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10*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西方新聞學名著導讀 ISBN:9787301345115 出版社:北京大學 著編譯者:白紅義 頁數:326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80817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以新聞和新聞業為研究對象的新聞學已經成為傳播學中發展最快的一個分支學科。與此同時,對於新聞學研究的回顧、反思、推進和展望也成為各國研究者近年來關注的熱點。究竟何為新聞學研究?新聞學研究的價值是什麼?新聞學研究何以形成當前的面貌?新聞學研究應該走向何處?回答上述問題的一種途徑是「重訪」經典。 本書以導讀的形式「重訪」了西方新聞學領域的20餘部經典著作,呈現了西方新聞學的發展歷史和演變過程。每篇導讀兼具「解讀」與「評析」,可以幫助讀者加深對名著的理解,並做到觸類旁通,探索新的理論資源和分析視角,帶來新的研究想象力。作者簡介 白紅義,男,陝西人。現為上海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副研究員、CSSCI來源期刊《新聞記者》雜誌特約編輯。曾在多家媒體從事記者工作。2011年6月畢業於復旦大學新聞學院,獲文學(新聞學)博士學位。2011年7月進人上海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工作,2013年10月晉陞為副研究員。2012年3月,赴香港城市大學媒體與傳播系訪問。2012年3月至2015年6月,在復旦大學政治學博士后流動站從事博士后研究。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受國家留學基金資助,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安納伯格傳播學院訪問學習。2018年度上海市浦江人才。 目前主持有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上海社會科學院院課題、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以及第53批博士后科學基金面上資助項目。已出版專著一部,並在《新聞與傳播研究》《國際新聞界》《現代傳播》《新聞大學》《新聞記者》《南京社會科學》《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等CSSCI期刊發表論文多篇。研究興趣集中在新聞社會學、政治傳播等領域。目錄 海倫·休斯:《新聞與人情故事》弗雷德里克·西伯特等:《傳媒的四種理論》 傑里米·滕斯托爾:《工作中的記者:專業記者:他們的新聞機構、消息來源和競爭者同事》 利昂·西加爾:《記者與官員:新聞生產的組織和政治》 蓋伊·塔克曼:《做新聞:現實的社會建構》 邁克爾·舒德森:《發掘新聞:美國報業的社會史》 赫伯特·甘斯:《什麼在決定新聞:對CBS晚間新聞、NBC夜間新聞、〈新聞周刊〉及〈時代〉周刊的研究》 馬克·費什曼:《製造新聞》 托德·吉特林:《新左派運動的媒介鏡像》 蘭斯·班尼特:《新聞:幻象的政治》 丹尼爾·哈林:《「未經審查的戰爭」:媒體和越戰》 愛德華·赫爾曼、諾姆·喬姆斯基:《製造共識:大眾傳媒的政治經濟學》 托伊恩·梵·迪克:《作為話語的新聞》 芭比·澤利澤:《軀體的報道:肯尼迪遇刺、媒體與集體記憶的塑造》 約翰·麥克馬那斯:《市場新聞業:公民自行小心?》 赫伯特·阿特休爾:《權力的媒介:新聞媒介在人類事務中的作用》 蒂莫西·庫克:《新聞執政:作為政治制度的新聞媒介》 羅伯特·哈克特、趙月枝:《維繫民主?西方政治與新聞客觀性》 詹姆斯·艾特瑪、泰德·格拉瑟:《良知監護人:調查性新聞與公共美德》 傑克·魯勒:《每日新聞、永恆故事:新聞報道中的神話角色》 丹尼爾·哈林、保羅·曼奇尼:《比較媒介體制:媒介與政治的三種模式》 帕布魯·博奇科夫斯基:《數字化新聞:在線新聞的創新》 詹姆斯·漢密爾頓:《有價值的新聞》 羅德尼·本森、艾瑞克·內維爾:《布爾迪厄與新聞場域》 帕布魯·博奇科夫斯基:《工作中的新聞:信息充裕時代的模仿》 C·W·安德森:《重建新聞:數字時代的都市新聞業》 尼基·阿瑟:《〈紐約時報〉是怎麼做新聞的》 馬特·卡爾森:《新聞權威:在數字時代合法化新聞》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