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10*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古典詩學的現代詮釋 ISBN:9787101163063 出版社:中華書局 著編譯者:蔣寅 頁數:431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84921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作者在多年研究古典詩歌的經驗和知識積累基礎上,選擇「象」「境」「清」「法」「悟」等一系列關鍵範疇,及禪與詩、詩與畫等重大理論專題,共十四個,進行深入而系統的研究。這些範疇與命題既是基礎性的也是富有活力的。 作者運用歷史與邏輯相統一的研究方法,用現代意識梳理中國古代詩學理論,在理論的歷史展開中,把握其發生、發展、轉變的邏輯進程,將理論問題歷史化,從不同側面展示了中國古典詩學的豐富內涵和理論價值,對建構富有民族思維特色和文化品格的本土文學理論具有不可低估的學術推動作用。作者簡介 蔣寅,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古代文學研究室主任。現為華南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唐代文學、清代詩學研究。出版過《大曆詩風》、《大曆詩人研究》、《百代之中》、《古典詩學的現代詮釋》、《清詩話考》、《王漁洋與康熙詩壇》、《清代詩學史》(第一、二卷)等學術著作。目錄 引論 古典詩學的遺產及其價值一、轉換:困境與出路 二、立場轉換:尊重理論遺產的歷史價值 三、理論遺產發掘和詮釋的歷史取向 一 語象·物象·意象·意境——詩歌本文構成的基本單位 一、意象·意境概念使用的紛亂 二、意象與物象·語象的區別 三、意境的本文屬性 四、語象·物象·意象·意境的重新定義 二 原始與會通——「意境」概念的古與今 一、古人的「意境」概念 二、王國維對「意境」的曲解 三、意境與境、境界 四、「意境」的現代化過程 三 清——古典詩美學的核心範疇 一、「清」在古典詩學中的位置 二、作為傳統審美趣味的「清」 三、「清」在詩學中的確立 四、「清」的美學內涵 五、「清」作為詩美的核心概念 四 以禪喻詩——以禪喻詩的學理依據 一、不可言說的言說:禪與詩的表達欲求 二、不說破和悟入:詩學中的以禪喻詩 五 不說破——「含蓄」概念之形成及其內涵增值過程 一、「含蓄」概念溯源 二、「不說破」與「繞路說禪」 三、代語·不犯題字·不著題 六 起承轉合——詩學中機械結構論的消長 一、詩學中起承轉合之說的由來 二、起承轉合與八股文之關係 三、起承轉合之說在詩學中的展開 四、詩學對起承轉合之說的清算 七 以高行卑——中國古代文體互參中的體位定勢 一、歷代文學中的文體互參現象 二、文體互參中以高行卑的體位原則 三、詩與其他文體互參的體位原則 四、詩體內部互參的體位問題 五、詞曲與其他文體互參的體位問題 六、賦、史傳文體互參中的體位原則 七、古文和時文五參的體位原則 八、「本色」「破體」與文體互參 九、「木桶原理」與以高行卑的美學依據 十、餘論 八 至法無法——古典詩學對技巧的終極觀念 一、法與對法的超越 二「至法無法」的兩個例證 三「法」的重新定位 四、「至法無法」的哲學內涵及思想淵源 九 詩中有畫——一個被誇大的批評術語 一、問題的提出 二、歷來對詩畫關係的理解 三、王維詩對畫的超越 四、「詩中有畫」作為批評標準的限度 十 代人作語——角色詩的類型及性別轉換問題 一、角色詩的概念及類型 二、角色詩的歷史發展 三「男子多作閨人語」 四、性別轉換的深層心理 十一 文如其人——詩歌作者和本文的相關性問題 一、作為傳統觀念的「文如其人」 二、難以反駁的詰難 三、「文不如其人」的理論依據 四、「文如其人」命題成立的限度 十二 言志·感物·緣情——有關詩歌觀念轉變的考察 一、「感物」對象的轉移:人事與自然 二、「感物」含義的分化:本源與動機 三、悲情時代:感物與情感中心論的確立 十三 一代有一代之文學——以唐詩繁榮原因的探討為中心 一、命題的提出 二、文學繁榮原因的結構分析 三、決定藝術成功的內在機制 十四 以詩為性命——中國古代對詩歌之人生意義的幾種理解 一、「不朽之盛事」 二「其文在即其人在」 三、「以詩為性命」 四、「文字留傳勝子孫」 後記 再版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