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香清坐讀唐詩 楊蓉 9787510476679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新世界
NT$293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10*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焚香清坐讀唐詩
ISBN:9787510476679
出版社:新世界
著編譯者:楊蓉
頁數:259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84773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唐詩,是中國文學和古典美學的高峰,是中國人的精神故園。風骨遒勁、興象玲瓏,盛唐氣象鑄就了中華文化雄渾自信的底色,唐詩的意境滋養了中華兒女豐盈多思的靈魂。
沒有一種深情,在唐詩中找不到共鳴;
沒有一種人生,在唐詩中找不到書寫;
沒有一種思考,在唐詩中找不到迴響。
☆ 雙色古雅插圖讀本,一書說透唐詩真義。
☆作者在擷取歷代詩論菁華的基礎上注重闡發個體的閱讀心得,一掃陳言,自成一家之言。
☆ 按細分題材對唐詩加以分類解讀,便於讀者更好體會各類唐詩的風格、特點和獨有魅力,更快掌握讀詩的方法。
☆知識點豐富,思考深入而行文曉暢易懂,雅俗共賞,不設閱讀門檻。
☆ 圖文結合,語言乾淨清麗,插圖古雅優美,裝幀設計不俗。

內容簡介
《焚香清坐讀唐詩》精選唐詩88首,按照題材加以分類解讀,作者在精研歷代詩論的基礎上獨出機杼,不拘于前人成論,結合自身的生命體驗,講述真實細膩的閱讀心得,將詩中的靈光一現和種種難以言說的妙處娓娓道來。筆法深入淺出,格調雅俗共賞,引領我們領略唐詩中的萬千氣象和人生百味。

作者簡介
楊蓉,中國詩書畫研究會研究員,長期為中華書局旗下雜誌《月讀》”經典名篇”等欄目供稿,已出版《綻放在古詩詞裡的花》等作品。

目錄

書事篇
【登覽】
登幽州台歌 003
黃鶴樓 005
錢塘湖春行 007
石頭城 010
赤壁 012
【行旅】
野望 014
夜還東溪 017
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 021
次北固山下 024
回鄉偶書二首 027
晚次樂鄉縣 030
使還湘水 032
問梅 035
冬至 038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041
楓橋夜泊 046
暮春歸故山草堂 049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053
夜到漁家 056
夜泊秦淮 059
九子坡聞鷓鴣 061
早發 064
【邊塞】
使至塞上 066
觀獵 068
塞上吹笛 071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074
雁門太守行 077
【題寫】
題都城南莊 081
題張十一旅舍三詠(其一) 085
題李凝幽居 089
詠懷篇
【詠物】
詠瓢 093
辛夷塢 096
淥水曲 098
望嶽 100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102
見螢火 105
銜魚翠鳥 108
江雪 110
柳州二月榕葉落盡偶題 113
賣炭翁 115
齊安郡後池絕句 118
新秋 120
貧女 123
惜花 126

精彩書摘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
白居易在杭州任刺史期間總愛去西湖遊覽,此詩記錄的就是某次行程。詩的開篇很平靜,也平淡,毫不做作或賣弄,用”孤山寺” 與”賈亭” 直接點題”錢塘湖”; 用”水面初平” 點”春行”之”春”。”春行”之”行”,則在之後的鶯、燕、花、草中徐徐現出。尾聯以抒情結束。整詩平易而流暢。然越是平易、流暢的詩,讀起來就越易流於表面。讀此詩,若只著意在景上,就差了;若只著意在行上,也不完全;二者之外,應更著意作者且行且見中流露出的那份快樂閒適的心情及對生活的熱愛。
白居易在杭州時寫了很多類此快樂閒適的詩,如《杭州望春》《春題湖上》《西湖晚歸回望孤山寺贈諸客》等。他在杭州任上兩年,政績斐然,如疏浚古井以解決杭州人的飲水問題;如在西湖上修堤蓄水以利農田灌溉。一邊馭馬湖東行,一邊又不乏作為,白居易把工作和生活分得很開,且做得得心應手,遊刃有餘。一個杭州刺史,也不是很大的官,白居易焉能做得如此開心暢意?說來話長。四十四歲前,白居易仕途走得很順意。四十四歲時,因越職言事及其他一些原因,他被貶到了江州。貶官對他的打擊很沉重。離京時,他心情非常落寞,在給友人的詩中說:”秋日正蕭條,驅車出蓬蓽。回望青門道,目極心鬱鬱。”初到江州,他眼中所見也多似”樹木凋疏山雨後,人家低濕水煙中”這般的”鬱鬱”之景,所寫也多似”傷禽側翅驚弓箭,老婦低顏事舅姑”這般的”鬱鬱”之句。古代為官者少有不遭貶謫的,有的人一遇貶謫就哭哭啼啼、一蹶不振,好似全天下都欠了他一樣。白居易則不同,他初到江州時或許有些落寞與不適,但很快就做了自我調整,他在江州後來寫的一些詩,如《舟行》《湓浦早冬》《大林寺桃花》等,其中透露出來的順運及欣然接受當下一些不順意而去轉尋另一些適意的良好心態,就是這種調整的結果。
人這一生,總是在不斷打破自我與重塑自我中成長著。在貶謫中重塑價值觀的唐宋文人中,白居易與蘇軾最具代表性。如果說黃州對於蘇軾來說是人生的轉折,那麼江州對於白居易亦是人生的轉折;如果說黃州之後的蘇軾漸漸變得豁達起來,那麼江州之後的白居易則漸漸變得圓融起來。江州之後的白居易,變得越來越會活。比如這個外任的”杭州刺史”就是他感覺在朝中待得不順意自請而來的。比如他筆下的《題潯陽樓》《宿簡寂觀》《詠意》這些詩及這首《錢塘湖春行》中所流露出的自適與快意就是最好例證。
有人說,生活就是在廣袤的悲感上開出小小的歡愉。”開”,也需要智慧。白居易在這一點上便是智者。另就詩中”幾處早鶯爭暖樹”而言,無論是句子的結構還是意境皆與杜甫”兩個黃鸝鳴翠柳”頗似。不過不及杜甫的句子好,讀著拗口且不說,”早鶯”對”暖樹”,皆言春暖,感覺意思有些重複,也略顯牽強,敵不過”黃鸝”與”翠柳”,和諧且美。且”黃鸝”“翠柳”經下句”白鷺”“青天”一續,更是別具生機,各有天地。
花下醉
李商隱
尋芳不覺醉流霞,倚樹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後,更持紅燭賞殘花。
這是首有趣的詩。講詩人在花下喝酒,是和很多人一起喝。喝到最後,把自己喝醉了,倚著花樹就睡著了。待酒醒後,見別人都散了,他又覺得對不住那一樹的花,一個人舉個燭火,默默賞。
詩人持燭賞”殘花”一句耐琢磨。有人說,此中有詩人深深且不為人知的寂寞。有人說,此句是隱喻詩人”人賞我醉,客去我賞”的獨特性格。有人又說,”客散酒醒深夜後,更持紅燭賞殘花”裡有雅人深致;蘇軾”只恐夜深花睡去,高燒銀燭照紅妝”裡則有富貴氣象,二者愛花興複都不淺。這幾種說法都不錯,尤以愛花一說為佳。想一想,古來詩人詞人中愛花者不勝枚舉,豈獨此二者乎。晚唐韓偓清早賞花:”昨夜三更雨,今朝一陣寒。海棠花在否,側臥捲簾看。”北宋毛滂午夜賞花:”飛蓋西園午夜,花梢冷、雲月朧明。”南宋戴復古踏雪賞花:”百花看遍莫如梅,更向群芳缺際開,寒冷怕行門外路,為渠踏雪過山來。”明末清初陳洪綬踩著露賞花:”秋來晚清涼,酣睡不能起。為看牽牛花,攝衣行露水。”等等。相比諸位,李商隱持燭賞”殘花”是愛花沒錯,但就情趣而言,似不一般。
“殘花”,意即流逝中的美,相比盛放,乃系缺憾。人凡事多求完美,而能懂得欣賞這種”殘”,欣賞這種流逝的美,真的需要境界。李商隱另有二詩寫落花也很不錯。一首《落花》雲:”高閣客竟去,小園花亂飛。參差連曲陌,迢遞送斜暉。腸斷未忍掃,眼穿仍欲歸。芳心向春盡,所得是沾衣。”一首《和張秀才落花有感》雲:”晴暖感餘芳,紅苞雜絳房。落時猶自舞,掃後更聞香。夢罷收羅薦,仙歸敕玉箱。回腸九回後,猶有剩回腸。”讀這樣的詩,很難不感動於他對落花的一片憐惜之情。他還有首《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云:”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此處的”枯荷”與如上之”殘花”是同樣的意味。
《紅樓夢》第四十回上,賈府一眾人在遊湖,遇見枯荷株株,擋住去路。賈寶玉覺其可恨,便叫拔了去。林黛玉聽了,說甚喜李義山”留得殘(枯)荷聽雨聲”一句,意即留下這些枯荷挺好。賈寶玉一聽,立即愛屋及烏道:”果然好句,以後咱們別叫拔去了。”曹雪芹賦予林黛玉的所有靈性中,獨此一點惜”殘”之心,最是柔軟動人。她執鋤葬落花,也是這份心腸的體現。當然,也是她對流逝的青春的美的留戀。從李商隱”更持紅燭賞殘花”裡亦可見他也擁有一樣的靈性,一樣的柔軟心,一樣的對流逝的光陰中美的留戀。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