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常談 (精) 朱自清 9787571337667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江蘇鳳凰科學技術
NT$317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11*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經典常談 (精)
ISBN:9787571337667
出版社:江蘇鳳凰科學技術
著編譯者:朱自清
頁數:208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99749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中小學課內外閱讀的國學入門指南,傳承中國傳統文化通俗易讀。
《經典常談》語言簡明,是普及中國傳統文化的典範之作。正如朱自清先生自己所說:「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經典訓練應該是一個必要的項目。經典訓練的價值不在實用,而在文化。再說做一個有相當教育的國民,至少對於本國的經典,也有接觸的義務。」
《經典常談》全書包括《說文解字》、《周易》、《尚書》、《詩經》、三禮、《春秋》三傳、四書、《戰國策》、《史記》、、《漢書》、諸子、辭賦、詩、文等共十三篇。附錄部分收入了朱自清撰《指導大概》、《指導大概》,可以視為正文講詩和文兩篇的延續擴充,讀後可對經典閱讀訓練的價值與方法有更加深入的認識。

作者簡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江蘇揚州人。是我國現代文學目前的著名作家,也是研究古典文學的著名學者。他以散文創作奠定其在中國現代文壇的重要地位,其平淡樸素而又清新秀麗的文風為現代散文注入了新的活力,被譽為「白話美文的典範」。朱自清一生著述豐厚,代表作品有學術論著《經典常談》,散文集《背影》《歐遊雜記》《你我》《倫敦雜記》等。

目錄

目錄
《說文解字》第一 1
《周易》第二 11
《尚書》第三 19
《詩經》第四 29
三禮第五 37
《春秋》三傳第六 43
四書第七 50
《戰國策》第八 57
《史記》、《漢書》第九 62
諸子第十 78
辭賦第十一 92
詩第十二 101
文第十三 116
附錄一 《唐詩三百首》指導大概 139
附錄二 《封建論》指導大概 182

精彩書摘
《經典常談》:
謝靈運,宋時做到臨川太守。他是有政治野心的,可是不得志。他不但是老、庄的信徒,也是佛的信徒。他最愛遊山玩水,常常領了一群人到處探奇訪勝;他的自然的哲學和出世的哲學教他沉溺在山水的清幽里。他是第一個在詩里用全力刻畫山水的人;他也可以說是第一個用全力雕琢字句的人。他用排偶,用典故,卻能創造新鮮的句子;不過描寫有時不免太繁重罷了。他在賞玩山水的時候,也常悟到一些隱遁的、超曠的人生哲理;但寫到詩里,不能和那精巧的描寫打成一片,像硬裝進去似的。這便不如陶淵明的理趣足,但比那些「道德論」自然高妙得多。陶詩教給人怎樣賞味田園,謝詩教給人怎樣賞味山水;他們都是發現自然的詩人。陶是寫意,謝是工筆。謝詩從制題到造句,無一不是工筆。他開了後世詩人著意描寫的路子;他所以成為大家,一半也在這裏。
齊武帝永明年間(公元四八三一四九三),「聲律說」大盛。四聲的分別、平仄的性質、雙聲疊韻的作用,都有人指出,讓詩文作家注意。從前只著重句末的韻,這時更著重句中的「和」;「和」就是念起來順口,聽起來順耳。從此詩文都力求諧調,遠於語言的自然。這時的詩,一面講究用典,一面講究聲律,不免側重技巧的毛病。到了梁簡文帝,又加新變,專詠艷情,稱為「宮體」,詩的境界更狹窄了。這種形式與題材的新變,一直影響到唐初的詩。這時候七言的樂歌漸漸發展。漢、魏文士仿作樂府,已經有七言的,但只零星偶見,後來舞曲里常有七言之作。到了宋代,鮑照有《行路難》十八首,人生的感慨頗多,和舞曲描寫聲容的不一樣,影響唐代的李白、杜甫很大。但是梁以來七言的發展,卻還跟著舞曲的路子,不跟著鮑照的路子。這些都是官體的諧調。
唐代諧調發展,成立了律詩絕句,稱為近體;不是諧調的詩,稱為古體;又成立了古近體的七言詩。古體的五言詩也變了格調。這些都是劃時代的。初唐時候,大體上還繼續著南朝的風氣,輾轉在艷情的圈子裡。但是就在這時候,沈儉期、宋之問奠定了律詩的體制。南朝論聲律,只就一聯兩句說,沈、宋卻能看出諧調有四種句式。兩聯四句才是諧調的單位,可以稱為周期。這單位後來寫成「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的譜。沈、宋在一首詩里用兩個周期,就是重疊一次;這樣,聲調便諧和富厚,又不致單調。這就是八句的律詩。律有「聲律」、「法律」兩義。律詩體制短小,組織必須經濟,才能發揮它的效力,「法律」便是這個意思。但沈、宋的成就只在聲律上,「法律」上的進展,還等待後來的作家。
宮體詩漸漸有人覺得膩味了;陳子昂、李白等說這種詩頹靡淺薄,沒有價值。他們不但否定了當時古體詩的題材,也否定了那些詩的形式。他們的五言古體,模擬阮籍的《詠懷》,但是失敗了。一般作家卻只大量地仿作七言的樂府歌行,帶著多少的排偶與諧調。——當時往往就這種歌行里截取諧調的四句人樂奏唱。——可是李白更撇開了排偶和諧調,作他的七言樂府。李白,蜀人,明皇時做供奉翰林;觸犯了楊貴妃,不能得志。他是個放浪不羈的人,便辭了職,游山水,喝酒,作詩。他的樂府很多,取材很廣;他是藉著樂府舊題來抒寫自己生活的。他的生活態度是出世的;他作詩也全任自然。人家稱他為「天上謫仙人」;這說明了他的人和他的詩。他的歌行增進了七言詩的價值;但他的絕句更代表著新制。絕句是五言或七言的四句,大多數是諧調。南北朝民歌中,五言四句的諧調最多,影響了唐人;南朝樂府里也有七言四句的,但不太多。李白和別的詩家紛紛製作,大約因為當時輸入的西域樂調宜於這體制,作來可供宮廷及貴人家奏唱。絕句最短小,貴含蓄,忌說盡。李白所作,自然而不黨費力,並且暗示著超遠的境界;他給這新體詩立下了一個標準。
但是真正繼往開來的詩人是杜甫。他是河南鞏縣人。安祿山陷長安,肅宗在靈武即位,他從長安逃到靈武,做了「左拾遺」的官,因為諫救房琯,被放了出去。那時很亂,又是荒年,他輾轉流落到成都,依靠故人嚴武,做到「檢校工部員外郎」,所以後來稱為杜工部。他在蜀中住了很久。嚴武死後,他避難到湖南,就死在那裡。他是儒家的信徒;「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是他的素志。又身經亂離,親見了民間疾苦。他的詩努力描寫當時的情形,發抒自己的感想。唐代以詩取士,詩原是應試的玩意兒;詩又是供給樂工歌妓唱了去伺候宮廷及貴人的玩意兒。李白用來抒寫自己的生活,杜甫用來抒寫那個大時代,詩的領域擴大了,價值也增高了。而杜甫寫「民間的實在痛苦,社會的實在問題,國家的實在狀況,人生的實在希望與恐懼」,更給詩開闢了新世界。

前言/序言
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經典訓練應該是一個必要的項目。經典訓練的價值不在實用,而在文化。有一位外國教授說過,閱讀經典的用處,就在教人見識經典一番。這是很明達的議論。再說做一個有相當教育的國民,至少對於本國的經典,也有接觸的義務。本書所謂經典是廣義的用法,包括群經、先秦諸子、幾種史書、一些集部;要讀懂這些書,特別是經、子,得懂「小學」,就是文字學,所以《說文解字》等書也是經典的一部分。我國舊日的教育,可以說整個兒是讀經的教育。經典訓練成為教育的唯一的項目,自然偏枯失調;況且從幼童時代就開始,學生食而不化,也徒然摧殘了他們的精力和興趣。新式教育施行以後,讀經漸漸廢止。民國以來雖然還有一兩回中小學讀經運動,可是都失敗了,大家認為是開倒車。另一方面,教育部制定的初中國文課程標準里卻有「使學生從本國語言文字上,了解固有文化」的話,高中的標準里更有「培養學生讀解古書,欣賞中國文學名著之能力」的話。初高中的國文教材,從經典選錄的也不少。可見讀經的廢止並不就是經典訓練的廢止,經典訓練不但沒有廢止,而且擴大了範圍,不以經為限,又接著學生程度選材,可以免掉他們囫圇吞棗的弊病。這實在是一種進步。
我國經典,未經整理,讀起來特別難,一般人往往望而生畏,結果是敬而遠之。朱子似乎見到了這個,他注「四書」,一種作用就是使「四書」普及於一般人。他是成功的,他的「四書」注後來成了小學教科書。又如清初人選注的《史記菁華錄》,價值和影響雖然遠在「四書」注之下,可是也風行了幾百年,幫助初學不少。但到了現在這時代,這些書都不適用了。我們知道清代「漢學家」對於經典的校勘和訓詁貢獻極大。我們理想中一般人的經典讀本——有些該是全書,有些只該是選本節本——應該儘可能地採取他們的結論;一面將本文分段,仔細地標點,並用白話文作簡要的註釋。每種讀本還得有一篇切實而淺明的白話文導言。這需要見解、學力和經驗,不是一個人一個時期所能成就的。商務印書館編印的一些「學生國學叢書」,似乎就是這番用意,但離我們理想的標準還遠著呢。理想的經典讀本既然一時不容易出現,有些人便想著先從治標下手。顧頡剛先生用淺明的白話文譯《尚書》,又用同樣的文體寫《漢代學術史略》,用意便在這裏。這樣辦雖然不能教一般人直接親近經典,卻能啟發他們的興趣,引他們到經典的大路上去。這部小書也只是向這方面努力的工作。如果讀者能把它當作一隻船,航到經典的海里去,編撰者將自己慶幸,在經典訓練上,盡了他做尖兵的一份兒。可是如果讀者念了這部書,便以為已經受到了經典訓練,不再想去見識經典,那就是以筌為魚,未免辜負編撰者的本心了。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