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面目的人 理查德.桑內特 9787532792603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上海譯文
NT$267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11*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沒有面目的人
ISBN:9787532792603
出版社:上海譯文
著編譯者:理查德.桑內特
叢書名:譯文坐標
頁數:192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82008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大眾讀者
在一個把人當「螺絲釘」的社會中,如何確認自我的內在價值?
在一個專註實現短期目標的經濟體系中,如何追求長期目標?
在一個不斷分裂重組的組織中,如何維持人與人之間的忠誠與承諾?
與阿倫特、哈貝馬斯齊名的公共生活研究者解讀打工人困境
美國《商業周刊》年度最佳作品

內容簡介
賀拉斯曾寫道,一個人的品格取決於他與世界的聯繫。「品格」關乎我們珍視和想被承認的個人特質,我們也正因此而被他人所需要。但今天,「誰需要我?」卻成了一個受到巨大挑戰的問題。冷漠的現代資本主義對人們的努力無動於衷,每個員工都被設計成可以被替代,在一次次企業再造中被利用后棄之如敝屣,這明顯而殘酷地削弱了人之為人的價值感。
被集體裁員的IBM 程序員、被全自動設備侵蝕手藝的麵包師、為挑戰自我嘗試轉行卻又鎩羽而歸的酒吧女店長、達沃斯論壇上如魚得水的人生贏家新的職業故事把彈性經驗和靜態的個人倫理分離,讓員工止步于簡單又膚淺的勞動,不再深入理解並投入工作。複雜的分工和高科技使專有技術不再屬於任何職業,而只存在於支配人的程序之中。
講究個人品格、相信工作的意義、不斷提高技藝並成為不可替代的行家已經是上一代的傳說。今天,在這個讓我們漂浮不定的資本主義制度中,我們該如何找回自己對工作的掌控權?

作者簡介
理查德•桑內特(Richard Sennett)
社會學家。曾任教於紐約大學和倫敦經濟學院,現為哥倫比亞大學資本主義與社會中心的高級研究員和麻省理工學院城市研究的客座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城市社會學、藝術、家庭、觀念史與身體史。曾獲黑格爾獎、斯賓諾莎獎、哈佛大學百年紀念獎章等。主要著作有《再會,公共人》《眼睛的良心》《肉體與石頭》《匠人》《新資本主義的文化》等。
譯者
周悟拿
英語、丹麥語、挪威語譯者,浙江大學與美國耶魯大學聯合培養博士,曾在中國香港、英國、丹麥等地交流訪學,現任教於湖南大學外國語學院,主要從事中外文化交流、文學翻譯研究,已出版譯著《地球編年史:人類起源》等。

精彩書評
《沒有面目的人》就像小說一樣引人入勝,觀察敏銳,文筆優美,充滿激情,是一部有關大趨勢與人類道德的作品。這一切都建立在嚴謹的分析基礎之上任何想了解當今世界的人都可以讀一讀這本書。雖然我們現在都是混亂的鑒賞家,但我們更需要桑內特充滿激情的理性之聲。
——《遠見星期天周報》
《沒有面目的人》是一本罕見的內容豐富的書,它迫使你思考,引發真正的思想反響。
——《亞特蘭大日報》
理查德•桑內特是一位與眾不同的作家。他總是將廣博的歷史、文學知識與記者的意圖相結合,走進商店或工廠,與人交談,並把聽到的寫下來。
——《紐約時報書評》
桑內特對人們在日常生活、網路平台和學術圈中討論工作場所的情況了如指掌。這是對時代的深刻洞察,也是關注商業和文化的人們的必讀之書。
—— 《基督教科學箴言報》
桑內特的《沒有面目的人》內容充實而嚴肅,許多人會發現他對靈活就業的個人代價的評估令人不安。
——澳大利亞《時代報》
這本書的主題是當前的經濟變化對美國工作條件的影響。該書論述周到,沒有社會學術語,充滿了對個體的同情。
—— 《華爾街日報》
【讀者評論】
這是一本偉大的書,雖然寫作時間有點早。因此,與其說這本書是在描寫當今世界的工作狀況,不如說它真實地展現了當今世界是如何開始的,忠誠、承諾、持久以及作為某項事業的一份子的自豪感是如何被侵蝕的。正如作者所說,"好工作的品質並不是好性格的品質"。自這本書出版以來,美國工人的情況沒有發生什麼變化。現在,"不做長期承諾 "是雙方的準則,而不僅僅是少數公司的經營方式。"靈活就業 "往往意味著沒有固定的時間表,沒有明確的工作時間。因此,與其說這是一種 "工作/生活平衡 "的手段,不如說是工人必須保持整個 24 小時開放,沒有固定的時間表,也很少提前通知。技術使許多行業淪為 "按鍵 "行業,比如書中的麵包師。計算機技能,或者說在正確的時間按下正確按鈕的能力,已經變得比真正了解如何創造產品更為重要。——亞馬遜讀者
我對一些針對書的激烈反應感到震驚,但這隻能說明桑內特觸動了那些在全球化巨浪和互聯網商業狂潮中擁有既得利益者的脆弱神經。最不穩定的評論來自硅谷中心的那些人,這難道不有趣嗎?桑內特通過被批評者詆毀為 "趣聞軼事 "的方式,成功地揭示了特殊性中的普遍性。趣聞軼事是以人類經驗為基礎的,而不是傳統實證主義社會學的稀有抽象概念。他還出色地剔除了企業關於 "變革、團隊、再造 "的言論和宣傳--這些言論和宣傳讓管理大師及其鸚鵡學舌的顧問追隨者發了大財,而普通人只是這些社會工程計劃的傳聞接受者。他還成功地揭示了企業生活的膚淺是如何滲入家庭、侵蝕深度和性格的。正如偉大的社會學家 C 賴特-米爾斯(C Wright Mills)所教導的,"社會學家的政治任務 是將個人問題轉化為公共問題,並將公共問題轉化為對不同個體具有人類意義的課題」。——亞馬遜讀者
桑內特對後現代資本主義下工作性質的點破是一針見血的,他認識並解釋了在一個去中心化、以工作內容為基礎而非以職業為基礎的勞動世界中起作用的異化因素。事實上,這一整本書是一篇長文,有些地方讀起來讓人痛苦,因為他喚起了我對自己在這個世界中遭遇的一些回憶。同時,這本書的研究和思想都是在寫作期間產生的,在其基礎上現在又發生了許多變化,而這些變化只會加劇工人們的疏離感。如果如桑內特所說的那樣,企業結構的瓦解對工人的心理來說是個壞消息--在工作場所沒有明確的對立面--那麼在一個失業率高達百分之十的世界里,疏離感會以指數級的速度更加明顯。這篇文章是他寫作時的真實寫照,當時美國經濟每年創造的就業機會超過一百萬個。他所探討的問題現在看來更加真實。——亞馬遜讀者

目錄
一 漂移
二 常規化工作
三 彈性
四 難辨
五 冒險
六 工作倫理
七 失敗
八 危險的代詞

精彩書摘
★「彈性資本主義」所指的並不只是一種舊調重彈的制度。它強調的是「彈性」,批駁僵化的官僚制度形式,抨擊盲目例行公事帶來的一系列弊端。這種制度下的工人必須靈活行事,對隨時出現的變化持開放態度,不斷承擔風險,變得不再依賴規定和正式程序。
★在一個心浮氣躁、只看眼前的社會中,我們如何判斷哪些是自我內在的持續價值?在一個專註實現短期目標的經濟體系中,該如何去追求長期目標?在不斷分裂又不斷重組的機構組織中,該如何維持人與人之間的忠誠與承諾?這些都是新興的彈性資本主義給品格帶來的問題。
★就投入度和忠誠度來說,「短期聘任」的原則對信任感、忠誠度以及互相託付的精神造成了侵蝕。當然,信任感可以純粹適用於那些正式事項,比如在達成商業交易或仰賴別人遵守遊戲規則的場合。但是,往往是在那些非正式的場合之下,我們對信任感才會有更具深度的體驗。比如說,在被分配到一項艱巨或幾乎無法完成的任務時,我們才會知道誰可以信賴。這種社會性的情誼需要時間的醞釀,才能慢慢在企業組織的缺口和裂縫中落地生根。
★現代企業的聘用時間過於短暫,使這種非正式場合中的信賴感沒有機會成熟發展。新企業的首次併購時,人與人之間的互相託付之感往往會遭到重創。在那些剛起步的公司里,每個員工都逃不掉長時間的高強度工作;當公司上市,也就是股票剛上市公開交易時,公司創始人往往會賣出股票套現,低層員工則被棄之不顧。如果一個組織是以彈性而鬆散的網狀結構來運作,而不是依靠上情下達的剛性命令,這種網狀結構也會削弱企業中的社會關係,對新生組織和老牌企業都是如此。
★沒有人真正出面宣布「我會告訴你該怎麼做」,極端情況下也沒人會說出「我會給你點顏色看看」,這已不只是公司內部的一種防禦行為;這種權威的缺席讓掌控者可以自由地轉變、調整、重組,甚至不必為自己或自身行為辯護。換句話說,掌權者獲得了當下的自由,他們也只聚焦于當下。「變動」本身會為一切負責;而「變動」並不是一個具體的人。
★這些內在需求會帶來何種政治方案,我尚一無所知。但我確定知道的是,若一項制度無法為人類提供深切理由去關懷他人,長遠來看它必定是不合理的。

前言/序言
如今,「彈性資本主義」(flexible capitalism)所指的並不只是一種舊調重彈的制度。它強調的是「彈性」,批駁僵化的官僚制度形式,抨擊盲目例行公事帶來的一系列弊端。這種制度下的工人必須靈活行事,對隨時出現的變化持開放態度,不斷承擔風險,變得不再依賴規定和正式程序。
隨著這種對彈性的強調,工作(work)本身的意義以及我們用來形容的詞彙也隨之改變。例如,「事業」(career)一詞的英文詞源是馬車行駛的道路,最後被用來形容勞動,象徵著個體實現經濟追求的終身渠道。彈性資本主義已經堵死了事業的直通路線,讓員工們可以隨時切換到另一種職業。在14世紀,「職務」(job)這個英文詞指的是可以四處運送的一塊或一片物品。如今的彈性制度讓「職務」這種晦澀難懂的意義重回視野,因為人們都在以片段的形式進行工作和勞動,終其一生都是如此。
這種彈性制度會很自然地引發焦慮,因為人們並不知道哪些風險能得到回報,也不清楚該踏上哪一條道路。為了解除「資本主義制度」這個名詞背後的詛咒,人們想出許多迂迴的說法來形容,比如「自由企業」或「私營企業」制度。現今社會中,人們把彈性制度當成破除資本主義咒語的另一方法。人們宣稱,在打擊僵化的官僚主義制度和凸顯冒險精神的方面,彈性制度還能賦予人們更大程度的自由來塑造自己的生活。可是事實上,新的秩序並不只是廢除過去的條規那麼簡單,它也帶來了新的控制--但是,新的控制也同樣讓人費解。這種新資本主義往往是一種難以辨識的權力制度。
也許,彈性制度對個體品格的影響是其中最令人困惑的方面。若我們追溯到古代,當時的英語使用者和英語作家們對「品格」(character)一詞的含意沒有任何爭議,這是一種道德倫理的價值,關乎我們自身的慾望,以及和他人的關係。賀拉斯 曾寫道,一個人的品格取決於他與世界的聯繫。從這層意義上來看,「品格」比它在現代衍生出的「個性」(personality)一詞具有更廣的涵蓋面;「個性」涉及內部發酵的慾望和情感,不足為外人道。
「品格」則特彆強調我們感情經驗中的長遠層面。品格需要通過其他精神來呈現出來,比如忠誠、互相交付的責任、長期追求目標、為長遠考慮而延長滿足感的做法等等。我們每個人都會經歷處於混亂情感中的特定時刻,我們會想方設法地存留或維繫某些情感;這些持久的情感便會幫助我們塑造品格。品格關係到我們在自己身上珍視的個人特質,也涉及那些我們想要被他人認可的個人特質。
在一個心浮氣躁、只看眼前的社會中,我們如何判斷哪些是自我內在的持續價值?在一個專註實現短期目標的經濟體系中,該如何去追求長期目標?在不斷分裂又不斷重組的機構組織中,該如何維持人與人之間的忠誠與承諾?這些都是新興的彈性資本主義給品格帶來的問題。
二十五年前,我和喬納森•考伯(Jonathon Cobb)寫過一本《階級中隱藏的傷害》(The Hidden Injuries of Class),這是一本有關美國勞動階級的書。在本書中,我討論的也是在急劇變化的經濟中,有關工作和品格的問題。我原本打算寫成一篇長篇論文,而不是一本薄薄的小書;我其實只想在這裏呈現一個論點,但分成了幾個篇幅很小的章節加以展開。在《階級中隱藏的傷害》中,喬納森•考伯和我完全通過正式的訪談來論證。而在本書中,我配合論文的論證形式,採用了更多混合的非正式信息來源,包括經濟數據、歷史文獻和社會學理論;我也像人類學家一樣探討自己身邊的日常生活。
我要在開頭針對本書指出兩點。首先,讀者將會常常看到,我把哲學思想運用在所有的個人具體經驗中。我認為這樣做沒有錯;思想必須能承載具體經驗,否則就只能停留在抽象觀念的層面。其次,我很大程度上隱藏了正式受訪者的個人身份,也就是改變地點和時間,有時把幾種聲音彙集為某一人的聲音,或是把一種聲音分為幾個聲道。這些偽裝需要得到讀者信任,但並不是小說家通過爐火純青的敘述技巧來得到的那種信任,因為現實生活遠沒有小說敘述那麼協調連貫。即使對於環境的描述略有修飾,我也希望能如實反映所聽所聞之感。
二十五年前,我從喬納森•考伯關於工作的討論中受益匪淺。在加里克•厄特利(Garrick Utley)的督促下,我再度探討了這個主題,本尼特•哈里森(Bennett Harrison)、克里斯托弗•詹克斯(Christopher Jencks)和薩斯基雅•薩森(Saskia Sassen)也在這個過程中提供了協助;本書想要探究的是這些人研究現代經濟所得的發現,以及對於個人產生的影響。感謝我的研究助理邁克爾•拉斯卡維(Michael Laskawy),他給我提供了很多寶貴意見,也承擔了研究和寫作過程中的許多實務。
這篇論文最早發表於1996年劍橋大學的達爾文講座。感謝行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