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9*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歷史終結論」的終結 ISBN:9787522724881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 著編譯者:劉明明著 頁數:229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85920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歷史終結論」預設了西方的自由民主是整個人類社會的典型和燈塔,駁斥「歷史終結論」就是在捍衛人類文明的多樣性,也是在捍衛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更是在捍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正當性。本書從兩個維度駁斥「歷史終結論」:一是國外左翼的視角,二是中國道路的視角。左翼學者對馬克思主義時代價值的捍衛表明,馬克思主義沒有過時;對資本主義制度的犀利批判表明,資本主義制度的弊端重重,不可能是歷史的終結。如果說國外左翼側重於對「歷史終結論」的理論批判,那麼中國道路則側重於實踐批判。中國道路或中國模式的成功表明,西方自由民主不是世界各國走向繁榮富強和實現現代化的唯一方案,這是對「歷史終結論」直接而有力的終結。作者簡介 劉明明(1986—),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入選南開大學百名青年學科帶頭人培養計劃。主要研究方向為當代資本主義研究、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當代問題等。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後期資助項目和天津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等數項,在《馬克思主義研究》《教學與研究》《科學社會主義》和《社會主義研究》等刊物上發表論文數十篇。目錄 導言第一章 馬克思主義沒有過時:國外左翼學者的辯護 第一節 金融危機:馬克思主義仍然在場的確證 一 馬克思話語的復興 二 2008年的金融危機仍然沒有超出馬克思主義的解釋範疇 三 駁斥「過時論」:19世紀的理論無法指導21世紀的實踐 四 21世紀仍然是馬克思主義的世紀 第二節 金融危機以來國外左翼學者對市場經濟的新認識 一 2008年金融危機是對自由放任市場的重創 二 國家與市場之間關係的新認識 三 自由放任的市場侵蝕真正的民主 四 市場經濟與社會制度屬性的關係 五 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啟示 第三節 國外學者對馬恩「對立論」的反駁 一 亨利對「對立論」發展脈絡的梳理 二 馬克思與恩格斯在認識論問題上存在一致性 三 馬克思贊同恩格斯的自然辯證法 四 馬克思與恩格斯在人的主體性問題上是一致的 五 馬克思和恩格斯在革命策略上沒有根本的衝突 六 結論:馬克思與恩格斯之間不存在根本分歧 第四節 國外學者對馬克思與列寧學術思想關係的探討 一 馬克思-列寧思想關係命題提出的原因分析 二 「對立論」:馬克思與列寧的觀點存在對立 三 「差異論」:列寧沒有背叛馬克思 四 「一致論」:列寧和馬克思共同為蘇聯模式負責 五 結語:馬克思列寧主義是統一的理論體系 第二章 資本主義的系統性危機:國外左翼學者的五重批判 第一節 資本主義與經濟危機 一 左翼學者對經濟危機爆發原因的分析 二 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無法解開的結 三 經濟危機的根本解除在於生產方式的變革 第二節 資本主義與真正的民主不兼容 一 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受資本邏輯的支配 二 資本主義民主範圍狹窄 三 資本主義民主充當著資本主義制度的幫凶 四 社會主義民主優於資本主義民主 第三節 資本主義與社會不公 一 資本主義導致貧富差距懸殊 二 資本主義仍然沒有消除剝 三 資本主義框架內無力消除不公問題 四 社會主義從本質上是反不平等的 第四節 資本主義與生態問題 一 資本主義社會的生態環境破壞嚴重 二 資本主義制度下殘酷的市場競爭對生態的破壞 三 資本積累邏輯與生態保護是一對難以克服的矛盾 四 資本主義框架內無法進行生態修復 五 人與自然的和解:超越資本主義 第五節 資本主義與戰爭 一 資本主義辯護士:資本主義有利於遏制戰爭 二 資本主義的發家史:一部充斥殺戮和掠奪的野蠻史 三 國外左翼:戰爭內在於資本主義的運行邏輯之中 四 資本主義美國是當前全球不穩定的重要因素 五 人類社會消除戰爭的出路在於超越資本主義 第三章 回應「無可替代論」:國外左翼學者對未來社會的建構 第一節 馬克思對未來社會的構想仍值得期待 一 未來社會需要釐清與蘇聯模式的關係 二 另一個世界是可能的 第二 屆民主和市場相結合的方案:經濟民主的市場社會主義 一 新世紀以來市場社會主義發展的現實邏輯 二 新世紀「經濟民主」市場社會主義的理論邏輯 三 「經濟民主」市場社會主義與民主社會主義的比較 四 馬克思主義視域下的「經濟民主」市場社會主義分析 第三節 民主計劃社會主義:一種反市場的社會模式 一 民主計劃社會主義產生的歷史邏輯 二 民主計劃社會主義的理論內容概要 三 民主計劃社會主義與民主社會主義、市場社會主義辨析 四 民主計劃社會主義的借鑒意義與局限性 第四章 社會主義道路的希望:中國模式優於蘇聯模式 第一節 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外學者對蘇聯模式性質的認識 一 蘇聯模式是一種極權主義 二 蘇聯模式是一種國家資本主義 三 蘇聯模式具有社會主義的屬性 四 蘇聯模式是一種特殊的社會制度 五 辯證評價蘇聯模式 第二節 國外學者對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道路性質的認識 一 中國道路屬於市場社會主義 二 中國道路具有資本主義的性質 三 中國道路搖擺于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之間 四 中國道路是一種具有本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五 國外學者出現觀點分歧的原因分析 六 結語:中國道路是真正的社會主義 第三節 中蘇模式比較視角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 一 中國模式對蘇聯模式在基本經濟制度方面的超越 二 中國模式對蘇聯模式在政治方面的超越 中國模式對蘇聯模式在思想文化領域的超越 四 中國模式對蘇聯模式在生態文明上的超越 五 中國模式對蘇聯模式在對外關係上的超越 第五章 中國道路:「歷史終結論」難以逾越的制度高峰 第一節 國外左翼學者對中國道路的積極評價 一 國外學者對中國道路取得的巨大成就表示讚許 二 國外學者關於中國道路成功的原因分析 三 國外學者稱讚中國的社會主義道路代表著人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