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8*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虛擬生存論 ISBN:9787560778952 出版社:山東大學 著編譯者:賈英健 叢書名:中共山東省委黨校山東行政學院精品文庫 頁數:380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99790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從對技術的歷史性變革分析入手,揭示由於技術的革新而導致的網路時代的到來而引發的虛擬生存和現實生存之間的關係,並通過對虛擬生存的哲學透視,分析虛擬生存的存在形式、主體形態、內在矛盾,以及其與虛擬社會和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關係等問題。目錄 導論 虛擬生存:網路技術時代的哲學課題一、虛擬生存問題在當代人類實踐中的凸顯 二、虛擬生存問題的研究簡述 三、馬克思主義哲學視野中的虛擬生存 四、本書的基本觀點、研究方法、創新程度和意義 第一章 技術革命與生存方式的歷史演變和當代新發展 第一節 技術的人學考察 一、技術的人學本質 二、技術的人性考量 三、技術的生存論意義 四、技術化生存的當代境遇 第二節 當代技術革命與虛擬生存的興起 一、人類歷史上的技術革命 二、技術革命的當代發展 三、當代技術的虛擬性與虛擬生存的彰顯 第三節 虛擬生存是人類生存方式的重要變革 一、虛擬生存帶來人的生存方式的變革 二、虛擬生存如何實現人的生存方式的變革 三、虛擬生存變革人的生存方式的實質 第二章 虛擬生存:人類生存的新形態 第一節 虛擬生存的發生學考察 一、虛擬生存的發生學前提 二、作為發生前提的虛擬本性 第二節 虛擬生存的人學基礎、技術支持和哲學依據 一、虛擬生存的人學基礎 二、虛擬生存的技術支持 三、虛擬生存的哲學依據 第三節 虛擬生存:「虛擬人」的生存本質 一、傳統哲學對人的本質的理解 二、馬克思對人的本質的發現 三、人的類本質與人的現實的社會關係 四、虛擬生存與人的類本質的虛擬化 第四節 虛擬生存:一種嶄新的生存觀 一、虛擬的概念辨證 二、虛擬的哲學界定 三、虛擬生存的蘊含 四、虛擬生存的特徵 第三章 虛擬時空中的虛擬生存及其現實基礎 第一節 社會時空的虛擬化:人類生存形式的躍遷 一、社會時空:人類生存的現實形式 二、社會時空的歷史演進與人類生存時空的新形式 三、虛擬生存與社會時空的新變化 四、虛擬時空:人的生存時空的新闡釋 五、虛擬時空中的虛擬生存 第二節 虛擬生存對現實生存的超越 一、生存方式:人的生存的現實維度 二、現實生存與虛擬生存在虛擬時空的分裂 三、虛擬生存:對現實生存的虛擬性超越 第三節 虛擬生存與現實生存的融通與互塑 一、現實生存:虛擬生存的前提與基礎 二、虛擬生存:現實生存的拓展與深化 三、虛擬生存與現實生存的互塑 第四章 虛擬生存的主體形態 第一節 馬克思關於人的存在形態的理論 一、人的存在的三種形態 二、人的存在形態的歷史演進 三、人的存在形態理論的當代意義 第二節 從人的存在看虛擬生存的三種形態 一、個體虛擬生存 二、群體虛擬生存 三、類虛擬生存 四、虛擬生存三種形態的一致性 第三節 與虛擬生存三種形態相適應的三種虛擬認同 一、認同的哲學意蘊與虛擬認同的本性 二、虛擬認同的多重困境 三、虛擬認同的當代重建 第五章 虛擬生存的內在矛盾及其超越 第一節 虛擬生存的內在矛盾 一、現實生存與虛擬生存的衝突 二、技術理性與價值理性的分裂 三、公共訴求與信息權利的紛爭 第二節 虛擬生存矛盾的深層原因 一、價值觀上的利己主義 二、方法論上的科學主義 三、人生觀上的享樂主義 四、虛擬生存理念的泛化或欠缺 第三節 虛擬生存的理想模式及建構方法 一、虛擬生存的理想模式 二、虛擬生存理想模式建構的方法論原則 第六章 虛擬生存與人類社會發展 第一節 虛擬生存與人類社會的二重化 一、人的生存方式與人類社會發展 二、人類社會的虛擬化與虛擬社會的形成 第二節 虛擬社會:人的生存的新形式 一、虛擬社會的含義及其特徵 二、虛擬社會與人的生存需求的一致性 三、虛擬社會:人類社會發展的新躍遷 四、現實社會:虛擬社會的客觀基礎 五、虛擬社會與現實社會的虛實互動 第三節 虛擬社會與虛擬生存的歷史演進 一、現實社會與人的生存的虛擬性 二、虛擬社會與虛擬生存的發展階段 三、虛擬社會與虛擬生存的發展趨勢 第七章 虛擬生存與人的自由全面發展 第一節 馬克思論人的自由全面發展 一、馬克思關於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含義 二、馬克思關於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實現進程和條件 三、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思想的當代意義 第二節 虛擬生存下人的自由全面發展 一、虛擬生存與人的發展 二、虛擬生存對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雙重影響 三、反思虛擬生存:從虛擬發展到自由全面發展 第三節 虛實相生:走向人生存的理想境界 一、虛實相生:人生存的階段性和連續性的統一 二、虛實結合:走向人生存理想境界的路徑選擇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二、外文文獻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