 2 5 miRNA的發現及其意義
1 2 6 基因組組裝和基因組圖譜的繪製
1 3 植物生物技術與作物育種
1 3 1 植物組織培養
1 3 2 植物誘變育種與TILLING技術
1 3 3 植物體細胞融合技術
1 3 4 植物基因組的多倍化與雙單倍體(DH)技術
1 4 轉基因、基因編輯和植物的遺傳轉化
1 4 1 GMO和轉基因農產品的生產
1 4 2 基因編輯技術的發現與應用
1 4 3 植物的遺傳轉化技術
1 5 合成生物技術的發展
1 5 1 合成生物技術的發展軌跡
1 5 2 合成生物技術的類別
1 5 3 合成生物技術的應用
1 5 4 合成生物技術帶來的安全和倫理問題
1 5 5 我國生命科學界對合成生物技術的基本態度
1 6 參考文獻
第2章 植物細胞生物技術
2 1 植物細胞生物技術的細胞學基礎
2 1 1 植物細胞壁與胞間連絲
2 1 2 葉綠體與線粒體
2 1 3 液泡和細胞質
2 1 4 細胞核、核膜與核孔
2 1 5 內質網與膜系統
2 1 6 細胞骨架
2 1 7 植物細胞的生長、分化與衰老
2 1 8 植物的發育與生長周期
2 1 9 植物的生殖生長
2 2 植物細胞的顯微成像技術
2 2 1 普通光學顯微鏡技術
2 2 2 體視顯微鏡技術
2 2 3 透射電子顯微鏡技術
2 2 4 掃描電子顯微鏡技術
2 2 5 激光掃描共聚焦顯微鏡技術
2 3 標記技術在顯微成像中的應用
2 3 1 熒光原位雜交技術
2 3 2 報告基因在顯微成像中的作用
2 3 3 雙分子熒光互補法研究蛋白質互作
2 3 4 細胞器的細胞學水平定位體系
2 4 單細胞測序技術
2 4 1 單細胞測序技術平台
2 4 2 植物scRNA-seq技術的發展
2 4 3 植物根部scRNA-seq的分析
2 4 4 植物地上部scRNA-seq的分析
2 4 5 植物單細胞測序的困難和挑戰
2 5 參考文獻
第3章 植物組織培養
3 1 植物離體培養的培養基
3 1 1 培養基的基本成分及其作用
3 1 2 培養基配製
3 1 3 培養基滅菌
3 2 植物組織器官培養
3 2 1 愈傷組織誘導培養
3 2 2 胚胎培養
3 2 3 外植體離體再生途徑
3 3 植物單倍體培養
3 3 1 單倍體來源
3 3 2 單倍體培養的意義
3 3 3 小孢子和花藥培養
3 4 植物原生質體培養及體細胞雜交
3 4 1 原生質體研究的發展及應用
3 4 2 原生質體分離和純化
3 4 3 原生質體培養及植株再生
3 4 4 原生質體融合與遺傳育種
3 4 5 植物原生質體融合方法與融合方式
3 4 6 體細胞雜種的篩選與鑒定
3 4 7 體細胞雜種的遺傳分析
3 4 8 植物原生質體融合與遺傳改良
3 5 植物脫毒苗培養
3 5 1 植物脫毒的基本原理
3 5 2 植物脫毒的技術規程
3 5 3 影響脫毒效果的因素
3 5 4 操作實例
3 5 5 植物病毒鑒定與檢測技術
3 6 植物體細胞無性系變異及應用
3 6 1 體細胞無性系變異的來源
3 6 2 體細胞無性系變異表現及其遺傳學基礎
3 6 3 體細胞無性系變異的檢測
3 7 參考文獻
第4章 植物基因的表達與基因編碼產物
4 1 基因組、基因及分子生物技術的中心法則
4 1 1 植物基因組簡介
4 1 2 基因組DNA的結構與組成
4 1 3 DNA的調節元件和轉錄
4 1 4 RNA的種類與加工
4 1 5 蛋白質的翻譯、譯后加工和定位
4 1 6 基因組的表觀遺傳修飾
4 2 DNA層面的檢測技術
4 2 1 全基因組測序技術
4 2 2 蛋白質-DNA相互作用檢測手段
4 2 3 染色體構象捕獲技術
4 3 RNA水平基因表達的檢測
4 3 1 RNA印跡(Northern blot)
4 3 2 RT-PCR與RT-qPCR
4 3 3 報告基因的表達
4 3 4 RNA原位雜交
4 4 蛋白質水平的檢測技術
4 4 1 蛋白質免疫印跡(Western blot)
4 4 2 免疫金標記和免疫組織化學
4 4 3 蛋白質定位的動態觀察
4 5 基因組表觀遺傳修飾的檢測
4 5 1 全基因組5mC/6mA DNA甲基化的檢測手段
4 5 2 組蛋白修飾的檢測手段
4 5 3 染色質可及性檢測技術
4 6 轉錄組、翻譯組、蛋白質組、代謝組的高通量檢測
4 6 1 轉錄組的高通量檢測技術
4 6 2 翻譯組的高通量檢測技術
4 6 3 蛋白質組的高通量檢測技術
4 6 4 代謝組的高通量檢測技術
4 7 參考文獻
第5章 植物基因的克隆與DNA重組技術
5 1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