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9*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從詹姆遜、拉克勞到齊澤克 ISBN:9787522725314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 著編譯者:郭哢哢著 頁數:198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85922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圍繞意識形態如何被認識(認識論層面)、意識形態如何運作(功能論層面)以及如何走出意識形態(意識形態批判)這三大問題,從「無意識」(「政治無意識」「霸權無意識」和「幻象無意識」)、「主體」(「零散化」「鏈接」和「符號化」)和「差異性」(「總體性」「異質性」和「特殊性」)三大核心範疇來把握詹姆遜、拉克勞和齊澤克的意識形態理論,通過比較研究為分析當代資本主義社會的意識形態提供了新的視角。作者簡介 郭??,男,蒙古族,1986年生,河南鎮平人,中共黨員。2012年、2015年分別畢業於河南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專業,獲法學碩士、博士學位。現為河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導師。 近年來在《教學與研究》《思想教育研究》《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等刊物發表論文30餘篇。參与撰寫《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十卷本之第八卷),參与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主持省部級項目2項,獲省級教學獎二等獎1次、三等獎1次。目錄 緒論一 后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論的概念內涵 二 后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論生成的時代背景與理論基礎 三 后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論研究現狀 四 后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論研究意義和主要內容 第一章 無意識:后馬克思主義對意識形態的特徵分析 第一節 政治無意識:意識形態的文化歷史特徵 一 文本與歷史中的意識形態分析:政治無意識的分析性前提 二 意識形態闡釋學:凸顯政治無意識的分析方法 三 意識形態與烏托邦的辯證法:無意識的雙重闡釋學中的解放力量 第二節 霸權無意識:意識形態的話語特徵 一 新社會運動與身份政治:意識形態無意識的背景 二 階級意識的消解:作為能指的無意識意識形態 三 從能指的邏輯到政治的邏輯:話語分析中的霸權無意識 第三節 幻象無意識:意識形態的精神分析特徵 一 夢的闡釋學:無意識的形式分析 二 商品:作為無意識的誤認邏輯 三 商品拜物教:無意識的意識形態 四 犬儒主義的意識形態幻象 小結:無意識的三 重特徵 第二章 主體:后馬克思主義對意識形態的功能分析 第一節 後現代文化中的零散化主體:詹姆遜的主體理論 一 文化與經濟的雙向滲透:晚期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邏輯 二 主體零散化的路徑和機制:文化意識形態的功能 三 批評距離的消失:主體之於意識形態的認知困境 第二節 意識形態霸權中的鏈接主體:拉克勞的主體理論 一 對三種傳統的主體概念的批判:拉克勞主體理論的分析前提 二 意識形態話語對主體身份的建構及其鏈接機制 三 意識形態霸權:主體身份的支撐物 第三節 意識形態幻象中的「縫合」主體:齊澤克的主體理論 一 實在界的應答:分裂的主體與意識形態的生成 二 主體能指的建構:意識形態幻象對主體的崇高縫合 三 主體的認同與信仰:幻象意識形態的輔助支撐與內化邏輯 小結:主體的三種樣態 第三章 差異性邏輯:后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批判 第一節 文化意識形態抵抗空間的重建:詹姆遜意識形態批判的差異政治學 一 總體性視域下的資本主義差異性分析:差異性的意識形態批判方法 二 從認知測繪到未來考古學:差異性的意識形態批判的總體策略 三 全球化批判與第三 世界文化實踐:差異性意識形態批判的現實路徑 第二節 霸權意識形態抵抗中的異質性與多元民主想象:拉克勞意識形態批判的差異政治學 一 社會對抗與錯位關係中的差異性:霸權意識形態的內在邏輯 二 從差異性到異質性:霸權意識形態的批判策略 三 差異性與多元民主:霸權意識形態批判的現實路徑 第三節 幻象意識形態穿越中的徵兆闡釋與實在界行動:齊澤克意識形態批判的差異政治學 一 特殊性與普遍性的辯證法:齊澤克差異性意識形態批判的方法論 二 從徵兆闡釋到穿越幻象:齊澤克差異性意識形態批判的基本程序 三 不可能性的差異性與實在界行動:齊澤克差異性意識形態批判的現實策略 小結:差異性意識形態批判的三種路徑 結論 后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論的總體特徵與當代審視 一 后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論的總體特徵 二 后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論的當代審視 參考文獻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