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8*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傳播法教程 ISBN:9787565734458 出版社:中國傳媒大學 著編譯者:羅斌 頁數:436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98674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教材以憲法、行政法、民商法、刑法四大部門法為體例標準,主要內容包括:傳播權,傳媒與司法;傳媒准人與產權制度,傳媒安全和經營的行政管理,傳播內容的行政管理,傳播職業的行政管理;傳播侵權的歸責、構成要件與責任,傳播侵害個人信息權益與隱私權,傳播侵害名譽權,傳播侵害肖像權與姓名權,傳播侵害死者人利益,傳播侵害知識產權與其他財產權益:「傳播犯罪」的制度原則及成立條件,侵害國家法益的傳播犯罪,侵害社會法益的傳插犯罪,侵害個體法益的傳播犯罪。 作者從以往的「新聞傳播法」擴展到「傳播法」,包括「新聞傳播法」不能涵蓋的個人信息保護法、網路安全法、網路傳播犯罪等內容,改變了目前國內相關教材研究對象和範疇局限於「新聞傳播法」的情況,適應信息時代新傳播生態及教學實踐。作者簡介 羅斌,男,河南南陽人,法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教授。研究方向:民法、信息法、傳播法。先後就職于媒體(報社)和高校;歷任記者、主任編輯、高級編輯、教授。已出版專著《證券集團訴訟研究》《傳播侵權研究》;在《新聞與傳播研究》《政法論壇》《國際新聞界》等權威、核心刊物發表論文50餘篇;多篇論文分別被《新華文摘》《社會科學文摘》、人大複印報刊資料全文轉摘;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3項。目錄 導論第一編 憲制傳播法 第一章 傳播權及其規範 第一節 傳播權 第二節 傳播權的權能、依據及保護 第三節 傳播權的限制 第二章 傳媒與司法的關係 第一節 傳媒與司法關係的理論 第二節 域外媒體與司法的關係 第三節 我國媒體與司法的關係 第二編 行政傳播法 第三章 行政傳播法原則與行政合法、違法成立條件 第一節 行政傳播法的原則 第二節 涉傳播行政行為的合法要件與違法後果 第三節 傳播行為行政違法的成立條件 第四章 傳媒市場准入與相關產權制度 第一節 互聯網傳播服務市場准入及相關產權制度 第二節 傳統媒體市場准入與產權制度 第三節 我國傳媒市場准入與產權制度的特點 第五章 傳媒安全與運營的行政規制 第一節 網路安全的行政規制 第二節 網路傳播平台與技術服務的行政規制 第三節 網路傳播產品服務的行政規制 第四節 出版物運營的行政規制 第五節 廣播電視運營的行政規制 第六節 電影業運營的行政規制 第七節 傳播型不正當競爭與壟斷的行政規制 第六章 傳播內容的行政規制 第一節 傳播內容的原則性規制 第二節 涉密傳播與政府信息傳播的行政規制 第三節 網路煽動、網路謠言、網路滋事的行政規制 第四節 涉未成年人傳播內容的行政規制 第五節 淫穢色情內容傳播的行政規制 第六節 突發事件信息傳播的行政規制 第七節 傳播侵害著作權的行政規制 第七章 經濟信息傳播的行政規制 第一節 廣告傳播的一般規制 第二節 互聯網和廣播電視廣告傳播的規制 第三節 證券期貨市場信息傳播的行政規制 第八章 個人信息處理的行政規制 第一節 個人信息處理的原則 第二節 個人信息處理的規則 第三節 個人信息跨境提供的規制 第四節 個人信息處理者的義務 第五節 個人信息處理的監管 第九章 傳播職業的行政規制 第一節 傳播職業資格的行政規制 第二節 港澳台常駐內地(大陸)新聞機構和記者的業務規制 第三節 外國常駐我國新聞機構和記者的業務規制 第三編 民事傳播法 第十章 傳播侵權歸責原則、責任要件及其證明 第一節 傳播侵權:內涵、外延與特徵 第二節 傳播侵權歸責原則 第三節 傳播侵權責任構成要件及其證明 第四節 傳播侵權責任的動態綜合認定 第十一章 傳播侵害個人信息權益 第一節 個人信息權益概述 第二節 個人信息權益的權能、民事屬性及其與隱私權的關係 第三節 傳播侵害個人信息權益的方式、特徵及民事救濟 第十二章 傳播侵害名譽權 第一節 名譽權概述 第二節 傳播侵害名譽權的類型 第三節 傳播侵害名譽權糾紛中的過錯、違法要件及其證明 第四節 傳播侵害名譽權訴訟中損害的證明及認定 第十三章 傳播侵害隱私權 第一節 隱私權概述 第二節 傳播侵害隱私權的類型、特徵 第三節 私密信息侵害糾紛的法律適用 第十四章 傳播侵害肖像權 第一節 肖像權概述 第二節 網路傳播侵害肖像權 第三節 可識別性:肖像權擴張保護的標準 第十五章 傳播侵害死者人格利益 第一節 死者人格利益保護的法理依據及意義 第二節 媒體傳播侵權與我國死者人格利益保護制度的演進 第三節 特別保護:「英烈條款」中「公共利益」及其法律適用 第十六章 傳播侵害著作權 第一節 著作權的客體與主體 第二節 著作權的權能(內容) 第三節 著作權及其相關權的限制 第四節 著作權侵權責任的認定及賠償標準 第十七章 傳播侵權責任方式與責任形態 第一節 傳播侵權責任方式 第二節 傳播侵權責任形態 第四編 刑事傳播法 第十八章 傳播犯罪的制度原則及其成立條件 第一節 「傳播犯罪」概念:內涵、外延與特徵 第二節 傳播犯罪制度的基本原則 第三節 傳播犯罪的成立條件:三階層犯罪論 第十九章 侵害國家法益的傳播犯罪 第一節 侵害國家法益的煽動型傳播犯罪 第二節 侵害國家法益的涉密傳播犯罪 第三節 侵害國家法益的涉恐傳播犯罪 第二十章 侵害社會法益的傳播犯罪 第一節 妨害市場經濟秩序的傳播犯罪 第二節 擾亂社會秩序的傳播犯罪 第三節 妨害司法秩序的傳播犯罪 第四節 妨害倫理道德的傳播犯罪 第二十一章 侵害個體法益的傳播犯罪 第一節 侵害人身權益和民主權益的傳播犯罪 第二節 侵犯人身權益和財產權益(知識產權)的傳播犯罪 第三節 侵害財產權益的傳播犯罪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