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化的親密-智能手機對當代城市家庭關係的影響與建構 王福麗 9787513085212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知識產權
NT$477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5*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中介化的親密-智能手機對當代城市家庭關係的影響與建構
ISBN:9787513085212
出版社:知識產權
著編譯者:王福麗
頁數:236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83050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採用定性訪談的研究方法,從媒介化理論的視角出發研究智能手機在當代城市家庭生活場景中的參与和嵌入,以及智能手機如何對家庭成員的互動溝通、家庭生活的組織和協調產生影響,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被智能手機「媒介化」的家庭關係是一種「中介化的親密」關係。這種「中介化的親密」關係的本質是家庭成員在互動交往中,利用智能手機在個體性與家庭親密感這二者之間進行邊界控制,從傳統家庭文化中逐漸脫嵌並重新嵌入新的家庭文化,進而對家庭關係進行建構的過程,也是家庭成員在傳統與現代的博弈中,對個體與家庭之間的關係進行再認知的過程。

作者簡介
王福麗,女,(1984-),湖北隨州人,博士研究生,現就職于雲南民族大學文學與傳媒學院。研究方向為影視文化傳播,主要關注點為媒介技術變化與日常生活之間的聯繫與互動。其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媒介物質性問題。其代表作為《5G時代淺論媒介物質性研究的傳播學意義》,發表于《湖北社會科學》(C刊),2020年4月刊。二是關於電視劇的相關研究。其代表作為《傣族民俗與生態文化的影像呈現——電視劇述評》,發表于《中國電視》(C刊),2019年7月刊。

目錄
第一章 導言
一、研究緣起與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本書結構
四、研究意義
第二章 「媒介化」理論及實踐研究述評
第一節 媒介化的理論視角
一、媒介化的理論內涵
二、媒介化的運作邏輯
三、媒介化研究的三種理論視角
四、媒介化社會的內涵及研究層次
第二節 媒介化社會中的當代城市家庭
一、當代城市家庭中的媒介使用
二、社會媒介化過程中的家庭關係變遷
第三節 智能手機對家庭關係的影響研究
一、智能手機對家庭成員交往方式的改變
二、智能手機對家庭關係的影響
第三章 智能手機與媒介化的城市家庭生活場景
第一節 智能手機的物理屬性在當代家庭生活中的呈現
一、屏幕化:家庭成員與媒介互動的界面
二、技術融合:家庭應用的多重智能
三、具身性:身體與媒介的親密性
四、個體性:家庭成員私密的媒介世界
第二節 智能手機在當代城市家庭生活場景中的嵌入
一、智能手機與家庭內工作場景
二、智能手機與家庭消費場景
三、智能手機與家庭娛樂場景
四、智能手機與家庭人際交往場景
第四章 媒介化的夫妻關係:中介化的親密
第一節 智能手機對夫妻現實交往的影響
一、智能手機:生活合作的連接器
二、智能手機:閑暇互動的陪伴者
第二節 智能手機對夫妻虛擬互動關係的建構
一、我的點贊我做主
二、為什麼不點贊
三、朋友圈中的「他」或「她」
第三節 智能手機與夫妻之間的禮物贈送行為
一、過日子需要「儀式感」嗎
二、「送禮物」與「發紅包」
三、「用心的禮物」與情感親密
第四節 智能手機對夫妻信任關係的影響
一、個體權力與親密風險
二、手機密碼:隱私還是信任
三、「僅自己可見」和情感公眾號
第五章 媒介化的親子關係:中介化的親密
第一節 「幼有所養」中的智能手機與親子關係
一、「無法避免」與「無可奈何」
二、「控制管理」與「瞅準時機」
三、「愛的提供者」與「學習管理者」
第二節 「老有所依」中的智能手機與親子關係
一、「親屬卡」與「親情賬號」中的親密
二、電話、視頻與「朋友圈」中的親密
三、溝通與屏蔽,皆為「親密」
第三節 「小家庭」微信群中的互動與勾連
一、「小家庭」微信群:合作與分享
二、線上與線下的「小家庭」:同質與異構
三、「小家庭」微信群中的個體性窺視
第六章 智能手機對「中介化的親密」關係的建構機制
第一節 「中介化的親密」關係的形成機制
第二節 「中介化的親密」關係的彈性結構
一、彈性結構的兩端:個體性與親密感
二、彈性的運行機制:媒介賦權與邊界管理
第三節 「中介化的親密」關係中的權力流動
一、家庭空間內的權力關係與流動
二、家庭空間與工作空間之間的權力流動
三、家庭空間與學校空間之間的權力流動
第七章 結語
一、對「中介化的親密」的進一步闡釋
二、「中介化的親密」的本質
三、對「中介化的親密」的反思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由於傳統的傳播學研究範式在日新月異的技術發展與多元繁雜的人機互動傳播過程中日漸顯露其局限性,媒介物質性與技術研究的價值被重新審視,媒介、人與社會三者之間的互動關係開始成為傳播學研究中一條重要的進入路徑。本書試圖經由這條路徑,從媒介化理論的視角去觀察智能手機在當代城市家庭生活場景中的參与和嵌入,以及智能手機如何對家庭成員的互動溝通、家庭生活的組織和協調產生影響,從而勾勒出被智能手機「媒介化」的家庭關係輪廓,為5G 技術萬物互聯時代的到來提供一個可資參照的聯絡圖。
本書作者研究發現,當技術如同血管般將其觸角伸向城市身體的每個角落,以數字化和網路化為技術邏輯的智能手機已然成為當代城市家庭生活的重要參与者和建構者之一。通過對當代城市家庭生活場景的參与和嵌入,智能手機不僅改變了家庭成員的媒介使用慣習和生活方式,還改變了家庭成員之間的互動模式及情感表達方式,從而成為家庭生活結構性條件的重要組成部分。智能手機的物理屬性決定了它在關係聯結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對時間和空間的分離與重組,為彼此連接的個體提供線上與線下兩個互動的時空,使數字化的身體與現實中的心靈之間產生對話與交流。與此同時,智能手機以一方「小屏」為界,設置出線上和線下兩個世界的區隔,在為個體提供與線上無限廣闊的世界連接的同時,設立起每個線上的個體與其他線下個體之間的隱形區隔。在以親密感為重要特徵的家庭關係中,這種區隔導致了家庭成員之間既互相聯結、
又互相區隔的交往狀態,從而建構出「中介化的親密」關係。這種關係的本質是家庭成員在互動交往過程中,利用智能手機在個體性
與家庭親密這兩者之間進行邊界控制,從傳統家庭文化中逐漸脫嵌並重新嵌入新的家庭文化,進而對家庭關係進行建構的過程,也是家庭成員在傳統與現代博弈的過程中,對個體與家庭之間的關係進行再認知的過程。不僅如此,媒介化社會的運行機制還將當代城市家庭納入社會運轉的其他互動過程之中,並通過與其他社會系統進行靈活的連接、互動,形成複雜多樣的權利流動關係。
本書的順利出版要感謝恩師張宇丹教授長期以來的關心、支持和指導,感謝雲南民族大學文學與傳媒學院提供的良好科研氛圍及院系領導的關照、厚愛,同時也要感謝所有參与本書研究的各位朋友所付出的努力。由於作者學識和能力有限,不足之處在所難免,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