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天真少年時 張小瓷 9787570231614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長江文藝
NT$356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10*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曾有天真少年時
ISBN:9787570231614
出版社:長江文藝
著編譯者:張小瓷
頁數:312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83317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 古詩詞**級發燒友,自媒體「植物私塾」主理人張小瓷,耗時兩年誠意新作!
★ 一部超好看的宋朝詞人風雅集,再現宋詞版《人類群星閃耀時》!憑詩意貫通古今,品味12位宋朝詞人清雅、高潔的「君子之風」。字字皆動情,句句是人生。。
★ 帶你理解式記憶12位詞人,詩意解讀150首詩詞的知識點!蘇軾、歐陽修、辛棄疾、李清照、晏殊、朱淑真涉獵廣泛,知識量超大!
★ 作者以靈動、優雅、唯美的筆觸,展現中國人的浪漫,讓人一秒愛上詩詞,愛上中國傳統文化。人人都可以做詩意的人。
★ 宋詞可以有多美!她說蘇軾:「聞風相悅,徘徊不去。人生如逆旅,東坡是興緻盎然的歌者」;她說辛棄疾:「天以百凶成一詞人,時勢未能成全英雄,卻造就了南宋最出色的詞人。」在她筆下,詞人鮮活地存在於每一首詞里,讀後難忘。
★ 著名古風插畫師「正版青糰子」手繪封面,內外雙封,顏值爆棚!再現詞人筆下林花似錦、春山可望的意境!
★ 隨書附贈超大封面同款海報,12款詞人金句卡每本隨機掉落3張,宋朝詞人風雅集風琴頁,竹林歸人折立卡。豐富贈品,一次滿足。

內容簡介
本書精選12位宋朝代表性詞人,以他們的人生經歷為主,佐以百余首詩詞賞析,烹制出這道色如玉、味絕美的宋詞饕餮盛宴。
如繁花滿枝的蘇軾;將欄杆拍遍的辛棄疾;簪花的歐陽修;人見人愛的秦觀;被嫌棄的柳永;花中第一流的李清照;叛逆少女朱淑珍用現代人的視角觀照古人的生活,理解他們受困於時代的困苦,又讚歎於他們敢於突破自我的堅持。

作者簡介
張小瓷
青年作家,「風雅」宋的近觀者,古典詩詞重度發燒友,主張「以古典觀照當代」,重新發現宋詞之美。已出版自然隨筆集《人間有草木》,即將出版《碧山來信》。

精彩書評
這是一本至真至美的書,不管是書中的詞人,還是書寫的人,都如此風雅。翻開它,猶如打開一扇時空之門,置身千年前的一座繁花似錦的花園。從此,我們看懂了他們寫過的詞,聽懂了他們未說完的話,理解了他們選擇的人生。這是令人心生喜悅的閱讀,是美的滋養和心的共振。
——中學語文高級教師 高帆
小瓷的《曾有天真少年時》,是一次美妙的紙上臥遊,也是一場哲思的盛宴。她是古典花園的漫遊者,也是文本的藝術家,筆力之精微,思想之奇麗,情感之豐沛,實在讓人羡慕,簡直是語言控的樂園,句子迷的寶藏。若非常年浸淫其中,傾其至誠,斷然不能與十二位詞人有如此「交情」。風吹哪頁讀哪頁,橫豎令人歡喜。
——青年作者 紀雲裳

目錄
蘇軾·一棵繁花滿枝的樹
一、風乎舞雩,詠而歸
二、在下東坡,一個老饕
三、隨時間而來的真理
四、後半生是前半生的大爆炸
辛棄疾·將欄杆拍遍
一、整體起用之人
二、稼軒是刺蝟,東坡是狐狸
三、一半武器,一半珊瑚
四、金剛怒目,菩薩低眉
五、不可見的孤獨
歐陽修·簪花的少年郎
一、酒和木樨花之必要
二、深情人是幽人
三、人間的嬉遊者
四、萬物贈我濃情蜜意
秦觀·人人都愛秦少游
一、無計花間住
二、敏感力持有者
三、墜入哀傷之深海
四、了不知南北
晏殊·太平宰相滿哲思
一、我在花鳥之中
二、雲在青天水在瓶
三、夜靜春山空
晏幾道·痴情人多綺夢
一、總而言之不醒
二、風花隔水來
三、塵世的夢浮橋
柳永·被嫌棄的柳永的一生
一、愛欲與哀矜
二、不合時宜的邊緣人
三、漫遊者永遠在路上
李清照·忽而盛開
一、自是花中第一流
二、「美滿」的幻象
三、流亡與頓悟
四、枕上詩書閑處好
五、生而孤獨,沒有同類
朱淑真·叛逆的文藝少女
一、美人如花隔雲端
二、閨中的杜麗娘
三、與有情人,做快樂事
四、我就要每一個「此刻」
姜夔·臨水照花人
一、晚樹新蝶,當年舊夢
二、見蓮不分明
三、暗紅塵霎時雪亮
四、只余眉樣在人間
蔣捷·局外人的逍遙遊
一、流亡是我的美學
二、?出花枝紅裊
三、山水間與神佛前
范成大·和素心人共晨夕
一、石湖之畔的稻香老農
二、且陶陶,樂盡天真
三、我與世人喜結同心
後記:忽有斯人可想

精彩書摘
書摘1:
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讀東坡是同樣的體驗: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蘇東坡。這位人間不可無一難能有二的百科全書式的大家,是天才詩人、高品位生活家、新派探險家,是元氣淋漓的樂天派、不合時宜的政治家、不過氣的偶像,是飲酒成癖者、美食家、佛教徒。
可這些都無法定義蘇東坡,因為我們面對的是一棵繁花滿枝的樹——東坡的才情、氣質、性情、容止、風姿、神韻等,全由他豐沛的「主體」花開映發而來,姿態萬千。當我們站在這棵花樹下,近觀,自可領略花枝精妙的細節;遠望,則會驚心於整棵樹飽滿的生命力。
當然,無論近觀,還是遠望,我們能洞見的都只是局部,東坡是如此複雜、多面,作品更是紛繁、遼闊,想要「對這種人的人品、個性做解釋,一般而論,總是徒勞無功的」(林語堂語)。儘管如此,我們仍然想尋小道觀一觀,期望在曲徑通幽處,遇見可喜的蘇東坡。
我們確信,哪怕九百年的雪泥,都化盡了,東坡的精神依舊在,他留下最美麗的鴻爪,與天地精神相往來,與人世風景相映照。
幸會呀,蘇東坡!
書摘2:
詩人的使命是什麼?是將他的內心給予這世界,無所保留。對此,東坡甚至懷有一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迫切,這迫切不僅是激烈的,更是柔和的。激烈是因為,東坡這個人就是理直氣壯的,我們看他因詩入獄,幾瀕於死,而後一路貶謫,歷經災厄,但他在災厄中,「幅巾芒履,與田父野老相從於溪谷之間」,與世人同呼吸,彼此有歡笑,興興頭頭,竟達至與困苦兩兩相忘的化境。這樣一來,東坡的激烈就不是大紅配大綠、了無餘地的對照,而是激烈中有寬厚、有沉靜,像「蔥綠配桃紅,是一種參差的對照」。
柔和呢,是因為東坡太愛這人世了,想與日月山川一同載歌載舞,以至於連人的敗壞、時代的沉淪都不忍多責怪,更無意耽溺於感傷與私情,哪怕是歷經大半輩子的風塵僕僕,一路走來,依然要溫柔地眷戀,有文人的逸懷與浩氣,聞風相悅,徘徊不去。有時候,他乾脆拋卻了「眾人皆醉我獨醒」的顧忌,而與眾人醉在一塊了。人生如逆旅,東坡是興緻盎然的歌者。
於是乎,天地山川、人生百態、文明風光,紛紛然全落入東坡的詩詞中,無數次令人懷想不盡。千百年來,東坡這個人以及他的詞,總是能激發不同的人群有感發、有興起,而且又奇妙地無阻隔, 令所有人都覺得親近,這無疑只有天才做得到,彷彿有一種神秘的力量推動東坡逆流而上,攜他抵達清冽的源泉處。

前言/序言
自序
他們就是「我們」,我們就是「他們」
今天,我們對宋朝詞人常常有一種符號化的想象,比如提到東坡,我們一定會想到「曠達」;提到稼軒,腦海里蹦出的詞是「豪放」;而易安,不消說,一定是「婉約」的當然,歷史人物被符號化,這個不可避免,可對於寫作者,卻不能只憑固化、單一的符號來看待詞人,以及他所處的時代。畢竟,具體的人是多義、複雜的,詞人的心靈更是幽微豐沛,而且,在人生的多個維度里,諸如情感、經歷、思想等方面,今人和古人其實是相通的——他們就是我們,我們就是他們。
所以我想要呈現的,不單是詞人們符號化的這部分,更希望能穿透這符號,探索該符號背後更多元的維度,找到更多的可能性。我想表現鮮活的個人,在時代的罅隙里、在人生的困境中、在命運的洪流下,是如何艱難抉擇的。而在面對時間、疾病、死亡等避無可避的難題時,他們又將如何去面對、去抒寫。是的,我想要講述的,是我與宋朝詞人靈魂之間的奇遇。
如愛麗絲漫遊仙境般,我這個現代的闖入者,漫遊在宋詞的「歧路花園」里。這座花園具有多重路徑,不斷有小徑,分叉再分叉,我從這個詞人的花園,漫遊到另一個詞人的花園,一歧再歧,流連忘返。在花園裡,我與詞人們互相描述夢境,映照掙扎與困惑,坦誠勇氣與脆弱,並肩凝視死亡與時間。何其幸運,漫遊的每一刻都是創造性的,連沉默與留白亦成為漫遊的一部分。
與宏大的敘事相比,我偏愛和美暢快的細節,著迷於捕捉詞人們碎片化的日常,以及那些「未完成」 「不徹底」的時時刻刻:「我們不要想當然地認為,生命在『大』的事物中的存在,比在『小』的事物中更充分。」(伍爾夫語)正是在許多看似無用的細節里,我呼應著詞人們說過的話、寫過的詞、走過的人生,並試圖借古典映照今天的時代與生活,看見人類共有的經驗、情感和智慧。
那麼,該如何向你呈現這一場光怪陸離的古典漫遊呢?
我想到了詞,一首詞通常是由許多個意象氤氳成一整體的氛圍,寫詞人便在這遊離的空氣中流動。詞和詞人的記憶相似,有斷裂、有往複,經常從凡塵的低回中,突變至渺遠的時空。詞不像詩,受嚴格的格律限制,詞比詩更自由:或呈現某一種場景,或抒發某一類情感,或敘述某一個事件
詞是碎片化、片斷式的,詞人們寫詞絕非為了環扣或起承轉合,他們的興趣通常只在於——酣暢地呈現某一個被情感浸透了的片段,不做介紹,沒有說明。甚至可以說,詞的每個片段都是主題:局部看時,有它獨美的魅力;整體看時,又不會因個體的魅力相互抵消,而是美美與共,統攝於這首詞的空氣中。所以讀者無法預測,詞會往哪裡走,它像是遊動的魚,充溢著無目的的自由氣息。
在這趟漫遊中,我採用的書寫方式,即類似於詞的結構,是以詞不規則地蔓延至詞人,記錄他們人生中最動人的部分,而非傳記式的直線敘述。同時,詞又有長短句,有小令,有長調,可迴旋,可往複,所以具體到單個的詞人,書寫上又各有不同,每個人、每一章,都不是工整的,而是跳躍式的、多維度的。最終,我想要表現的,是詞人的人生長河裡如漣漪般起伏的「氣韻」與「雲塊」,像珍珠般耀眼的吉光片羽。言有盡,意無窮。
雖歷千年,無數個詩詞的聲音殘片,依舊喧嘩,面對這龐大的體系,今天的書寫只能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但我記得,《禮記》有雲:「大叩則大鳴,小叩則小鳴」,因此,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瓢飲」,亦很珍貴。我的小叩,固然粗疏,與詞人們豐沛的生命相比,書的呈現更是掛一漏萬,但我相信,只要去叩問,就會有回聲。
正是懷抱著「小叩」的熱情,我一次次漫遊于詩詞的花園中,召喚、看見、聆聽,盡我所能轉述給你聽。我樂意當一座橋樑,引領你去往詩意的對岸,重新想象一種「宋朝的目光」:這目光,關乎宋朝人的情感、智慧、見識、思想,以及他們對人生的領悟,對世界的感受,對時間的認知,等等。
在這趟漫遊中,即將有一種「會見」,這會見對我而言,正如王陽明說的:「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沒有我來,詞人們緘默似石;我來了,詞人們與我一時明白過來。是的,我試圖將大家習焉不察的詩詞,重新變成新鮮的一聲「哇」,無論是「蔭翳的波紋和明暗」,還是「春夜裡那些隔岸的花和水」。
當我結束這一趟漫遊,12位詞人都成了我的老朋友。在古今的參差對照中,我們為同一種精神而喜悅,為同一種人格而感動,為同一種消逝而哀傷,同時,被同一種豐沛所滋養,被同一種溫暖所慰藉。
如此,這本書或可稱作「宋詞十二觀」,所謂「觀」,即觀生命之真實,呼應著詞人們獨特的生命體驗與書寫呈現。12位詞人,就是12個不同的維度,他們有屬於自己的語言,個性上或樂觀,或深情,或謙和,或偏執,風格迥異,所以有趣。我想要會見的,便是詩詞背後那些不斷變化的人的「此時此地」,因為「過去從未消逝,它甚至從未過去」(威廉·福克納語)。
我期待,與詞人們的漫遊始終如「初相見」,如博爾赫斯筆下那位眺望大海的人,永保開放與好奇,無數次為他們「驚嘆於心」——「第一次眺望如此,每一次眺望如此,像他驚嘆於一切自然之物,驚嘆美麗的夜晚、月亮和螢火的跳蕩。」
哲學家陳嘉映在談論詩人時曾說:「我們能讀懂一個詩人,以前流行的理論說,因為他表達了普遍的人性,那實在是淺陋的理論。好詩始終在表達別具一格的感知和經驗,他表達得生動有力。我們讀詩,不是要去了解詩人都有哪些特殊經驗,彷彿出於好奇。我們受到指引,引導自己也更加生動地感知世界。」
這段話非常好。毋庸置疑,詩人、詞人是人類最優秀的感官,他們代替我們發聲,訴說我們靈魂深處最難以名狀的痛苦與喜悅。借詩詞的指引,我們得以領受萬物贈予的濃情蜜意,與物有情,對人有愛,是當下一剎那共鳴的喜悅,是眼界被打開的驚奇,是庸常被砸碎的意外。
詞人們負責呈現這一切,我想做的僅僅是發現:重新發現宋詞之美。我不敢保證,這一趟漫遊一定有慰藉,但保證有啟發、有叫醒、有看見,有對虛無的抵抗,以及更重要的,美的滋養、思想的啟發、靜定的力量。
在生活中,不是人人都要做詩人或詞人,但人人都可以做詩意的人。我希望,這本書能成為一道生髮詩意的微光: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所以,你大可將這本書,看作是一份美的邀約,邀請你來紛繁的古典花園漫遊,你在其間,或流連忘返,或冷靜旁觀,或倦而睡去,全憑你的個人意志。或者乾脆,風吹到哪頁,就從哪頁讀起吧。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