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秩序-聚集美國的國家敘事體系 安德魯.巴切維奇 9787500174028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中譯
NT$560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10*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後秩序-聚集美國的國家敘事體系
ISBN:9787500174028
出版社:中譯
著編譯者:安德魯.巴切維奇
頁數:239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84166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1 作者權威
安德魯·巴切維奇是美國波士頓大學國際關係與歷史學榮譽教授,經常為「觀察者網」「參考消息」等中國官媒撰稿,深度解析「美國例外論」的本質。
2 內容深刻
「白人第一」「美國優先」「富人特權」,在21世紀的美國,傳統的等級制度正在崩塌。推動社會走向多元文化的力量是不可阻擋的。亨廷頓當年提出的有關世界未來的預測錯了嗎?戰後的西方理念究竟是受到了誤導還是出現了人為操作失誤?經濟不平等、 棘手的種族主義問題、社會分裂、急劇增加的個人債務、預算赤字、貿易不平衡以及最為重要的美國民眾漸漸對美國制度喪失信心。對於一個致力於打造世界Z強軍隊的國家而言,五角大樓所耗費的大量資源與其在海外干預行動中造成的災難性後果形成了鮮明的反差。隨著冷戰的遠去,這類干預行動變得越來越頻繁,耗資越來越巨大。本書是一個美國人對「美國例外論」的反思,同時也帶給讀者更多關於帝國主義、殖民主義、民族主義、全球化等問題的深刻思考。

內容簡介
《后秩序》一書認為,為了適應21世紀不斷變化的世界秩序,美國必須改變其外交政策。書中揭示了美國外交政策存在的內在矛盾和致命缺陷,以及由此導致的災難性後果。
美國外交政策的根本問題在於「美國例外論」,這一價值觀使美國認為其價值觀和制度優於其他國家,並堅信負有改造其他國家的使命。然而,這種價值觀讓美國自身和世界都處在危險之中,也導致了無休止的戰爭和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后變得更為突出。
面對后疫情時代、氣候變化、國際力量平衡的轉變以及人工智慧武器等威脅,本書作者、《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安德魯·巴切維奇,提出大?且獨特的見解,呼籲美國需要重新審視自身的外交政策,認識到多極世界的必要性,並進行深刻的改革。

作者簡介
安德魯·巴切維奇,美國波士頓大學國際關係與歷史學榮譽教授,美國智庫昆西治國方略研究所創始人兼總裁。安德魯·巴切維奇畢業於美國西點軍校和普林斯頓大學,長期進行國際關係研究,先後出版過多部反思美國政治和外交政策的著作,主要有《權力的極限》《華盛頓規則》《背信》等十余部作品。

精彩書評
★安德魯 巴切維奇是對戰爭批判最深刻的人之一,他的書籍精彩紛呈。希望年輕一代多讀一讀,摒棄那些愚蠢的精英觀點。
——《紐約時報》書評
★作者在書中嚴厲地批判了美國的外交政策,並呼籲對其進行改革。安德魯·巴切維奇用大量的事實來支撐自己的觀點,書中充滿了正義的憤怒。讀者一定會認同書中的觀點,即美國應該徹底反思自己的外交政策。
——《出版人周刊》
★作為一位備受讚譽的歷史學家,安德魯 巴切維奇因其深入的見解、精準而富有啟發性的觀點而受到廣泛讚譽。本書是一部發人深省的作品,內容夯實、觀點精準,以獨特的方式解釋了美國歷史。
——《科克斯書評》
★憑藉其獨到的歷史視角,《后秩序》深刻回答了這個大問題:為什麼「地球上Z強大的國家」在處理全球性問題時總是準備不足呢?
——《西班牙在我們心中》作者 亞當·霍奇希爾

目錄
第 1 章 舊的、新的和下一個
第 2 章 西方的失勢
第 3 章 沒有那麼特別
第 4 章 奇怪的失敗,美式風格
第 5 章 自然的報復
第 6 章 以前為何而戰 / 現在為何而戰
第 7 章 與你的帝國吻別
第 8 章 至關重要的歷史
結 語 事實,並非情感
致 謝
注 釋

精彩書摘
致讀者
1940 年 7—9 月,馬克 • 布洛赫寫了一本很薄的書,書名為《奇怪的戰敗》。布洛赫既是一位傑出的法國歷史學家,又是一名公民士兵(citizen-soldier)。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加入法國抵抗運動,並在戰爭快結束的時候被德國國家秘密警察殺害。德國國防軍從 1940 年春天開始進攻法國。隨後不久,布洛赫所在部隊便分崩離析。當時,他在軍中超齡擔任上尉。這本書就是以這次戰敗為題材的。
對於法國人而言,這場災難來得太過突然,令人瞠目。誰也沒有想到身為世界大國並擁有悠久軍事傳統的法國會一夜戰敗。20世紀20年代,在那場人類歷史上代價最為高昂的戰爭中,法國軍隊還能輕鬆碾壓德國入侵者。當時,同樣一支軍隊在幾個星期之內便潰不成軍。《奇怪的戰敗》就是布洛赫作為一名軍人兼歷史學家努力探尋災禍根源的一種嘗試。
這本書的法文版在「二戰」之後面世,隨後被譯成英文。布洛赫對戰爭的描述和反思旋即成為經典。他本人曾坦言,在寫這本書的時候其內心充滿憤恨。因此,這部薄薄的作品絕非一部冷靜的學術著作。恰恰相反,它有如一篇檄文,怒斥了那些使法國遭受戰敗、佔領和羞辱的人。
布洛赫控訴道,造成這種結果的最主要的原因是當時法軍最高司令部和法國中央政府的懦弱無能。領導層的失職直接導致了法國的戰敗。
我寫《后秩序》的目的與布洛赫寫《奇怪的戰敗》的目的有些相似。在過去的20年裡,我不斷著書立說,提請大家關注美國領導層的失職,特別是那些與濫用武力相關的失敗決策。
到了 2020 年,那些失敗決策終於遭到了報應。雖說降臨到美國頭上的厄運與 80 年前法國所遭遇的有所不同,但根本原因非常相似:最高領導層的無能外加他們的傲慢、過失,以及學習能力的欠缺。
正如布洛赫一樣,我不能故作鎮靜。那些問題近在咫尺,其迫切程度容不得我鎮靜。
「我所屬的這代人總有種愧疚感,」布洛赫在《奇怪的戰敗》中寫道。除了少數深受大家敬重的人,我這一代的美國人經常用良知換取眼前的小利。
因此,這本書並不僅僅寫給我的同輩人,更寫給那些不得不處理我們留下的爛攤子的年輕人。我們要認真思考如果不向那些沉痾痼疾開刀,美國會怎麼樣。我希望年輕一代能從這種思考中獲益。
安德魯 巴切維奇
2020 年 10 月寫于馬薩諸塞州沃爾波爾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