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代文學經典必讀.2022短篇小說卷 吳義勤 9787550052192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百花洲文藝
NT$331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10*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中國當代文學經典必讀.2022短篇小說卷
ISBN:9787550052192
出版社:百花洲文藝
著編譯者:吳義勤
頁數:403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85041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中國當代文學經典必讀 2022短篇小說卷》選取了2022年優秀短篇小說二十餘篇,包括葉兆言、韓東、周大新、艾偉、王方晨等作家作品,代表了中國當代短篇小說創作的較高水平。以專業的眼光嚴格遴選年度值得閱讀的短篇小說,每篇附有專業的、精彩的評論。

作者簡介
吳義勤,1966年生,江蘇海安人,文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國作協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兼任中國小說學會會長。

目錄

目錄

葉兆言 灰色絲絨大衣/1
韓 東 同 情/13
劉慶邦 梧桐風/21
艾 偉 幸福旅社/37
東 西 飛來飛去/58
陳世旭 小單剃頭鋪/72
周大新 雲兮,雲兮/87
徐則臣 瓦爾帕萊索/101
魯 敏 鑲金烏雲/111
弋 舟 瀑布守門人/130
盛可以 女 貓/145
南 翔 我們的三月/158
海 飛 蝌 蚪/174
吳 君 光明招待所/197
李宏偉 雲彩剪輯師/211
湯成難 藍色冰河/221
朱山坡 閃電擊中了自由女神/234
周瑄璞 公司有規定/258
付秀瑩 紙 船/270
勞 馬 烏龍島/281
王方晨 八大人起/291
房 偉 愛情買賣/312
陸穎墨 竹樓海/335
張魯鐳 浣花溪記/351
邢慶傑 太行往事/372
海勒根那(蒙古族) 呼倫貝爾牧歌/388

精彩書摘
《中國當代文學經典必讀 2022短篇小說卷》:
戰役接近尾聲,雲龍所在的服務團被日軍的一場突襲沖散了。事前大家曾有過約定,遇到特殊情況,與隊伍失去了聯繫,各自分散了,就要想方設法趕往遵義。戰地服務團是在遷移途中成立的,他們出發時,學校還沒到達目的地遵義。現在學校不僅已到了遵義,而且早就安頓下來,正式開始複課。分散逃跑的過程中,雲龍非常慌亂,這可是從未遇到過的狀況,自小他就是一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少爺,上了大學,雖然也經歷了一些鍛煉,畢竟過的是集體生活,有學校管吃管喝,如今真要讓他獨自面對,真不知道應該怎麼辦。
去國統區的道路封鎖了,學校所在地遵義遙不可及。雲龍這樣的學生娃子,混在逃難的人群中很顯眼,一下子就被日本人識別出來。他怎麼看都不像個當兵的,也不太像普通老百姓,日本兵把他抓住了,扣也不是,放也不是,最後便交給偽軍,由偽軍看管,與其他戰俘一起,押送到漢口進行甄別。
這時候,汪精衛的南京政府正式宣告成立,擁護汪的和平救國大標語,刷得到處都是。雲龍在收容所關了一陣,也就被釋放了。收容所吃的是難以下嚥的豬狗食,好歹還有人管飯,流落漢口街頭,就是真的餓肚子。雲龍充分品嘗到了走投無路的滋味,他身上有一張類似良民證的身份證明,憑著這張紙條子並沒人肯管他飯吃。按照雲龍的心思,應該想辦法去遵義,去學校與老師和同學會合。不過光是設想沒有用,身無分文的雲龍寸步難行,給南京的家裡寫信,讓家裡給他寄錢,但遠水救不了近火。
當時的漢口與首都南京一樣,屬?民國八個特別市之一,戰前也曾經很繁華,經過三年抗戰洗禮,滿眼破敗跡象。昔日老字號店鋪有的倒閉,有的易主。雲龍在一家日本人開的舊貨鋪前遊蕩,神使鬼差,他也不明白怎麼就流落到了這條街上,沿街好幾家店面,都是日本僑民的商鋪,店主竟然還會說中國話。雲龍注意到了那件灰色絲絨大衣,掛在店鋪門口鐵絲上,各式各樣衣服很多,有新有舊,他的目光卻盯在了這件大衣上不肯離開。
這件灰色絲絨大衣,與南京太平路玻璃櫥窗裡雲裳看中的那件幾乎一模一樣,起碼雲龍這麼認為。此時此刻乍暖還寒,這件大衣勾起了濃郁的思鄉之情。轉眼間,離家已經兩年多,雲龍無限懷念在家的日子,懷念自己的妹妹雲裳。他甚至產生一種錯覺,感覺雲裳這時候正和他站在一起,她就站在他身邊,他們正一起欣賞眼前的這件灰色絲絨大衣。店主有兩個女兒,小的七八歲,大的十一二歲,雲龍覺得這兩個女孩都像自己的妹妹,都仿佛雲裳小時候的樣子。
急中可以生智,從一張被遺棄街頭的舊報紙上,雲龍讀到荊陵先生正在連載的小說。這個叫荊陵的小說家是安徽銅陵人,常居漢口,是雲龍父親的學生,本來正經八百學法律,不知道怎麼就寫起小說來,舊派的言情小說,還挺有讀者。既然走投無路,雲龍便去報社打聽荊陵先生住址,報社的人先是拒絕,後來看雲龍也不像壞人,便告訴他荊先生每天下午一時,會準時到報社來送稿子,你若是真想見他,可以在那個時間過來。
結果真見到了留著長長山羊鬍子的荊陵先生,一看是老師的兒子,又是張口向自己借錢,荊陵先生抹了抹鬍子,很有點為難,借也不是,不借也不是。眼見著師弟陷入困境之中,不幫忙說不過去。這位荊陵先生是明白人,雲龍父親在法律界大名鼎鼎,南京律師公會的幾任主席,據傳即將到汪偽政權司法部任職,自己現在寫通俗小說,不再吃法律這碗飯,但是也得罪不起。畢竟雲龍登門求救過,陷入了困境的師弟在漢口有個三長兩短,他將難辭其咎。
借到錢的雲龍立刻趕往日僑商店,將看中的灰色絲絨大衣買下來。然後買了一張去南京的船票,因為買了大衣,身上盤纏只能再買張大統鋪票,連吃飯錢都不夠了。天氣突然又開始降溫,降得很厲害,一路上,雲龍又餓又冷,靠在經過的碼頭買點最便宜的紅薯填飽肚子。他冷得吃不消,索性將那件女式的絲絨大衣穿在身上,稍稍小了一些,穿著有點繃緊,防寒效果挺不錯。

前言/序言
當今時代,對經典的追懷和崇拜正在演變為一種象徵性的精神行為,人們幻想著通過對經典的回憶與撫摸來抵抗日益世俗和商業化的物質潮流。在這一過程中,一方面,經典作為人類文學史和文明史的基石與本源,其價值得到了充分的認同與闡揚;另一方面,經典的神聖化與神秘化又構成了對於當下文學不自覺的遮蔽和否定。可以說,如何面對和正確理解”經典”,正是當代中國文學必須正視的一個問題。
什麼是經典呢?就人類的文學史而言,”經典”似乎是一個約定俗成的概念,它是人類歷史上那些傑出、偉大、震撼人心的文學作品的指稱。但是,經典又是無法科學檢驗的主觀性、相對性概念。經典並不是十全十美、所有人都認同的作品的代名詞。人類文學史上其實根本就不存在十全十美、所有人都喜歡、沒有缺點的所謂”經典”。那些把”經典”神聖化、神秘化、絕對化、烏托邦化的做法,其實只是拒絕當下文學的一種藉口。通常意義上,經典常常是後代”追認”的,它意味著後人對前代文學作品的一種評價。經典的標準也不是僵化、固定的,政治、思想、文化、歷史、藝術、美學等因素都可能在某種特殊的歷史條件下成為命名”經典”的原因或標準。但是,”經典”的這種產生方式又極容易讓人形成一種錯覺 即”經典”仿佛總是過去時、歷時態的,它好像與當代沒有什麼關係,當代人不能代替後人命名當代”經典”,當代人所能做的就是對過去”經典”的緬懷和回憶。這種錯覺的一個直接後果就是在”經典”問題上的厚古薄今,似乎沒有人敢於理直氣壯地對當代文學作品進行”經典”的命名,甚至還有人認為當代人連寫當代史的權利都沒有。
然而,後人的命名就比同代人更可信嗎?我當然相信時間的力量,相信時間會把許多污垢和灰塵蕩滌乾淨,相信時間會讓我們更清楚地看清模糊的、被掩蓋的真相,但我懷疑,時間同時也會使文學的現場感和鮮活性受到磨損與侵蝕,甚至時間本身也難逃意識形態的污染。我不相信後人對我們身處時代”考古”式的闡釋會比我們親歷的”經驗”更可靠,也不相信,後人對我們身處時代文學的理解會比我們親歷者更準確。我覺得,一部被後代命名為”經典”的作品,在它所處的時代也一定會是被認可為”經典”的作品,我不相信,在當代默默無聞的作品在後代會被”考古”挖掘為”經典”。也許有人會舉張愛玲、錢鍾書、沈從文的例子,但我要說的是,他們的文學價值在他們生活的時代就早已被認可了,只不過新中國成立後很長時間由於意識形態的原因我們的文學史不允許談及他們罷了。
這裡其實就涉及了我們編選這套書的目的。我認為,文學的經典化過程,既是一個歷史化的過程,又更是一個當代化的過程。文學的經典化時時刻刻都在進行著,它需要當代人的積極參與和實踐。文學的經典不是由某一個”權威”命名的,而是由一個時代所有的閱讀者共同命名的,可以說,每一個閱讀者都是一個命名者,他都有命名的”權力”。而作為一個文學研究者或一個文學出版者,參與當代文學的進程,參與當代文學經典的篩選、淘洗和確立過程,正是一種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事實上,正是出於這種對”經典”的認識,我才決定策劃和出版這套書的,我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真實同步地再現21世紀中國文學”經典化”的進程,充分展現21世紀中國文學的業績,並真正把”經典”由”過去時”還原為”現在進行時”,切實地為21世紀中國文學的”經典化”作出自己的貢獻。與時下各種版本的”小說選”或”小說排行榜”不同,我們不羞羞答答地使用”最佳小說”之類的字眼,而是直截了當、理直氣壯地使用了”經典”這個範疇。我覺得,我們每一個作家都首先應該有追求”經典”、成為”經典”的勇氣。我承認,我們的選擇標準難免個人化、主觀化的局限,也不認為我們所選擇的”經典”就是十全十美的,更不幻想我們的審美判斷和”經典”命名會得到所有人的認同,而由於閱讀視野和版面等方面的原因,”遺珠之憾”更是不可避免,但我們至少可以無愧地說,我們對美和藝術是虔誠的,我們是忠實於我們對藝術和美的感覺與判斷的,我們對”經典”的擇取是把審美和藝術放在第一位的。說到底,”經典”是主觀的,”經典”的確立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經典”的價值是逐步呈現的,對於一部經典作品來說,它的當代認可、當代評價是不可或缺的。儘管這種認可和評價也許有偏頗,但是沒有這種認可和評價,它就無法從浩如煙海的文本世界中突圍而出,它就會永久地被埋沒。從這個意義上說,在當代任何一部能夠被閱讀、談論的文本都是幸運的,這是它變成”經典”的必要洗禮和必然路徑,本套書所提供的同樣是這種路徑,我們所選的作品就是我們所認可的”經典”,它們完全可以毫無愧色地進入”經典”的殿堂,接受當代人或者後來者的批評或朝拜。
感謝百花洲文藝出版社對我的經典觀的認同以及對於這套書的大力支持,感謝讓這個文學工程可以在百花洲文藝出版社這個平臺美麗綻放。我們的編選仍將堅持個人的純文學標準,而為了更好地闡析我們的”經典觀”,我們每本書將由青年學者對每一篇入選小說進行精短點評,希望此舉能有助於讀者朋友對本叢書的閱讀。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