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8*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郭象《莊子注》對先秦儒家思想的吸納與轉化 ISBN:9787306078766 出版社:中山大學 著編譯者:羅彩 頁數:231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98568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為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項目編號:20FZXB069)成果,以魏晉玄學集大成者郭象為例,從性本論、「內聖學」之心性論和「外王學」之禮論幾個方面來探討郭象《莊子注》對先秦儒學的繼承與發展,本質是為探究玄學如何實現對儒學「接著講」的問題,並進一步在儒學發展史的脈絡中呈現儒學在魏晉時期的生存境遇及其在玄學中的地位問題,以期揭示郭象玄學「以道明儒」的性質和目的。目錄 緒論一、孔孟荀的時代:「禮崩樂壞」的春秋戰國 二、郭象的時代:政令失准與士無操守的魏晉時局 三、從孔孟荀到郭象:禮樂文明的復歸到新禮教秩序的重建 第一章 孔孟仁義說的「自然」形上本體之建構:「仁義自生」的性本論 第一節 否定有、無造物以確立「有生於無」的自生本體 一、「無不生有」與「有不生有」 二、「有生於無」的自生本體 三、孔孟普遍自在的「仁義善性」到郭象個體自生的「仁義自性」 第二節 否定外在動因以確立獨化本體 一、以性分論獨化之「有」(名分)的功用意義 二、以性極論獨化之「無」(自然之性)的功用意義 三、孔孟的「由仁義行」到郭象「仁義即天性」的獨化玄冥之境 第二章 儒家重教的「內聖學」之改造:「任性自為」的心性論 第一節 人性的類型與外在表現:性分與性理 一、性分:聖人心性與凡人心性 二、性理:聖人的「至理」與凡人的「理」 三、先秦儒家的「窮理盡性」到郭象的「盡性顯理」 第二節 認識途徑與修養功夫:齊性與任性 一、齊性:順是非、一生死、知性分 二、任性:聖人的無為與凡人的有為 三、《大學》《中庸》的「知性當為」到郭象的「依性自為」 第三節 境界追求:足性安命即逍遙 一、足性:聖人的無待與凡人的有待 二、冥極:聖人的「反冥物極」與凡人的「反冥我極」 三、先秦儒家克己復禮的「聖凡一塗」到郭象安性守分的「聖凡自足」 第三章 儒家重政的「外王學」之延續:「跡」與「所以跡」統一的禮論 第一節 郭象玄學的禮學特質 一、禮的起源:荀子的「約定俗成」到郭象的「因俗自生」 二、禮的實質:儒家的「名副其實」與郭象的「各當其性」 三、禮的原則:儒家的「與俗變禮」到郭象的「從俗時變」 四、禮的作用:儒家的禮樂大同與郭象「各守性分」的和合秩序 第二節 郭象玄學的政治理想:「治之具」與「治之道」的統一 一、先秦儒家的文質之辨到郭象的言(跡)意(所以跡)之辨 二、先秦儒家的「先聖后王」到郭象「聖王合一」的理想聖人人格 三、先秦儒家的「道不離器」到郭象「冥不離跡」的理想聖人政治 第四章 郭象玄學的價值取向、矛盾及其影響 第一節 「以道明儒」的價值取向 一、立孔子為聖人榜樣 二、視三綱五常為人之情性的自然顯現 三、對儒家聖王系統的推崇 四、以民本為治之道 第二節 性分、性命、性極思想的局限 一、性分:先天形成還是後天形成 二、性命:不由己還是由己 三、性極:無待獨化還是有待逍遙 第三節 郭象玄學對宋明理學的影響 一、高揚士大夫的主體精神:從名士風度到聖賢氣象 二、會通儒道的意識:從「山林廟堂無異」到「名教可樂」 三、性與理的問題:從「性內理表」到「性即理」的性理學之發展 餘論 附錄一 主要參考文獻 附錄二 文獻綜述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