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關係-2014-2018 胡令遠 臧志軍 川島真 9787208184961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上海人民
NT$941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10*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中日關係-2014-2018
ISBN:9787208184961
出版社:上海人民
著編譯者:胡令遠 臧志軍 川島真
叢書名:冷戰後的日本與中日關係研究叢書
頁數:500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85104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是2014年—2018年復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發布的《中日關係戰略報告書》五年合集。每年度的報告書由中日兩國學者共同研究並撰寫,以報告書為媒介打造中日兩國學者、智庫長期合作交流的機制化平台,既注重建言獻策的政策性效果,也注重從中長期、戰略性視角考察研究對象,其間注意國際體系、國際關係理論變遷變化的觀照,體現出大學智庫的研究特色。年度報告書已形成系列化,即由點到面形成變化軌跡,將為後人留下考察史實與認識之間的張力與規律提供方便與空間。

作者簡介
胡令遠,復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復旦大學—日本愛知大學聯合培養博士,曾任日本東京大學外國人研究員、京都大學客座教授、香港大學客座教授,兼任中華日本學會副會長、中國日本史學會副會長、上海市日本學會會長、中華日本學研究學會(香港)副會長、上海市國際關係學會理事。主要研究方向為當代中日關係、文化•文明與國際政治。臧志軍,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法學博士,博士生導師,復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曾在日本愛知大學、中央大學、關西大學、日本國際問題研究所、亞洲經濟研究所等機構從事講學或研究工作。著有《政府政治》《社會變革與文化改造》等。川島真,日本東京大學綜合文化研究科國際社會科學專業教授。從事中國外交史、東亞地區當代國際關係研究。專著《中國近代外交的形成》獲「三得利學藝獎」。此外,還有《通向近代國家的探索1894—1925》(2010)、《21世紀的中國》(2016)、《中國前沿》(2017)等專著,以及《現代日中關係》(2017)等合著。

目錄

目錄
代序 中日關係四十年——訪徐敦信 /001
前言 /015
中日關係:2014——多層面和中長期戰略的視角
一、總論 /021
二、專題研究 /033
專題一:政治與外交
戰略互惠還是戰略抗衡——日本對華政策的轉型與特點 /033
專題二:經濟與貿易
轉型期的日本經濟及其對中日政經關係的影響 /043
專題三:日本社會
從社會思潮的流變看日本社會政治傾向的演變 /061
專題四:大眾傳媒
日本媒體報道的態勢(右傾化)與中日關係的走向 /068
中日關係:2015
一、引言 /081
二、總論 /083
三、專題研究 /094
專題一:政治與外交
中日關係:內政與外交 /094
專題二:安全保障
理念與現實:從「專守防衛」到「新安保法 案」 /101
專題三:海洋戰略
中日關係的深水區:海上爭端及其趨勢 /109
專題四:經濟與貿易
機遇與挑戰:中日經濟關係的新內涵 /115
專題五:歷史與現實
戰後70年節點上的「歷史問題」 /127
專題六:日本社會
日本2015:老問題與新思潮 /138
四、建言與獻策 /145
中日關係:2016——低位徘徊與嬗變
一、引言 /149
二、總論 /152
三、專題研究 /168
專題一:日本社會
日本社會的變化對中日關係的影響 /168
專題二:歷史與現實
2016:日本處理「歷史問題」的舉措 /176
專題三:安全保障
日本軍事發展動向與中日關係 /187
專題四:海洋戰略
中日海洋問題的新態勢 /194
專題五:日台關係
「日台新時代」的虛與實 /202
專題六:經濟與貿易(之一)
推進中日經貿合作的新機遇 /209
專題七:經濟與貿易(之二)
區域經濟競合中的中日關係 /219
中日關係:2017——戰略對峙中的轉機
一、引言 /227
二、總論 /230
三、專題研究 /250
專題一:政治與外交
2017:涉險過關的安倍政權 /250
專題二:日本社會
2017:日本社會的變化與中日關係的改善 /258
專題三:安全保障
2017年日本軍事發展動向及其特點 /267
專題四:海洋戰略
中日海上安全形勢:挑戰與合作 /273
專題五:「一帶一路」倡議
「一帶一路」倡議與中日關係 /280
專題六:經濟與貿易(之一)
2017年中日經貿合作的變化與趨勢 /287
專題七:經濟與貿易(之二)
2017:「通商4 0時代」的日本 /295
專題八:「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人類命運共同體」與日本對華認知的重啟 /302
中日關係:2018——回歸常軌 蹀躞前行
一、引言 /311
二、總論 /315
三、專題研究 /343
專題一:政治與外交
日本政治外交:穩·緩·變 /343
專題二:日本社會
平成時代的終焉與中日關係的好轉 /351
專題三:安全保障
新版《防衛計劃大綱》評析 /361
專題四:海洋戰略
戰略克制與模糊策略 /369
專題五:經濟與貿易(之一)
經貿關係:重新起航 /376
專題六:經濟與貿易(之二)
2018:日本自由貿易戰略的躍進之年 /383
專題七:經濟與貿易(之三)
「中日第三方市場合作」的光與影 /392
附錄:中日關係大事記(2014—2018年) /401
後記 /499

前言/序言
前言
伴隨著冷戰的結束,世界格局發生了重大調整和變化,中日關係也進入多事之秋。特別是隨著兩國綜合國力的逆轉,在戰略調適期的肇始階段,既有及新產生的結構性矛盾集中爆發,21世紀10年代初兩國關係跌入戰後以來最低谷。
如若中日兩國戰略對峙的態勢長期持續下去,作為一水之隔的世界一大一強的鄰國,不僅彼此要耗費大量戰略資源,成為國家難以承受之重,而且對地區乃至世界來說,也絕非福音。在兩國關係的至暗時期,雙方的有識之士殫精竭慮,致力於尋求擺脫困境的良方。政治學者、曾獲孫平化著作獎、時任復旦大學副校長的林尚立教授希望能拿出「復旦方案」。具體做法是打造機制化中日兩國專家學者交流平台,以共同撰寫年度《中日關係戰略報告書》方式,在深入探討交流、切脈問診的基礎上,拿出切實的建言獻策方案,為兩國關係的根本好轉貢獻政治智慧。
由此,經2014年嘗試之後,自翌年始,由中日兩國一線學者共同撰寫的年度《中日關係戰略報告書》次第展開。在中日關係的困難時期,這一合作方式本身即逐漸引起雙方社會廣泛注意。同時,為處於「現在進行時」的中日關係所做的及時、集中解讀及其應有的方向性,做出了獨特貢獻。
今天,2014—2018年五個年度的《中日關係戰略報告書》結集出版,對於深切認識五年間發生巨大變化的中日關係,必將有所裨益。在報告書撰寫過程中,事涉重要問題時,無論是兩國學者間的激烈交鋒,還是具有高度共識,基本上均為兩國學界代表性或主流觀點。譬如,關於引發近年中日關係惡化的起因,中方學者認為日本政府的「購島」事件不能辭其咎;日方學者則持肇始於2008年中國公務船巡航釣魚島之觀點。關於中日關係改善的時間節點與原因,日方學者認為始於2014年安倍首相來中國出席APEC、並實現與習近平主席的會晤;中方學者則認為,遲至2017年安倍首相才真正意識到中日關係必須進行調整並付之於行動。在改善的原因方面,日方學者強調中美關係惡化是重要催化劑;中方學者則認為在中美貿易摩擦之前,安倍首相就已經出於日本政治外交的需求而開始主動調整中日關係。
不言而喻,激烈的交鋒,目的在於增進相互了解與理解,並在此基礎上最大限度取得共識。在共同撰寫《中日關係戰略報告書》的數年中,中日雙方學者逐漸形成一個重要共識:即直面日益崛起的近鄰中國,雖然日本在經貿領域總體上視之為機遇,但在安全保障特別是作為海洋國家的海上通道安全方面,卻產生了嚴重的戰略性疑慮和擔憂;而中國宣示和踐行的和平發展理念,對日本來說,還需要更長的時間來印證。從近年中日關係發展變化的實態來看,這一戰略疑慮,正逐步衍化成在戰略上與中國相拮抗的日本的國策,並有進一步加重的趨勢。中日關係的改善能否行穩致遠,與此緊密相關。如何化解日本的戰略疑慮、防止其最終成為「自我實現」的目標。就需要中日兩國共同探求新的歷史條件下a兩國新的戰略平衡點何在?兩國根本利益的最大公約數何在?在持續深入的交流和共
a 大致以冷戰結束為分際,中經過渡期,至2010年中國GDP反超日本為節點。基本特徵為中國綜合國力快速增強,這一變數引發並逐步加重近鄰日本對中國的戰略疑慮,中日漸次形成戰略博弈態勢。同時,美國也逐漸將中國作為真正的戰略對手應對。從而,東亞進入與冷戰時期不同的新的地緣政治格局時期。同探索過程中,不斷積累共識,冀以趨利避害,平穩度過戰略失衡期,謀求新的歷史條件下中日關係的長足發展。
不言而喻,兩國機制化的智庫交流,應為探索和積累以上共識的主要平台之一。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復旦大學以共同撰寫年度《中日關係戰略報告書》方式,打造機制化中日雙方專家學者交流平台與網路的做法,無疑是有益的嘗試。作為階段性成果,其所貢獻的這本合集,允為早期收穫。各年度報告書主要採取中方學者撰寫總論與專題,日方學者進行點評的方式,以便於碰撞與交流,收到良好效果。今後,如何進一步深化這一合作,以期發揮更好的作用,為中日關係的行穩致遠做出應有貢獻,成為中日雙方學者正在思考的重要課題。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吳心伯教授,對各年度《中日關係戰略報告書》的撰寫、發布以及結集出版等,給予悉心指導和大力支持;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院長蘇長和教授,對本書的出版惠于指導並玉成其事;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張艷茹副研究員悉心整理的《中日關係大事記(2014—2018年)》,可與報告書相觀照;上海人民出版社對本書出版給予大力支持。於此,特表由衷謝忱!
除個別技術性調整外,本書基本上依照各年度《中日關係戰略報告書》原貌進行結集。限於水平,錯舛之處在所難免,敬祈方家批評指正。
復旦大學《中日關係戰略報告書》課題組
(胡令遠執筆)
2019年5月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