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故為敵-1941年一個巴爾幹小鎮的族群衝突,身份認同與歷史記憶 9787513943680 馬克斯.伯格霍爾茲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民主與建設
NT$750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10*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何故為敵-1941年一個巴爾幹小鎮的族群衝突,身份認同與歷史記憶
ISBN:9787513943680
出版社:民主與建設
著編譯者:馬克斯.伯格霍爾茲
叢書名:理想國譯叢
頁數:527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84517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簡體書】 何故為敵-1941年一個巴爾幹小鎮的族群衝突,身份認同與歷史記憶 787513943680 馬克斯.伯格霍爾茲

內容簡介

1941年夏天,巴爾幹地區的一座小鎮爆發了一系列集體暴力事件。一開始,一群武裝力量以「克族人」自居,對他們眼中的「塞族人」展開了無差別的殺戮。一部分被追殺的人躲進森林里逃過一劫,隨即組織起來,向屠殺者實施報復。在雙方相互屠殺的過程中,大量手無寸鐵的無辜平民遭到波及,財產被洗劫一空,村莊被燒成白地。 對於這場發生於克羅埃西亞獨立國政權下的悲劇,以往的歷史研究者大多歸因於族群衝突,直到一捆破舊的藍色文件夾重見天日。本書作者循著這份官方檔案提供的線索,深入事發當地,採訪了眾多當事人,結合大量一手史料,最終發現,這場屠殺中的許多人都兼具加害者與受害者的雙重身份,他們原本並非什麼「克族人」「塞族人」,而是共同生活、不分彼此的鄰居。不是族群衝突引發了暴力,而是暴力生成了相互敵視的族群。

作者簡介

馬克斯·伯格霍爾茲(Max Bergholz),加拿大康考迪亞大學歷史系副教授,教授民族主義、暴力和巴爾幹半島的歷史,並從事歐洲現代歷史的研究。主要關注領域為種族滅絕與人權,尤其專註于從微觀動態的層面考察20世紀波黑、克羅埃西亞和塞爾維亞等地區多民族社區的和平與衝突。

目錄

第一部分 歷史
引言
第一章 社區用詞
第二部分 1941
第二章 天翻地覆的世界
第三章 殺戮與救助
第四章 叛亂與復讎
第五章 克制的挑戰
第六章 48小時
第三部分 社群間暴力之後
第七章 突發的民族性
尾聲 作為生成性力量的暴力
致謝
註釋
參考文獻
索引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