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9*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御選明臣奏議 (全2冊) ISBN:9787301337967 出版社:北京大學 著編譯者:高宗弘曆 叢書名:儒藏精華編選刊 頁數:798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83306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明臣奏議》于乾隆四十六年十月奉敕編輯,乾隆四十七年四月編成,並奉諭寫入《四庫全書》,及交付聚珍版處排印。但該年十月清高宗閱后認為書內編次不按年代、體例乖舛,而且校核疏失,排印也不如式。於是令重新修正、排印,主要責任者也分別受到議處。目前人們所見即為修正後的定本。 《明臣奏議》主要從《明史》本傳內和收入《四庫全書》的諸人文集中選錄,還包括紀昀等四庫館臣此前選編的《明季奏疏》的內容。本書以「資治經世」「忠君體國」為核心,搜采明代慷慨建議、剴切敷陳的臣工疏議,以言見人,以言見政,旨在總結明代教訓,為現實服務。書中所選奏疏在明代的奏議總集或經濟文編中也多有出現,如本書卷一各篇多是自問世就廣為流傳的名篇,很具有代表性。明中期以後很注重對本朝奏議的彙編,專門的奏議總集、各階段的奏議集編有多種,而經濟文編類的總集中也以奏議為主。但這些書籍一是主題、體例較駁雜,內容選擇上隨機性大,二是在時段上缺乏有明一代的專集。《明臣奏議》在這些方面彌補了不足。《明臣奏議》于乾隆四十七年成書後,排印入《武英殿聚珍版叢書》,又抄入《四庫全書》。其後有閩刻本、廣雅書局刻本,皆據《武英殿聚珍版叢書》本翻刻。民國間《叢書集成初編》本又據《武英殿聚珍版叢書》本排印。 本次校點,以清乾隆間排印《武英殿聚珍版叢書》本《御選明臣奏議》為底本,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為校本,並參校明諸人文集、《明實錄》(台北「中央研究院」史語所校印本)及其他文獻。書中對明代部分少數民族地區的人名、地名進行了重新翻譯,皆于首次出現處出校說明明代譯名。本書此前尚無校點整理本,《儒藏》本《御選明臣奏議》的出版,為學術界及明史愛好者提供了一個可靠又便於閱讀利用的文本。作者簡介 高宗弘曆(1711-1799),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後的第四位皇帝。年號「乾隆」,在位六十年,禪位后又繼續訓政,實際行使最高權力長達六十三年零四個月,是中國歷史上實際執掌國家最高權力時間最長的皇帝,也是最長壽的皇帝。乾隆帝時期武功繁盛,在平定邊疆地區叛亂方面做出了巨大成績,維護了國家的統一,並且完善了對西藏的統治,統一了新疆,正式將新疆納入中國版圖,清朝的版圖由此達到了最大化,近代中國的版圖也由此正式奠定。乾隆帝在位期間,漢學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民間藝術有很大發展。目錄 上冊校點?明 御製題武英殿聚珍版十韻 上諭 凡例 御選明臣奏議卷一 御選明臣奏議卷二 御選明臣奏議卷三 御選明臣奏議卷四 御選明臣奏議卷五 御選明臣奏議卷六 御選明臣奏議卷七 御選明臣奏議卷八 御選明臣奏議卷九 御選明臣奏議卷十 御選明臣奏議卷十一 御選明臣奏議卷十二 御選明臣奏議卷十三 御選明臣奏議卷十四 御選明臣奏議卷十五 御選明臣奏議卷十六 下冊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