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5*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歷史虛無主義批判-歷史 理論和方法 ISBN:9787513086776 出版社:知識產權 著編譯者:范文文 頁數:262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83296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歷史虛無主義是發源於西方的一股社會思潮,近代傳入中國以後逐步演變為具有意識形態色彩的錯誤的政治思潮。歷史虛無主義解構主流價值觀,嚴重威脅國家的意識形態安全和政治安全。本書從歷史、理論、方法三個層面或維度研究歷史虛無主義批判,從學理上進一步認清這種錯誤思潮的歷史來源、理論基礎、現實危害,有助於遏制歷史虛無主義的傳播,有利於從意識形態方面維護國家安全,具有較好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作者簡介 範文文,山東臨沂人,畢業於貴州大學,獲法學碩士學位,三明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主要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主持和參与地廳級、省級項目六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十余篇。目錄 緒論一、研究緣起及研究意義 (一)問題提出 (二)研究意義 二、學術史梳理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 (二)研究述評 三、研究思路、框架與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框架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重點、難點 (一)研究重點 (二)研究難點 五、創新之處 第一章 歷史虛無主義相關概念及理論闡釋 一、虛無主義內涵及分類 (一)虛無主義內涵 (二)虛無主義分類 二、歷史虛無主義概念內涵和特點 (一)歷史虛無主義概念內涵 (二)歷史虛無主義特點 三、歷史虛無主義理論基礎和方法論 (一)理論基礎:唯心史觀 (二)方法論:形而上學 第二章 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泛起與演進 一、歷史虛無主義思潮泛起與傳播原因 (一)近代中國的落後與發展遲滯 (二)西方和平演變戰略的滲透 (三)發展過程中的負面問題和效應 (四)互聯網技術的影響和傳播 二、歷史虛無主義思潮演進與流變情況 (一)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肇始(20世紀20-30年代) (二)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泛起(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 (三)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再興(20世紀80年代末) (四)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演進(20世紀90年代) (五)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流變(21世紀) 第三章 歷史虛無主義的表現與危害 一、歷史虛無主義表現與傳播特點 (一)歷史虛無主義表現 (二)歷史虛無主義傳播特點 二、歷史虛無主義的危害 (一)扭曲歷史觀 (二)影響政權穩定 (三)消解「四個自信」 (四)解構主流價值觀 第四章 歷史虛無主義的批判與應對 一、歷史虛無主義批判原則 (一)政治性 (二)實踐性 (三)理論性 (四)鬥爭性 二、歷史虛無主義的應對 (一)加強理論學習研究 (二)治理新興網路媒介 (三)加強「四史」學習教育 (四)完善法律保障體系 (五)堅持歷史辯證法 (六)堅定「四個自信」 第五章 歷史虛無主義批判的經驗與啟示 一、歷史虛無主義批判的經驗 (一)加強黨的領導,堅持人民立場 (二)開展學理研究,提高批判能力 (三)嚴肅黨紀國法,加強法治建設 (四)加強思政教育,築牢思想防線 (五)加強網路治理,引導網路輿情 (六)強化價值導向,引領社會思潮 二、歷史虛無主義批判的啟示 (一)堅定政治立場,敢於亮劍交鋒 (二)開展紅色教育,注重實踐養成 (三)加強歷史教育,建構政治認同 (四)健全機制體制,形成強大合力 (五)運用科學方法,實現破立並舉 (六)強化輿情管控,弘揚社會正氣 結論 一、汲取歷史經驗,反對和平演變 二、尊重歷史文化,涵養文化自信 參考文獻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