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儒學案 (全四冊) (精) 徐世昌 9787202050859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河北人民
NT$4,134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0906*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清儒學案 (全四冊) (精)
ISBN:9787202050859
出版社:河北人民
著編譯者:徐世昌
頁數:4冊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81923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民受天地之中以生,天所賦於人者謂之性,盡人以合天,其進焉有程,其行焉有軌。體天地以為化育謂之道,範天下之人,使循是道以複其性,作之君謂之政,作之師謂之教。五三之盛,君天下者,即師天下者也,故政教合於一。而俾天下之人心悅誠服,磋磨漸漬,畢生而莫之殫究者,謂之學。政無異術,教無異師,學亦無異趨,循是道而複其性而已矣。

目錄

第一卷 (1)
孫奇逢夏峰學案
附:孫博雅 王余佑 魏一鼇 耿極 張果中 薛鳳祚 馬爾楹 高鐳 王之征 陳澎 申涵光 崔蔚林 趟禦眾 杜越 李對 張浯 許三禮 胡具慶
第二卷 (5了)
黃宗羲南雷學案
附:黃宗炎 黃宗會 黃百家 萬斯選 陳赤衷 李鄴嗣 邵廷采 陳錫嘏 鄭梁 陳確 屠安世 鄭宏 葉敦艮 劉溝 陸符 萬泰 陳之問 賈潤
第三卷 (131)
陸世儀桴亭學案上
第四卷 (165)
陸世儀桴亭學案下
附:許焜 郁植 毛師柱 孔興綱 邢衡 沙張白 曹禾 湯誥 龔士燕 陳瑚 盛敬 江士韶 王育 郁法 文祖堯 陸元輔 吳素貴 蔡所性 馬負圓 楊世求 徐世沐
第五卷 (207)
張履祥楊園學案
附:張嘉玲 姚瑚 顏鼎受 顏統 錢寅 祝淵 淩克貞 吳蕃昌 何汝霖 沈磊 邱雲 屠安道 呂璜 呂留良 陳梁 陳梓 范餛 邢志南 祝? 蔣元
第六卷 (240)
顧炎武亭林學案上
第七卷 (276)
顱炎武亭林學案下
附:潘宋 歸莊 吳炎 潘裡章 朱鶴齡 楊瑪 傅山 路澤農 吳任臣 張招 王弘撰 李因篤 馬脯 汪琬 徐元文 陳芳績 陳啟源 黃汝成
第八卷 (333)
王夫之船山學案
附:王敵 羅管 唐端笏 章 有謨 周士儀 錢澄之 王文清
第九卷 (391)
湯斌潛庵學案
附:湯溥 湯准 湯恒泰 王廷燦 耿介 田蘭芳 竇克勤 姚爾申
第十卷 (417)
陸隴其三魚學案
附: 周熏 趙鳳翔 程儀千 張慧 王原 瞿天潢 倪淑則 李實 金潮 吳台碩 席永恂 侯開國 張萵 徐善建 曹宗柱 陸奎勳 周梁 張雲章 馬爾恂 馬子鷺 王素行 陳嘉綬 焦袁熹 沈近思 楊開基 吳光酉
第十一卷 (451)
顏 元習齋學案
附:王源 鍾綾 李明性 張羅? 張起鴻 呂申 王養粹 劉崇文 陳之鉉 喬已百 張鵬舉 憚鶴生 程廷祚
第十二卷 (495)
張伯行敬庵學案
附:張師載 鄭文炳 費元衡 冉覲祖 陳鵬年 孫嘉淦
第十三卷 (531)
李 爆恕穀學案
附:馮辰 劉調贊 鄭知芳 閻鎬 錢煌 王複禮 郭金城
第十四卷 (581)
高世泰梁溪二高學案
附:高愈 張夏 吳日慎 汪璉 施璜 顧樞 秦鏑 胡時亨 嚴轂 憚曰初 龔廷曆 湯之錡 華學泉
第十五卷 (597)
刁 包用六學案
附:刁再濂
第十六卷 (623)
張爾岐蒿庵學案
附:劉孔懷 李煥章
第十七卷 (646)
應攜謙潛齋學案
附:應禮璧 應禮琮 淩嘉印 沈士則 姚宏任 沈昀 秦雲爽 施相 徐介 沈佳 沈蘭或 陸寅
第十八卷 (660)
謝文溶程山學案
附:甘 京 封 浚 黃 熙 危龍光 曾曰都 湯其仁
宋之盛
第十九卷 (688)
魏裔介柏鄉學案
附:魏荔彤 張能鱗
第二十卷 (702)
魏象樞環溪學案
附:魏學誠 郝 浴 于成龍 張貞生 陳廷敬
第二十一卷 (740)
施閏章 愚山學案
附:施彥恪 施念曾 袁繼梓 陳宏緒 王士禎
第二十二卷 (754)
魏際瑞 魏 禧 魏 禮甯都三魏學案
附:魏世傑 魏世效 魏世儼 彭士望 林時益 李騰蛟 邱維屏 彭任 曾燦
第二十三卷 (783)
張 烈孜堂學案
附:馮濂
第二十四卷 (797)
黃 生白山學案
附:黃承吉
第二十五卷 (859)
毛奇齡西河學案上
第二十六卷 (905)
毛奇齡西河學案下
附:陸邦烈 章 大來 章 世法 方栗如 毛驥 毛際可 張杉 劉漠中 來蕃 徐緘 方邁 屈複
第二十七卷 (945)
顧祖禹宛溪學案

精彩書摘
夏峰以豪傑之士,進希聖賢。講學不分門戶,有涵蓋之量。與同時梨洲、二曲兩派,同出陽明,氣魄獨大,北方學者奉為泰山北斗。命弟子魏蓮陸、湯潛庵分輯《北學》、《洛學》兩編,其傳衍甚遠。述《夏峰學案》。
孫先生奇逢
孫奇逢,字啟泰,一字鍾元,容城人。明萬曆庚子舉人。少敦內行,好奇節,負經世之志。年十七,舉於鄉。連丁父母憂,廬墓六年。與定興鹿伯順善繼講學,以聖賢相期。天啟中,逆合魏忠賢竊朝柄,左光鬥、魏大中、周順昌三公,以黨禍被逮。先生受左公知,魏、周兩公皆道義交。伯順方贊大學士高陽孫公軍事,先生上書孫公,責以大義,請急疏救。孫公將入覲面陳,未及而三公已死廠獄。三公以誣坐髒,酷刑急追,先生與伯順父太公、新城張果中傾身營護,醵金代輸。三公雖不及待,終賴以歸骨。當時義聲震天下,台垣及巡撫交章 論薦。孫公欲疏請以職方起贊軍事,其後尚書范公景文聘為贊畫,皆辭不就。

前言/序言
民受天地之中以生,天所賦於人者謂之性,盡人以合天,其進焉有程,其行焉有軌。體天地以為化育謂之道,範天下之人,使循是道以複其性,作之君謂之政,作之師謂之教。五三之盛,君天下者,即師天下者也,故政教合於一。而俾天下之人心悅誠服,磋磨漸漬,畢生而莫之殫究者,謂之學。政無異術,教無異師,學亦無異趨,循是道而複其性而已矣。周室既衰,孔子以無位之聖人,上承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之統,於是政教始分。戰國散亂,諸子爭鳴,雖複放拘警蕩,然莫不有牖世之志。漢興,表章 《六經》而定一尊。宋以來,乃專言性理,以別於漢,謂之道學。要之,實事求是與格物窮理,其為學為用,未甚遼絕也。上者則正誼明道以風化其下,下者則審端致力以扶護其上。是故分者其跡,而終有以相成。用之合則治,時有不用,用之而不合則不治,雖不治,而為學未嘗間息焉。特政教之分也既久,學在於下之日恒多。
至有清,聖祖仁皇帝以幹德之中,躬儒素之業,少而好學,至老而不休。禦經筵者四十年,成圖書者萬數千卷,觀摩朱子之言,擷其綱領,推其說以治天下,而天下治矣。上而天象、地輿、曆算、音韻、禮樂、兵刑、農桑、布帛之要,下至射禦、醫藥、術數、遊藝、庶卉、滿、蒙、西域、外國之文,殆無一不通方合莫,窮流溯原。其于《易》注、道統、臣工之作也,辨之惟恐其或疏。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