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12*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中共建湖縣歷史.第三卷 (1978-2012) ISBN:9787552042566 出版社:上海社會科學院 著編譯者:中共建湖縣委黨史工作辦公室 頁數:436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99952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以《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為重要依據,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力求全面系統、科學準確記述1978年12月至2012年11月建湖縣各級黨組織帶領全縣人民進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光輝歷程、偉大成就。全書四編二十二章八十六節,素材源自檔案、志鑒、報刊、史料及其他有關資料,機構、人員、經濟等數據來自組織、編製、人社和統計等部門。目錄 第一編 歷史性轉折與改革開放起步(1978年12月—1982年8月)第一章 在撥亂反正中實現工作重心轉移 第一節 清除「左」的思想影響 一、學習宣傳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 二、組織真理標準問題討論補課 三、開展四項基本原則的宣傳教育 四、學習貫徹《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第二節 複查處理歷史遺留問題 一、全面平反冤假錯案 二、調整各方面社會關係 三、安置知識青年和城鎮下放居民 第三節 恢復經濟社會正常秩序 一、恢復工農業正常生產 二、加緊基礎設施建設 三、嚴厲懲處經濟犯罪 第二章 國民經濟調整與改革開放的起步 第一節 國民經濟在改革中施行調整 一、宣傳貫徹新「八字方針」 二、調整工農業發展結構 三、放寬搞活農村集市貿易 四、放開個體經營活動 第二節 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一、部分農民的自發行動 二、進行多形式責任制試點 三、聯產承包在全縣推行 第三節 放開搞活農村經濟 一、動員治窮致富 二、開發荒水盪灘 三、發展多種經營 第四節 發展社隊企業 一、部分社隊企業率先興辦 二、骨幹企業嶄露頭角 三、私營企業開始萌芽 四、扶持社隊企業發展 第五節 發展對外貿易 一、外貿產品收購 二、外貿產品出口 第三章 民主政治建設和社會事業的恢複發展 第一節 民主政治建設在改革中邁開步伐 一、恢復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二、取消縣革委會恢復縣人民政府 三、恢復縣政協組織及其活動 四、恢復群團組織機構 第二節 社會事業的恢復與發展 一、科技工作成效顯現 二、教育戰線生機勃發 三、文化體育競相發展 四、衛生事業面貌一新 第四章 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 第一節 恢復與加強黨的組織建設 一、恢復和建立各類縣級組織機構 二、整頓黨的基層組織 三、規範基層組織建設 第二節 培養選拔優秀中青年幹部 一、加大幹部培訓考核力度 二、加快建立後備幹部隊伍 三、調整充實各級領導班子 第三節 加強黨的紀律檢查工作 一、學習貫徹《關於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 二、查處信訪和違紀案件 三、糾正黨內不正之風 第四節 中共建湖縣第六次代表大會 第二編 改革開放的全面展開與經濟社會的穩步發展(1982年8月—1992年3月) 第五章 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的全面展開 第一節 學習貫徹中共十二大、十三大精神 第二節 推進農業農村改革 一、完善農業生產責任制 二、改革農村管理體制 三、發展農村「兩戶一體」 四、實施農民負擔監督管理 五、建立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 第三節 全面啟動企業改革 一、擴大企業自主權 二、改革企業領導體制 三、改革企業經營機制 四、完善企業內部管理機制 五、鄉鎮企業實行「一包三改」 第四節 實行經濟對外開放 一、締結友好合作關係 二、發展橫向經濟協作 三、組織經貿洽談活動 四、力推「三外」工作 第五節 中共建湖縣第七次代表大會與「七五」計劃 一、中共建湖縣第七次代表大會 二、「七五」計劃的制定與實施 三、制定並實施「六五四三」戰略 第六章 各項配套改革的全面推進 第一節 縣級黨政機構改革 一、縣級黨政機構設置 二、縣級機關人員編製精簡 第二節 組織人事制度改革 一、幹部任用管理制度改革 二、人事管理制度改革 三、勞動工資制度改革 第三節 科教文衛體制改革 一、科技體制改革 二、教育體制改革 三、文化體制改革 四、衛生體制改革 第四節 調控體制改革 一、計劃體制改革 二、財政體制改革 三、稅收體制改革 四、物價體制改革 第五節 流通體制改革 一、商業體制改革 二、糧食體制改革 三、供銷體制改革 四、物資體制改革 五、外貿體制改革 第七章 經濟領域的治理整頓與經濟社會的穩健發展 第一節 經濟領域的治理整頓 一、貫徹落實中共十三屆三中、五中全會精神 二、治理經濟環境 三、整頓經濟秩序 第二節 推進經濟持續穩定發展 一、確立商品經濟觀念 二、推促農業產業化 三、實施工業品牌發展戰略 四、開拓發展建築業 五、聚力發展第三產業 第三節 社會事業的穩步發展 一、科技事業的發展 二、教育事業的發展 三、文體事業的發展 四、衛生事業的發展 第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