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8*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民間’微公益’行為失範的政府規制與引導策略研究 ISBN:9787308239998 出版社:浙江大學 著編譯者:楊逢銀 頁數:176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82046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研究主要從政府規制和跨界合作治理的理論視角,採用案例分析和參与式觀察等研究方法,在闡釋、論證我國民間「微公益」行為失范的問題表徵、發生機理的基礎上,提出「微公益」諸多失范亂象的生成,源於跨界行動利益相關方自律和他律機制失效及其彼此間協同、合作關係的斷裂,為此民間「微公益」行為失范問題的矯治,不只是從法律、政策上進行單向度的監管、控制,更要因循其失范的內在發生機理,從跨界合作治理的視角整合參与「微公益」行動的各方資源,引導、扶持其所代表的社會力量不斷成長壯大,從而實現自律、他律機制的有效銜接與良性互動,重構並形成「微公益」行動多方跨界合作的規制體系,以確保民間「微公益」等互聯網公益慈善事業得以規範、健康地發展。作者簡介 楊逢銀,山東泰安人,政治學理論博士,美國芝加哥大學訪問學者。現為浙大城市學院副教授,城市數字治理系主任,杭州城市大腦研究院青年領航學者,浙江省地方政府與社會治理研究中心和浙江省輿情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曾主持國家級課題1項、省部級課題5項,獲得省部級獎7項,參著4部,公開發表期刊論文20餘篇。目前主要從事地方政府數字化改革與社會治理創新的研究工作。目錄 第一章 導論一、民間「微公益」行為失范規制問題的提出 二、國內外相關研究文獻回顧 (一)國外「微公益」規制問題研究綜述 (二)國內「微公益」規制問題研究綜述 (三)國內外「微公益」研究評析 三、研究方法 (一)文獻研究法 (二)制度分析法 (三)訪談法和參与式觀察法 (四)多案例比較分析法? 四、研究內容 第二章 理論視角與分析框架 一、政府規制 (一)政府規制的起源與發展 (二)政府規制的內涵 (三)政府規制的形式和類型 (四)政府規制的相關理論 二、政府社會性規制 (一)政府社會性規制的內涵 (二)政府社會性規制機制 三、跨界合作治理 (一)跨界合作治理的緣起 (二)跨界合作治理的內涵 (三)跨界合作治理論域 (四)跨界合作治理的架構 第三章 民間「微公益」及其行為失范的發生機理 一、民間「微公益」行動的興起 二、民間「微公益」行動的社會影響 (一)民間「微公益」推動了慈善事業發展 (二)民間「微公益」行為失范產生的社會危害 三、民間「微公益」行為失范的問題表徵 (一)騙捐與詐捐 (二)非法公募 (三)濫用善款 (四)重複求助 (五)信息披露不實 (六)網路暴力 四、民間「微公益」行為失范的發生機理 (一)法律規範創製滯后 (二)求助主體缺少自律 (三)政府監管跟進缺失 (四)平台治理能力薄弱 (五)社會力量監督乏力 第四章 民間「微公益」行為政府規制的制度實踐 一、民間「微公益」行為政府規制的必要性 (一)社會「志願失靈」的挑戰 (二)市場力量的資本「侵蝕」 (三)政府規制的不當干預 二、民間「微公益」失范政府規制的法規制度 (一)民間「微公益」行為政府規制的制度依據 (二)民間「微公益」行為失范政府規制的法律盲區 三、民間「微公益」行為失范政府規制的制度實踐 (一)政府規制的監管機構及其職責 (二)民間「微公益」行為失范的政府規制歷程 (三)民間「微公益」行為失范的主要監管措施 第五章 民間「微公益」行為失范的政府規制現狀 一、民間「微公益」行為失范的政府規制方式 (一)法律規制 (二)行政規制 (三)經濟規制 (四)社會規制 (五)合作規制 二、民間「微公益」行為失范的政府規制舉措 (一)事前:制定政策法規,設置行業標準 (二)事中:引導規範運行,促進信息披露 (三)事後:落實違法處罰,追究法律責任 三、民間「微公益」行為失范政府規製成效 (一)提升了政府的監管效能 (二)提高了公益活動的透明度 (三)增強了公益平台的公信力 (四)改善了公益行業自治能力 (五)增進了民眾的公益參与意願 四、民間「微公益」行為失范政府規制面臨的挑戰 (一)公益立法體系不健全 (二)職能部門監管權威碎片化 (三)行業力量自治能力薄弱 (四)政府監管與社會監督銜接不暢 (五)政府規制的專業技術人才缺乏 第六章 構建民間「微公益」行為失范跨界合作規制體系 、建立健全法律制度體系 (一)完善「微公益」規製法規 (二)健全政府監管制度體系 二、加強捐贈平台內部治理 (一)加強服務對象審核力度 (二)加大公益信息公開程度 (三)提高平台專業服務水平 三、重塑政府行政監管體系 (一)革新政府監管理念 (二)構建監管制度體系 (三)整合監管職能部門 四、優化公益行業自律機制 (一)設立公益慈善行業協會 (二)加強公益組織自我建設 (三)建立公益事業從業標準 五、發揮社會各方監督作用 (一)激發廣大民眾的公益監督意願 (二)發揮網路意見領袖的輿論影響 (三)增強新媒體公益信息披露作用 (四)鼓勵第三方社會機構獨立測評 第七章 引導、幫扶民間「微公益」健康發展的策略 一、加強網路公益慈善發展政策扶持 (一)降低網路慈善准入門檻 (二)全面落實稅收減免政策 (三)提供公共服務購買項目清單 (四)扶持、搭建公益信息平台 二、激髮網絡慈善行業自治活力 (一)引導「微公益」平台加強能力建設 (二)發揮樞紐型公益組織行業引領作用 (三)引入獨立的第三方評估機制 (四)加強網路公益志願者隊伍建設 三、做好大規模「微公益」項目的政策對接 (一)評估大規模「微公益」項目 (二)篩選確立公共政策議題 (三)制定、出台專項政策法規 (四)做好法規落實保障工作 四、推動「微公益」行動的組織化轉型 (一)大力發展「微公益」組織孵化器 (二)引導「微公益」組織完善內部治理架構 (三)幫扶提升「微公益」組織專業服務能力 五、培育全民公益的慈善文化 (一)加強「微公益」觀念宣傳、教育 (二)鼓勵組織開展「微公益」活動 (三)建立「微公益」專項激勵機制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