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史-東方古國的舊邦新命 斯坦利.沃爾波特 9787547322574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東方出版中心
NT$604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10*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印度史-東方古國的舊邦新命
ISBN:9787547322574
出版社:東方出版中心
著編譯者:斯坦利.沃爾波特
叢書名:看世界區域國別史經典叢書
頁數:1072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84516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堪稱經典的印度通史著作,自出版問世以來,廣受歡迎,不斷重印,目前已發行至第八版。該書以一種生動的語言將4000多年的印度歷史濃縮在一種優雅而吸引人的敘述之中,討論了印度急劇膨脹的人口、工業和經濟,還展望了印度的未來。第八版更吸收了最新的學術成果,展現了印度人的國外散居、印度經濟和核武器等問題的新發展、新動向。全書視野均衡,真實地呈現了一個東方古國的舊邦新命,既描繪了印度文明輝煌的成就,也尖銳地指出了它持續存在的社會不平等、經濟與政治的腐敗。

作者簡介
斯坦利·阿爾伯特·沃爾波特,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歷史系榮休教授,傑出的印度學家,現代印度與巴基斯坦政治社會史與思想史的學者。

目錄
中文版序言 / 1
英文版(第八版)序言 / 1
第一章 生態環境 / 1
第二章 印度河文化(約公元前2500—前1600) / 9
第三章 雅利安時代(約公元前1500—前1000) / 19
第四章 北印度的征服和統一(約公元前1000—前450) / 33
第五章 印度第一個統一的大帝國(公元前326—前184) / 51
第六章 政治上的分崩離析和經濟、文化上的繁榮(約公元前184—公元320)/ 64
第七章 古典時代(約320—700) / 83
第八章 伊斯蘭教的影響(約711—1556) / 101
第九章 莫?兒帝國的統一(1556—1605) / 122
第十章 西歐的先鋒(1498—1669) / 131
第十一章 偉大的莫?兒帝國(1605—1707) / 146
第十二章 莫?兒帝國的衰落(1707—1764) / 166
第十三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的統治(1765—1793) / 186
第十四章 新莫?兒人(1793—1848) / 200
第十五章 統一、現代化與起義(1848—1858) / 224
第十六章 女王統治——一個新秩序(1858—1877) / 237
第十七章 印度民族主義——第一次運動(1885—1905) / 248
第十八章 統治機器的加固(1885—1905) / 264
第十九章 叛亂、鎮壓和改革(1905—1912) / 274
第二十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影響(1914—1919) / 286
第二十一章 走向獨立(1920—1939) / 303
第二十二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1939—1946) / 333
第二十三章 尼赫魯時代(1947—1964) / 356
第二十四章 從集體領導到英迪拉統治(1964—1977) / 376
第二十五章 從人民黨統治到英迪拉·甘地的被暗殺(1977—1984) / 406
第二十六章 拉吉夫·甘地的統治(1984—1991) / 420
第二十七章 印度經濟面向全球化(1991—1999) / 440
第二十八章 印巴衝突的逐步升級和恐怖統治(1999—2006) / 455
第二十九章 印度的今天(2007—2008) / 470
索引 / 478
譯後記 / 522

前言/序言
中文版序
中國與印度,我們這個世界人口最多、經濟增長最快的兩個新興大國,各自都孕育了、繁榮了數千年的燦爛的古代文明。因李建欣、張錦冬兩位學者對我的《印度史》的翻譯,聯想到幾百萬的中國學生現在能夠用他們自己的語言學習印度歷史,我非常高興。
今天,高科技時代和雲計算使世界變得越來越小,加快了個人、文化、政治和金融等各個方面的交流,實現了信息的即時傳遞,使我們準確地理解彼此的觀點和信仰成為最重要的事。
印度與中國在1954年倡導的五項原則(Panch Shila)呼籲將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作為實現和平共處的最佳途徑。在引導自己的國家走上和平外交大道時,這些文明與合情理的原則依然為亞洲領袖們提供了一種可供採用的模式。
我最好和最有智慧的朋友之一,肯尼斯·加爾布雷斯(J Kenneth Galbraith)曾經告訴我:「其民眾的大多數都是受過教育的人的民族很少互相爭鬥。」我願意相信它是真實的,並且會加上「尤其是那些互相了解彼此歷史的民族」。中國與印度越互相認識到對方對醫學、數學、科技、藝術、文學和哲學的貢獻,他們的領袖們就越能竭力強調兩個國家之間的友好合作,越能夠改善有幸生活在如此開明政體中的25億人民的生活。
斯坦利·沃爾波特
2011年9月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