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自是花中第一流 西嶺雪 9787538772340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時代文藝
NT$361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11*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李清照,自是花中第一流
ISBN:9787538772340
出版社:時代文藝
著編譯者:西嶺雪
頁數:xxx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82551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李清照的生平傳記,書稿分為「北宋」「南宋」兩部分,講述李清照在北宋南宋兩個朝代的經歷。包括李清照的出身、關於李清照母族的幾種說法、李清照的婚姻等,對李清照的生平做了詳細概述。文稿中還涵蓋李清照流傳下來的所有作品,並配以解析,包括《浣溪沙》《一剪梅》《蝶戀花》《怨王孫》《小重山》《行香子》等。文中也將李清照的詞與晏殊、晏幾道做對比,逐詞拆解,探討李清照的詞和其他詞人風格的不同。最終寫到李清照卒于江南,臨終未能回到她惦念的故土。

作者簡介
西嶺雪,原名劉愷怡,女,喜愛《紅樓夢》,喜歡古詩詞,喜愛崑曲與茶道。作家,編劇,西周私塾創始人。上海戲劇家協會特約編劇,東南大學特聘詩詞導師。出版作品有長篇小說、散文、遊記、紅學專書等六十余部,代表作有「大清三部曲」、「西續紅樓夢」系列、「西望張愛玲」系列等,編劇作品跨界戲曲舞劇影視諸行當,代表作有崑曲《紅樓夢》、話劇《每個女人都很孤單》、舞台劇《尋找張愛玲》、電影《夏季戀愛》等。大多作品同時擁有繁簡體不同版本,遠銷海內外華人圈,被中國台灣媒體譽為「當代張愛玲」,為作家學者化的代表人物。

目錄
序言?李清照的一簾幽夢 001
第一爐香 北宋篇
官二代不及文三代 003
李大娘子和趙三郎的幸福生活 023
大相國寺的鐘聲 036
汴京的日子花暖香融 044
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059
遭雷劈的元祐黨籍碑 073
青州有座歸來堂 088
金猊、熏籠與山枕 100
詞論,別是一家言 112
戰爭來了 139
靖康之恥 148
那些花兒都謝了 161
第二爐香 南宋篇
衣冠南渡 175
庭院深深深幾許 185
不肯過江東,項羽與嵇康 197
他到底是個詩人 208
金石漂流記 214
改嫁風波 227
江山留與後人愁 241
打馬江山,誰能攜我過淮水 249
桐風蕉雨,紹興十三年的春天 270
難忘中州元宵節 284
她與梅花有個約會 298
李清照的茶涼了 307

前言/序言
序言?李清照的一簾幽夢
在沒到青州之前,我從沒想過山東還有一座那麼美的城市。而在我踏上青州古城的第一瞬,就忍不住說:我想在這裏長住。
這是一條鮮活地被封存在時光隧道里的古街。它並沒有封起路口攔起柵欄來收門票,卻勝過任何一條宣傳過度的文化旅遊街區;它的店面是在真實營業的,它的門戶裏面是柴米油鹽過日子的百姓,天不亮就有包子鋪或油條檔冒出炊煙,入夜了還能看到學生三三兩兩地放學歸來;這裏沒有喧囂嘈雜燈紅酒綠的酒吧歌廳擾人清凈,也沒有通常熱門景區下閘散客后的幽寂空蕩狀若鬼城。
它就是生活,就是真實,就是流淌在一磚一瓦的實境里的千年歷史。
雖然眼睛看不見,但是我心裏知道,就在這條街上,歐陽修走過,李清照走過,范仲淹、富弼走過,也許此刻他們正攜琴抱酒,帶著千年的微笑,與我擦肩而過,我不會打擾他們,他們也不曾驚動我,但是我們,彼此相照。
這是一座宋城啊,是李清照生活了十幾年的地方,是她和趙明誠的桃花源!長街深巷,靜夜清風,樓前流水應念我,呢喃燕子語梁間,在在都記下了千年前的深情回眸。
這是多麼讓人沉迷的事實,不可置信而不容置疑。我簡直不能相信自己真實地踏入了歷史。可惜,因為疫情和裝修的緣故,不能進入李清照故居,看不到「歸來堂」的模樣,亦不知那十幾間屋子是否重建,那曾經印過易安居士鬢釵裙影的林間小路,是否還留有宋時的氣息。
但是看不到也好,看不到而能隔著院牆在心中默默追憶李清照的生平,那種熟稔又遙遠的感覺只會更真實,彷彿一道高牆隔開了歷史與今天,而我從門縫中窺視著詞人的背影,依稀模糊,幽香邈然。
從那一刻起,我就想,也許有一天,我會寫一本李清照傳記。
但是年復一年,我卻遲遲沒有付諸行動,因為對李清照太熟悉又太陌生,竟難以下筆。
說太熟,是因為幾乎從識字起就在背誦她的詩詞,彷彿相識已久;說陌生,是因為史上關於李清照的記載極少,除了她自己有限的詩文之外,便多是些以訛傳訛的八卦逸聞,很難找到確切的引證。
此前我看過的所有李清照傳記中,多半是以詩詞解讀為主,又或是寫成言情小說,作傳人發揮浪漫之想象,指風說月,漫無邊際,真正有用的資料寥寥無幾。十幾萬字的書,擠干水分后最多剩下一兩萬字,還全是我早已熟知的內容。
如今換了我自己來寫,在史據匱乏的前提下,也實在沒有更好的做法。如果不能超越前人,那我又何必多此一舉?
我後來終於動筆,實在是機緣巧合。
2021年7月底,我正在揚州旅遊,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導致全城封鎖,毫無預兆地將我限制于揚州東關街的長樂客棧中,整整三十四天不得自由。
長日無聊,房租昂貴,又一直看不到解禁的希望,在這鬱悶難挨的日子中,若是不趕緊給自己找一個用功的題目,我簡直就要被壓抑和絕望給逼瘋了。
當時從酒店大堂借來的一卷歷代詞曲的殘本中,開篇正是李清照的詞。我便心想:要不,乾脆開始寫李清照傳吧。
手上沒有任何參考書,但是以我對易安居士的熟悉程度,倒也不必查找資料,先起了大綱再說。
於是說做就做,我憑著記憶開始起草大綱,一氣呵成后,已是三萬余字,然後再慢慢往裡填寫詳細內容,豐富骨肉。
與此同時,我建了個微課群給網友們講課,是為自己和夥伴們籌房租,也是用詩詞按摩心臟,讓心境在詩風詞雨中溫潤平和。
李清照一生詩文流傳下來的並不多,除了存疑的作品外,我盡量將她所有作品或詳或略,一一解說,並在網上與大家討論。
這些心得與感受,又一一化為筆下的文字。
揚州是一座古城,也是趙構南巡的第一個目的地。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十月,宋高宗以揚州為「行在」,宣告了南宋時代的開啟。
東關街是一條古街,街口便是迎接過南宋小朝廷的東門,揚州知州呂頤浩在高宗駕幸后被擢升為戶部尚書,建炎二年奉詔修城,在此建起了「壯麗壓長淮,形勝絕東南」(李好古《八聲甘州》)的東門城樓。
從街口出去,正對著東關古渡,京杭運河連通了揚州和瓜州。建炎三年(1129年)金軍進逼淮揚時,趙構便是從那裡逃跑的,留下了「泥馬渡河」的傳說。
長樂客棧是一座古院落,青磚碧瓦,亭台樓閣,花木蔥蘢,曲徑通幽。
我雖不能出門,卻有個非常闊氣的院子和更加闊氣的花園供我徜徉,院門前甚至還有一座天鵝湖。朝夕相處一個多月,這裏所有的動物都被我養成了寵物,每天早晨開了院門,我往湖邊一站,天鵝、貓兒、游魚便排著隊地迎過來等我投喂。
若是忽略掉這停留是一種不得已,其實在客棧的日子是相當愜意而優雅的,最適合寫作不過了。
為此,我將永遠感謝長樂客棧的所有工作人員,是他們在我最艱難的時候,給予了我最溫暖的幫助與照顧。更感謝在隔離期間與我在網上相伴的詩友們,是你們的支持與鼓勵讓我在苦悶中感受力量。
也許沒有人知道,我常常會在午夜時分悄悄從側門溜出客棧,獨自穿過長長的街道,一直走到東關街的盡頭,目光刻意忽略卡口的半截圍擋,仰望著浮在夜幕中的城樓。那不同於北京或西安明清建制的城門樓子,是典型的宋代款制。
闃無一人的幽深街道上,只有路燈和我孤獨的身影,一切荒誕而不真實。這荒誕讓我的目光穿越了時下的處境,穿過風沙星辰,一直望進九百年前的歷史。
我想,我來到南宋了。陌生而熟悉,親切得讓人心痛。
待到終於離開揚州時,這本傳記已經完成了大半。
我不敢說這本因機緣巧合而誕生的傳記比起其他的同類書籍有何高明之處,只能說當一個人被迫身處與世隔絕的環境中,心靈會脫離肉體而獨立存在,反而能夠最大限度地穿越時空,沉浸在詩詞的世界徘徊流連,向歷史求取氧氣,所以寫作時無比虔誠。
這一份熱誠,便是我與讀者最近的距離,最好的禮物。
也正因為這熱誠,我在飛揚筆墨時,真切地感受到了傳主的滄桑與嘆息。
風朝雨夕,我徜徉於客棧高高的院牆巷道中,彷彿踟躇于歷史的甬巷,靜聽風吟;又或是登上院中最高的台階,卻只看到重重疊疊的斗角飛檐,怎樣也望不過高高的馬頭牆,伸開雙手接月光,承接了滿捧的碎玉遺珠。
整個世界都遠離了,反而讓我更深地回望歷史,走進大宋。於是,如水的月光下,我看到了她。
近千年的時光,已讓李清照成為女詞人的代名詞。
上天曾經給予了她人間最美好的一切:清貴不俗的出身、驚艷絕倫的才華,還有一段堪比神仙眷侶的美滿婚姻。
她與他住在青州的歸來堂,就像是亞當和夏娃住在伊甸園裡一般,做著得此一人與子偕老的好夢,戀戀金石,不問紅塵。
但是後來,上蒼忽然翻了臉,將這些恩賜一樣樣地收了回去:
先是一座《元祐黨籍碑》奪去了父親李格非的性命,讓她再也沒有了娘家;接著「靖康之變」將青州歸來堂付之一炬,更讓家鄉萬里,海角天涯;之後趙明誠更背負著「縋城宵遁」的罪名在起複之時急病過世,丟下她獨自倉皇奔波,四顧茫然;漫長的逃亡中,「連艫渡江之書」俱化飛煙,他們一世的心血盡成泡影。她真的什麼都沒有了。
即便如此,命運也沒有放過這個孤苦無依的女子——或許,正是因為她孤苦,她無助,世人才更要加倍苛責她,讓她背上改嫁悔婚的醜聞,譏笑嘲諷,落井下石。
或許在當時而言,一個女人再風光能幹,也還是需要一個男人將她捧在手心上疼的。否則,無論她怎樣堅強,也仍是可憐。
更何況,李清照從來都不是一個強悍的女子。
到這時,她才發現自己畢生所學,不過是些無用的技巧,無論是「學詩謾有驚人句」,還是「生香熏袖,活火分茶」,在戰亂面前都一文不值。她唯有捧著自己一顆千瘡百孔的心,「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而那又是怎樣的簾兒呢?
她是在夢中長大的女子,現實讓她的夢碎了一次又一次,她卻仍能用一顆詩心挽留那淚痕夢影,連綴成世間最美麗的珠簾。
如今,就讓我們穿越千年,越過冥河,撿拾起遺珠落蕊,傾聽那一簾幽夢。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