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11*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墨家邏輯思想研究 ISBN:9787208186590 出版社:上海人民 著編譯者:張萬強 著 頁數:226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98555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先秦時代的墨家學派甚為重視談辯活動,發展出了以「察名實」「別同異」「明是非」為特色的邏輯思想。近代以來,學人或採取比較研究法,或採取歷史與文化詮釋法,對其進行了多角度的挖掘與詮釋,形成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多元結論,但也衍生出了諸多需要進一步辨析的問題。 本書以西晉學者魯勝提出的「同異生是非」論題為綱領,對墨家邏輯思想中的「名實」「同異」「是非」等主題進行了再詮釋。本書認為,墨家對「以名舉實」「以辭抒意」「以說出故」的自覺探究,包含有「類」「真」「矛盾律」等邏輯知識;而「辟、侔、援、推」等論式的合理運用,則需要建立在對事物或言辭之間的同異關係的正確把握之上。墨家邏輯思想主要表現為一個以幫助論者辨明是非為目的,以研究證明和反駁中所使用的各種論式為基本內容,以事物或言辭之間的「類同」「不類之異」關係和「以類取,以類予」原則作為正確使用論式的根本保證,並注重名言問內涵和語用聯繫的非形式化學說體系。作者簡介 張萬強,甘肅鎮原人,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博士,現任教於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人文學院哲學系,主要研究方向為墨學、邏輯史與中西邏輯思想比較研究,學術專長為邏輯學與先秦名辯學的比較研究。著有學術論文《墨家辯學中的「真」觀念》《中國古代有邏輯學嗎?》《舉物比類與屬種歸謬:中西哲學論辯原理比較——從墨家辯學和古希臘論辯術說起》《「利民」與「明故」:墨家哲學的基本精神》等。目錄 序前言 第一章 墨家邏輯思想研究的回顧與反思 第一節 古今中西視域中的墨家辯學研究略考 一 國內墨家邏輯思想研究簡史略論 二 海外漢學視域中的墨家邏輯思想研究 三 對以往墨家邏輯思想研究的一點思考 第二節 「同異生是非」何以是墨家邏輯思想的一個基源問題 一 「同異生是非」論題的提出 二 「同異生是非」論題的涵義及層次 三 「同異生是非」問題的思想史意義 第二章 「名」「實」與「指」 第一節 「取實予名」與「以名舉實」 一 「取實予名」 二 「以名舉實」 第二節 「指」與「同異」 一 《墨經》說「指」 二 《指物論》釋「指」 三 「名」「實」與「同」「異」 第三章 「同」「異」與「類」 第一節 「合同異」「離同異」與「齊同異」 一 惠施的「合同異」觀 二 公孫龍的「離同異」觀 三 莊子的「齊同異」觀 第二節 墨家辯學的「別同異」觀 一 對「同」「異」的界說 二 對「同」「異」的分類 三 《大取》論「同」「異」分類 第三節 「別同異」與「類」概念的發展 一 對惠施、莊子和公孫龍同異主張的批判 二 「別同異」觀對「類」概念的邏輯史拓展 第四章 「是非」與合理性 第一節 相應于「真」「假」的是非觀 一 學界關於墨家辯學是否存在「真」觀念的爭議 二 作為判斷言辭是非標準的「三表法」和「天志」 三 《墨子》中標示「真」觀念的術語 四 作為真值承擔者的「辭」 第二節 從符合論和融貫論的視角看墨家邏輯中的「真」 第三節 道義命題與道義行為之「是非」 第五章 「同異」與「是非」 第一節 「類同」「不類之異」與「效」 一 對「效」的三種詮釋 二 「效」「法」與「類同」 第二節 「類同」「不類之異」與「侔」論式 一 「侔」論式與附性法 二 「侔」論式的五種具體情況 第三節 「類同」「不類之異」與「辟、援、推」論式 一 「辟」論式 二 「援」論式 三 「推」論式 第四節 「類同」「不類之異」與「三物」 第五節 「同異生是非」論題的兩個層次 第六章 邏輯與文化的墨學審度 第一節 比較哲學視域下的墨家邏輯思想 一 歸謬法運用的差異 二 概念界說方式的差異 三 從元層次和對象層次看墨家邏輯思想 第二節 墨家邏輯思想的形成背景 一 「名實相怨」和百家爭鳴的社會背景 二 兼重「談辨」和「從事」的學派背景 第三節 墨家邏輯思想的近代「發現」與再審度 一 墨家邏輯思想研究的方法前設 二 「邏輯」與「辯學」的觀念回溯 三 墨家邏輯思想的近代「發現」歷程 四 墨家邏輯思想的再審度 餘論 參考文獻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